莿桐鄉
莿桐原稱為『莿桐巷』,清朝以前此地刺桐叢生,人煙絕跡,中國的漢人到此墾荒,擇一小巷建屋成村,當時刺桐樹遍佈全巷而稱之。諸羅縣志記載「打馬辰陂」,即源由虎尾溪分支流出灌溉孩沙里,莿桐、饒平厝,直至西螺一帶。由此可知在清領時期,此地已經有相當的開墾地。西元1887年成立雲林縣,莿桐鄉的莿桐、孩沙里、新莊、番子、甘厝劃屬西螺堡,新庄、湖子內、頂麻園、後埔、樹子腳、大埔尾、油車等地則隸屬溪州堡。1897年,實施縣制,隸屬溪州廳、西螺堡、樹子腳區。
日據時期縱貫公路穿越此鄉,地方漸漸繁榮,並改為台南州斗六郡莿桐庄。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的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撤守台灣,改設莿桐鄉,隸屬台南縣,1950年再改隸雲林縣迄今。
蒜頭意象:位於台一線入口處,代表著莿桐鄉盛產以蒜頭為主的農產品。全鄉以務農為主,幾無工業污染。
孩沙里花田:素有「花田故 鄉、獻納米原鄉」之稱,位於五百甲圳灌溉區域,水質良好,耕地肥沃,種出來的稻米品質極佳,在日據時代即為進貢日本天皇台灣米之獻納米產地。尤其農民觀念 進步,早已推動休耕地種植花海行動,更增加土壤肥力,生產的稻米品質益為精進,獲獎不斷。雲林縣政府常選定該社區辦理雲林花海節,希望藉由盛大花海規模, 打造社區亮點,創造休閒旅遊熱潮。
孩沙里:老人的村落,但文藝工作者每年春節前後都會在此辦理賞花祭的活動,里內活動中心有相關的訊息,也常為里民辦理活動。
石敢當:位於甘厝村 中正路(雲156線甘厝社區意象右前方400公尺的獨立樹/進村子第一條小路右進可達),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是台灣立「石敢當」基座最大的一座。清朝初期,當地因不明原因造成村內雞不啼、狗不吠、村民不平安事件,為保佑地方而設立「泰山石敢當」來鎮煞,目前的 規模是2013年重新修建的,每年端午節時,村民總會謝神演戲祭拜。石敢當旁有一棵倒栽榕,樹形壯闊,枝葉茂盛,端午時也與石敢當一起受人膜拜。
天竺寺:在甘厝村育仁國小大門對面,主祠觀音佛祖老七媽與天上聖母老大媽。
石敢當:位於甘厝村入村處,每年的端午時謝神都會演戲祭拜,至今已有近三百多年的歷史,因下雨未便前往,反而在村落路旁看到一條很不錯的人工步道。
福天宮:位於振興村,主要供奉天上聖母,廟內建築十分富麗堂皇、金碧輝煌。
樹仔腳天主堂:位於饒平村(溪洲大橋南側台1線=>左轉接154縣道/饒平路=>樹仔腳天主堂。)是雲林縣第一座天主教堂,建於清光緒年間(1872),融合哥德和巴洛克風味的天主堂, 全台僅有的八角型天主堂屋頂配上寬廣的庭園和扶疏花木,堪稱雲林縣最美麗的教堂。教堂前面還設有耶穌紀念園區,可以大略知其一生重要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