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鎮

東港 古稱「東津」(津指海邊的意思),原本是平埔族「放索社」群居地,明末清初渡海而來的漢人漸漸增多,和福建生意往來興盛,而當時帆船停靠的港區就在百姓定居地東邊,故稱「東港」。另有一說:由於位居大陸「東」方的海「港」,故稱「東港」。

清康熙58年(西元1719年),東港歸轄於鳳山縣港西里,後來因為屢次遭到東港溪山洪和海浪侵襲,居民被迫東遷至現在的區域,也就是東港溪東岸。自光緒20年(西元1894年)至日據時期,東港行政區域的劃分時有變革。台灣光復後,隸屬高雄州恆春縣,一直到民國39年(西元1950年)才改屬屏東縣。昔日東港溪口寬闊,可以停泊巨型船艦,又是和大陸通商轉載的重要貿易港,商業航運相當鼎盛,處處呈現繁華的景象。美食方面除了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及新鮮海產外,肉粿和雙糕潤更是東港在地著名的小吃,自2001年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以來,東港鎮更以「黑鮪魚的故鄉」著稱,吸引大批旅客前往觀光,呈現更為繁榮的景象。

東港-琉球渡船頭:東港是琉球的主要出入口,交通端賴船隻,渡船頭設在進德橋以西約 200公尺處,客、貨輪毗連設置,近來的客輪皆是快船,單趟行駛約25分鐘,有公營及民營船供選擇。上午七點至下午六點,每隔1-2小時有一班船,交通相當方便。

華僑市場:是黃昏市場,位在渡船頭和東港區漁會大樓之間,是販售漁貨的主要市場,因近渡船頭,很多從琉球回來的遊客,就近選購海鮮,地方人士暱稱這些外來客為華僑,於是命名為華僑市場,每天下午三點開始,即熱鬧起來,直賣到六、七點,是採購物美價廉新鮮漁貨的好地方。

觀海樓:位於華僑市場旁的停車場內,填海造陸的長條新生地盡頭,建有一座二層樓高的圓形亭台 而非"樓房",因視野遼闊,天氣好可遙望琉球,遠眺林園工業區及整個海面故而命名「觀海樓」。白天可瞰來往小琉琉球的客運船隻,黃昏時可欣賞歸帆和夕陽美景,並可靜聽海濤。入夜海上漁火點點,更可遠眺宛如黃金鑽石城的林園工業區夜景。在觀海樓旁,晚間有些專營炭烤海鮮的臨時攤,讓老饕們在習習的海風中啜飲美酒,嚐著海鮮,沈醉在優美的夜景中。

東港碼頭:位於華僑市場旁,填海造陸的長條新生地,是漁船的停泊地,也是外藉船員聚集的地方。

神社遺址:位於海濱國小內,日據時期為推行皇民化政策,於昭和年間在台灣各地相繼興建神社。東港街的神社於昭和十年落成。台灣光復後,許多神社被破壞,東港神社亦難逃被毀壞的命運。如今僅剩地基、幾根紀念石柱和小拱橋,原有的神殿改建為孔子祠,還放了金爐及日本宮灯, 有些唐突,中日合併的景也是少見。

小義人銅像:位於海濱國小側面。這是紀念年僅十六歲捨身救人的小英雄韋啟承同學。同時也提醒到海濱戲水者要注意安全;莫讓悲劇重演。

鎮海公園:一片沙灘,共同栽植樹木,終於綠樹成蔭。這是眾人努力的結果,每當夕陽餘暈之際,遠方漁舟點點,聽濤、踏浪,與琉球隔海倆倆相望,是徜徐大自然的最佳去處。鎮海宮曾辦理多次文藝季活動,其中『牽罟』活動就在此舉行。讓大眾體會三、四十年代漁民捕漁獲的經驗。 這裡也是每年王船上下岸的地點。

大鵬灣:是台灣西南沿海唯一的大型潟湖地形。 集東港各有名景區的總稱,灣內水域面積共有五百三十二餘公頃。原為林邊溪與後寮溪匯流入海處,因水流帶來泥沙入海,再經海流季風漂送形成沙嘴圍成瀉湖,只留下一水道讓海水進出。灣內豐富魚貝類,為舊時茄萣莊依賴的水域,古有「金茄萣港」的美名。

大鵬灣自行腳踏車道:沿大鵬灣週圍而設,總長度11.6K,可欣常沿線大鵬灣美景。

青洲遊憩區:又稱南平港嘴的海灘。南平是位於大鵬灣南岸的狹長沙洲,青洲遊憩區就是由嘉蓮里進入南平的海灘與木麻黃防風林所結合而成的遊憩場所。據當地耆老表示,早期此地椰林繁多,海灘可戲水,景致宜人,因而又有『台灣夏威夷』的美稱。

豐漁橋:紅色的拱形鋼架橋面,讓豐漁橋成了東港漁村的象徵之一,豐漁橋就在鎮中心,到芳郁橋間的後寮溪段,是東港最具有古早漁村景觀的地方,是許多藝術家的最愛,橋邊有一家搭配漁村風情和豐漁橋景而經營的咖啡廳,可以在這裡一面喝咖啡一面欣賞漁村風情。後寮溪貫穿整個東港鎮內,早期是運杉木至內村落的河道,沿岸遍佈紅樹林,後因開墾而砍伐殆盡,只有芳郁橋東側保留了密集的紅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