北港鎮

北港舊稱為『笨港』,後來北港溪水流改變將笨港截斷後成一北一南,居民將其在溪北者稱為『笨港北街』,後來再改稱為『北港街』,『北港』地名就沿用至今。

北港鎮位居台灣省中南部沿海,地處雲林縣與嘉義縣交界,為嘉雲兩縣工商業交通門戶,亦是全省南北運輸必經之地。鎮周圍有北港溪環繞,古時候為本省水陸交通經濟中心。 來北港旅遊除了到朝天宮進香外,市區也闢有懷古步行街(腳踏車道),各路交叉口都設有各景點的指示牌,是很好又不費時的文化之旅。

朝天宮:是遊北港必到的景點,奉祀「天上聖母」終年香客絡驛不絕,香火鼎盛,信徒遍及海內外,為著名古蹟之一,經政府指定為宗教觀光區,給北港帶來一片繁榮,同時亦是鎮民經濟、文化與精神生活之重心。

 

北港觀光大橋:位於中山南路底(朝天宮正前方路底),是橫跨北港溪,連結北港和新港間的橋樑,全長232公尺,採拱橋設計,以紅色的橋體及三橋環形設計勾勒出龍的意象,是北港著名的地標之一。大橋是古時信眾往返朝天宮必經之路,故以「百鳥朝鳳」意旨「百廟返宮」之意,橋頭原來的順風耳與天里眼二尊媽祖的護衛已於106年雲林灯會改為山水景觀。

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 位於中山路底左側離堤防不遠處(從溪底停車場上來遇遊郵局右轉150公尺即達),俗稱水道頭,十面型的水塔建於1930年,塔分三層,底層做為辦公室,空間利用堪稱獨特;造型更是國內唯一。旁邊有棟雲林縣僅存的日據時期以清水磚砌成的房屋,加上其他遺跡,合成一處文化園區,不僅是文化界辦活動的新歡,更是新人來此拍攝婚紗照的絕佳地點。除了具有歷史價值外,地標、美學、鄉土教育、休閒及觀光等等也有指標性的幫助。

朝天宮正前方馬路兩旁的美食與進香團:從停車場到北港朝天宮的路上,街道兩旁販賣傳統黑麻油、白麻油、苦茶油、花生油、芝蔴醬、狀元餅、各式大餅及麻荖米荖...等。因朝天宮香火鼎盛,信徒來自全省,不限於農曆三月初三的媽祖聖誔日,平時也有相當多的信眾前來。

朝天宮及周圍的日式建築:

北港牛壚:位於北港溪畔停車場出口處旁,每旬的369日為牛墟日,原是販賣早期農家用品之處,現僅為夜市型態的販賣點,可來此回味早期生活的點滴。

顏思齊登陸笨港開拓台灣紀念碑:位於民主路圓環噴水池處。由台灣省政府於民國48年建立。
按:顏思齊福建海澄人,1621年在日本經商,因不滿德川幕府欺壓華僑,偕結拜兄弟鄭芝龍等28人密謀於天啟元年中秋起義,事機洩漏逃出,經八晝夜航行後抵達笨港,紮營設寨拓土墾田,附者有三千餘人,福建沿海居民紛紛入墾,為漢人大規模移民台灣之始,笨港為台灣發祥地。也因顏思齊、鄭芝龍的經營奠定日後鄭成功於永曆十五年(1661)驅逐佔據鹿耳門並築城的荷蘭人,光復台灣的基礎,使台灣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甕牆:位於中山路北港商圈旁的小巷內(共和街與安和街交界處)。也是北港步行街的一處景點,甕牆原為開設土壟間(碾米廠)、油車(油廠)巨商顏東義第宅圍牆一部份,現已成為北港工藝坊的一部份,它是走訪北港不能錯過的傳統之美,也是拍攝台灣傳統文化的熱門景點之一。

笨港菜盤粿:位於甕牆附近,是北港鄉土小吃之一,特殊的口味,值得品嚐。

日發新港貽:原以為新港貽是新港鄉的特產,結果甕牆附近的共和街也有一間專製新港貽的老店,價錢比中山路旁的店家還便宜,大日來要排好長的隊伍,店前有「報馬A」塑像,牆上有台灣民俗四句聯、地名謎語及台灣諺語,等待購物的同時,就先慢慢品味這些有韻味的台灣原味文化吧!

空中花園:位於日發新港貽旁的「諸元內科醫院」三樓,好多的奇花異草及花草雕刻,在這繁榮的市區也算是"秘境",值得一訪。

蔡家古厝:位於空中花園旁,建於1937年,由當時大地主蔡裕斛聘請北港匠師所興建。是一幢七開間,三合院大宅。頗具華麗壯觀,是北港現存最具規模的古宅。但並未全天開放,要進入參觀是看運氣的。

媽祖景觀公園:位於朝天宮後方的北港朝天宮媽祖文化大樓頂樓。媽祖石雕像高四十點五公尺,採用花崗岩打造的,在大陸雕塑後分成360塊的花崗石一塊接一塊的安裝,疊成一鍾尊莊嚴慈祥的媽祖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