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鄉

峨眉鄉早前是台灣原住民賽夏族的生活領域,當時稱之為『月眉』,係因此地正位於峨眉溪曲流凸岸的半月形沖積河階上(滑走坡),故有此稱,日據時期,改為峨眉並沿用至今。

中國的漢人為了開墾此地,於1835年合資成立「金廣福」墾號,以武裝移墾的方式對北埔、峨眉、寶山三鄉進行所謂的「防番拓墾」。經過與原住民族的一連串戰鬥之後,才在各地陸續形成漢族先民聚落;整個區域也在大致底定後,成為了清帝國在台灣的「化內之地」。當時是隸屬台灣府淡水廳所轄。1879年改隸新竹縣竹北一堡。1894全台實施行政區域改革,將新竹縣拆為新竹、苗栗兩縣,再次改隸台北府新竹縣竹塹堡。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隔年中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人正名為峨眉庄,二戰之後,國民政府退守台灣,於1950年重劃行政區,再改為峨眉鄉,隸屬於新竹縣竹東區。1978再改隸新竹縣迄今。

峨眉鄉現住人口以客家族群為主,原住民次之。

 

大埔水庫:俗稱峨眉湖,位於湖光村,它是集峨眉溪上游的溪水而成的水庫,1961年開始供水,主要供應香山、寶山、竹南、頭份一帶的灌溉及工業用水,同時兼具防洪的功能,是全台最早由國人自行設計興建的水庫工程。水庫的溢洪道共設有4座閘門,排沙閘門1座。主壩之壩型為閘門控制溢流壩,壩長約為98.8公尺、寬約7公尺、高24.4公尺。

峨眉湖環湖步道:位於峨眉湖畔,全長約3500公尺,主要建於細茅埔大橋兩側的湖畔,步道沒有完全將湖泊全面圍繞,但環湖步道的沿途自然風光,相當適合旅客周末假日來此散步、騎乘自行車,體驗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致。

十二寮休閒農業區:位於湖光村1321-1(峨眉湖畔、獅頭山風景區內),早期為樟腦油的盛產地,近來則是賞油桐花的好地點,夏季夜晚,一隻隻迷人可愛的螢火蟲在清澈的峨嵋湖邊飛舞,閃閃綠光點綴在雪白的油桐花樹上,景象相當浪漫。農業區種植面積雖不大,但擁有豐富多樣的作物,並且採溫室、網室栽培管理,培植出有機無農藥的蔬果,是都市民眾假日近距離觀察、體驗自然生態的最佳去處。

十二寮登山步道:位於湖光村十二寮休閒農業區內,全長約2.2公里,海拔高度僅165公尺, 步行一圈約一小時。

天恩彌勒佛院:位於湖光村十四寮1號,以超大彌勒佛為主的佛院,佔地約2公頃,土地的周圍都被峨眉湖水包圍,對外道路就靠細茅埔大橋和細矛埔吊橋,而那72公尺的大彌勒佛像,相當於24層樓高,遠處即可看見勒佛開懷大笑尊容,已經成為峨眉鄉的新地標。

獅山遊客中心:位於七星村六寮60-8號,與苗栗縣相鄰, 有寬廣的停車場及休憩空間,提供遊客有關獅頭山相關旅遊訊息。

藤坪步道:位於七星村六寮,步道口由獅頭遊客中心左側木棧階梯道上去,步道位於獅頭山的獅尾部分,古道的最高點可眺往整個獅山美景,步道內的藤類生態豐富,也是藤坪步道的名稱由來,不但有被譽為獅山鎮山之寶的雞血藤,還有柚藤、酸藤、鴨腱藤等高達五十餘種的藤類植物,其中魚藤是早期捕魚用來麻痺魚類的毒劑。步道區分二條,外環約2公里,行程需1小時,而內環則約1公里,30分鐘即可步行完畢。

六寮古道:位於七星村獅山遊客中心下方不遠處(六寮15、16鄰指標),是百年前北埔、峨眉前往南庄的舊路,道路古樸天然,會經過野溪、客家聚落、古道遺跡、古道遺跡以及廢棄的煤礦場,步行至七星亭後可接續獅山古道返回,但終點非原出發點,需安排車輛接駁。步道全長約3.8公里。

水濂洞:位於七星村獅山遊客中心上方不遠處,是獅頭山最廣大的天然岩洞,位在獅尾的長生橋旁,因有山泉水沿著石壁而下形成一幕水濂,因此稱為「水濂洞」。西元1902年時釋魏開大師在水濂洞建立一座主祀釋迦摩尼與觀音菩薩的廟宇,因水濂洞前的溪水潺潺有如梵音,又稱為梵音寺。

水濂橋步道:位於通往水水濂洞的途中,「一線天」天然峽谷景觀, 狹長的藤坪溪中中可見成群的台灣鏟頜魚(俗稱苦花)及台灣馬口魚(俗稱一枝花或山鰱仔)。

長青公園:位於峨眉村峨眉衛生所前方,是一座小而美的休閒步道公園,公園內小徑蝕幽,亭台林立且花木扶疏,山上景致比美北埔秀巒公園。

丹桂宮:位於峨眉村八鄰峨眉街二號(長青公園下方),是一座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剎,為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主祀三宮大帝、五谷神農大帝、開化梓潼文昌帝君。丹桂宮旁還設有峨眉鄉老人中心,平常是鄉中老人休閒的地方。

獅頭山:標高492公尺,名列台灣小百岳#0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