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鎮
二林鎮地名是譯自平埔族語,也是台灣唯一以平埔族語音命名城鎮。這裡早期是平埔族巴布薩族平埔族(Babuza)(貓霧拺)二林社(Gielim)之所在地。鎮名之由來乃取之該社之名。漢人入墾始於清康熙年間。二林鎮在日據時期,日人投資的源成農場,剝削蔗農,引起「二林蔗農事件」,後來鹿港辜家接手經營糖廠,陸續引桃、竹、苗客家人進入二林甘蔗栽種,大部分在東興、原斗、後厝里,其中以十三戶、八間、梨頭厝、番社聚集成客家庄,隨著時光轉移,客家人與當地泉州人與漳州人生活一起久了,年輕一代已經不會講客家語言,成為現在一般俗稱的「福老客」,但在一些風俗習慣、宗教或建築還可看得出客家風貌。二林鎮位於彰化縣西南方,地當舊濁水溪下游與魚寮溪之間之濁水溪沖積扇上,全鎮略呈橢圓形,地勢平坦,地形完整,濁水溪灌溉下平原肥沃,農產方面以稻米、葡萄為大宗。總面積約92.85平方公里。由於本鎮開發得早,街上仍留存有些古建築,來此一遊,不妨在老街上細細觀賞。
綠色隧道:位於二林往草湖之二溪路十三戶路段(143縣道12K附近地段/離二林國小不遠),道路筆直,兩旁木麻黃臚列,長約1.2公里,為昔日海口防風林的典型景觀。因枝葉茂盛,交織成蔭,綠光掩映,儼然一條綠色隧道,景致特殊,業經縣政府列為特殊景點加以維護。
華呦呦鹿苑:位於西斗里斗苑路63號,毗鄰竹塘鄉的醒覺宮,是民國92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神農獎)的客家青年廖彬興所經營的鹿世界。場中圈養水鹿、梅花鹿、麋鹿三種,共計三百多頭,為台灣養場的第二大。團體前往應先預約。
台灣酒窖服務中心:位於西斗里斗苑路二段915號,二林鎮以前曾為南投酒廠的葡萄契作大鎮,當政府結束契作後,農民自行研發釀酒技術,將自家種植的釀酒葡萄,精釀出富有酒莊特色的葡萄酒!造就二林鎮成為全台酒莊密度最高鄉鎮。二林農會本於服務農民的立場,成立了『台灣酒窖聯合遊客服務中心』,結合當地合格酒莊之產品、農特產及儒林工坊之手工藝品,在服務中心販售。並提供當地旅遊資訊、休閒農場、鮮食果園、特色簡餐、地方小吃等,讓外地遊客能盡興的暢遊二林。
二林仁和宮:位於斗苑路市區,仁和宮建於清乾隆初年,正殿供奉媽祖,後殿主祀觀音。左右各祀土地公及註生娘娘,兩壁環列十八羅漢。格局為三殿兩院式,三川殿為歇山形式,大門兩旁之窗飾雕刻精巧,石獅及柱珠古樸而雅致,全殿古色古香,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仁和宮現存之古物,有嘉慶20年(1815)重修之對聯及石碑二方,對其地名沿革及風俗民情皆能從碑文了解,極具歷史參考價值。另後堂有早期 度量衡用的標準量器,俗稱公斗,是先人從事買賣的用具,也足讓後代回憶,現經內政部公告指定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宮旁街道有數棟老舊建築值得欣賞。
東螺溪河畔:東螺溪又稱「舊濁水溪」,經過彰化縣政府大力整治,現在東螺溪清澈如鏡面,兩旁還規劃自行車步道,樹陰相間,景致宜人,東螺溪之所以稱舊濁水溪,是因濁水溪還未建立堤岸時,高山上夾帶了泥沙,因豪雨暴漲,河流改道,分出另一支流,現今二林東螺溪河畔西庄里則為百年前「戊戌水災」後產生浮覆地,日本時期農業移民村,現為聞名的韮菜故鄉。
東螺溪休閒農場:位於西庄里二溪路七段2巷臨1201號(國1下員林交流道往溪湖鎮方向→接員鹿路(縣148)→左轉二溪路(縣148)往二林方向至溪湖橋(約 6.4 公里)→右轉沿舊濁水溪(東螺溪),約 20 分鐘即可到達。)佔地三公頃的東螺溪休閒農場,園內不僅有卅、四十年前的柑仔店,用爐灶烹煮食物的老式廚房,還有做粿的石磨等農具及稻草搭蓋的農舍,連泡茶的爐火也是用木炭燃燒而成,讓遊客親自體驗農村控窯、抓泥鰍的童年生活情趣。
武德殿:位於東和里斗苑路5段110號(警察區後方),為仿唐式宮殿式建築原為日人的武道館,造型典雅,建築物樓高約八米,氣勢雄偉。加強磚造結構,內牆石灰粉刷,外飾為洗石子。地面架高約兩台尺舖設木地板,木造樑柱斜屋頂覆以黑瓦。可惜欠缺管理,已有落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