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鄉

芳苑鄉原稱「番仔挖」,因這一帶過去是平埔族巴布薩族的居住地,所以冠上「番仔」,且有一條溪道轉折入海於此,台語稱彎折為「挖」,合併而成地名。光復後改以當地舉人洪算諒的宅號「芳苑」為鄉名沿用至今。

芳苑鄉原是一片沙丘荒涼不毛之地,近400年前自福建省福州府曾姓家族定居於此,繼有陳姓及泉州府同安縣等地居民陸續遷陟,先民蓽路籃縷,開荒墾地,從事農漁業,人口逐年增加,部落集結,各種產物亦有剩餘,必須向外運銷,與福建省通航貿易居多,當時有地無名與外埠通商,諸多不便,乃取名曰「番仔挖」,斯時番仔挖已成為內外貿易港,清廷為維持沿海治安在此間設有汎防廳,由於海寇猖獗,蔡牽一黨時代常在海上搶劫,極端拔扈,彰化知縣楊桂森為平海寇,親臨查察地勢,鼓勵民眾協防,不久海寇絕跡,人民安居樂業厥功甚偉。嗣後廢除汎防廳改設保甲局,派出所,挖稅關,至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一日改稱芳苑鄉沿用至今。

 

普天宮:位於芳漢路芳二段161100(舊台17線旁)1697年由當時的福建水汛台灣協防右哨千總陳成功所倡建,主祀湄洲天上聖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普天宮後方的沙丘是風水穴位中的「白馬峰」,相傳在清朝時期曾有白色神馬出現,普天宮也成為彰化縣沿海地區的信仰中心之一。 廟地約六公頃,採閩南式宮殿建構。主殿兩側是樓高七層的鐘鼓樓,右為鐘樓,左為鼓樓。普天宮二樓西側邊殿水泥壁上有一處狀似觀世音菩薩的浮像,自民國九十年發現至今,仍未消褪,廟方視為觀音顯靈的神蹟,看過的地方人士也嘖嘖稱奇。普天宮四週建設登峰步道白馬雕像、涼亭等遊憩設施,讓來參拜的信眾們輕鬆地漫步、享受微風吹拂和漁村景緻。

芳苑濕地(漢寶野鳥保護區)位於普天宮前的海岸線上,站在海堤上,即可看到整片完整的芳苑灘地。同時也可以看到彰化海岸最大片的紅樹林區。天氣好的時候,可以遙望濁水溪口南岸的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區。退潮期間可以在海堤上看廣大的潮間灘地,亦有牡蠣養殖和淺海漁業,所以常常可以看到運載牡蠣的牛車緩步地往低潮線的牡蠣區移動景象,這是全台灣僅存利用牛車來運送牡蠣的地區,也是芳苑海岸最重要的人文資產 ,想體驗的人可在普天宮旁的商店聯絡。

海寮:海寮在平坦的海面上,具有居高瞭望的功能,原本是漁民利用竹子興建於海洋潮間帶,用來看顧文蛤、牡蠣田及海上作業漁民之緊急避難所。目前位於王功美食街與竹管屋間所呈現之海寮,為重現漁民辛苦生活方式,於後港溪河畔為觀賞目的而興建供遊客觀賞照相用。

王功竹管屋:竹管屋曾是台灣先民居住的代表性的建築,如今在台灣已難尋蹤影了。目前王功所保存之竹管屋,係依照先民居住的樣式,遵循古老方式興建後所留下來的。竹管屋的正身是以刺竹為支柱,桂竹為橫樑,再用竹片編織當牆的內襯,外牆則用牛糞、蚵殼粉、黏土混合塗抹於竹片的兩側。門片也是用細的竹片編織成一整片,再對摺以竹子固定成型的。屋頂則用竹片襯底再覆蓋一層稻草或茅草。

王功蚵藝文化館(故事館):位於功漁港內遊客服務中心旁,館內一樓展覽廳展示有關蚵仔的各項資訊。另設有DIY區,有預約的話,可以現場製作蚵殼裝飾品 (另在到服務中心前的路邊也有一間民營的蚵殼裝飾店也可去參觀。

王功漁港:是彰化地區唯一的漁港。位於彰化平原西南沿海,屬大肚溪與濁水溪的沖積平原,清朝嘉慶年間王功曾在歷史上留下璀璨輝煌的一頁,當時由於鹿港外海泥沙淤積,導致大型商船無法出入,便改由王功進出,再以小船及竹筏至鹿港卸貨,此種機緣讓王功也享有一時的繁榮鼎盛。可惜至道光年間,王功港也因沙丘移動導致港口淤沙,大船難再入港,港務南移至芳苑,王功只得洗盡鉛華、歸於平淡。

芳苑牛車:蚵民多把牡蠣養殖在低潮線遠離陸地的位置,方便牡蠣過濾海水中的營養物質,低潮線位置距離岸邊通常有2-4公里的距離,因現代漁民多使用機械三輪車出海採收牡蠣,而芳苑地區還保留有幾部牛車還是依照傳統的方式進出潮間灘地,這是全台灣僅存利用牛車來運送牡蠣的地區,成為芳苑地區養殖牡蠣重要的傳統特色文化,也是芳苑鄉海岸最重要的人文資產。

王功生態景觀橋:位於漁港南邊後港溪上,距離漁港入口前約400公尺,沿堤頂階梯爬上堤頂即可看到。景觀橋民國93年落成啟用,長度97.5公尺,寬度約2.53.5公尺。橋樑型式本身利用拱與折板結合成一俐落的橋型。動態流線的造型猶如摺紙,將鋼冷生硬的感覺轉為輕盈,乍看之下,彷彿是大白鷺展翅高飛。這座橋是由建築師廖偉立先生所設計,「強調人性關懷、光線和風的互動」,並榮獲多項國際性建築大獎,為一個藝術性的橋樑,兼具實用及美學,從橋上不僅可遠眺後港溪出海口的潮汐變化及王功夕照,也可觀賞到相當豐富的濕地生態景觀,是觀光客必訪之處。

王者之弓橋:位於漁港出海口,港區的南緣,為一座跨港景觀橋,其造型係以本地地名「王功」引申「王者之弓」構思。王者之弓橋橋長82公尺,寬4.5公尺;拱頂高20公尺,橋版面最高8公尺。橋樑材質採用最容易塑形之鋼料,呈現幾何之美,塑造彰化海岸地區性景觀為意象。

芳苑燈塔:座落在王功漁港旁,被大部分民眾稱為王功燈塔,真正的名稱反而較少人使用。燈塔建於民國67年,塔身為八角形黑白相間直條紋造型,為台灣本島最高之燈塔,也是本鄉重要的地標。塔高37.4尺,光程十六點六海浬,光力可達二萬八千燭光,明五秒暗五秒,每天日落時分開始發送光明,一直到日出時分才關閉。這座燈塔除了提示港口位置外,同時也提醒大船此處容易擱淺,請轉往台中港停靠。芳苑燈塔在台灣算是相當獨特的景點,參觀人潮絡繹不絕。

漢寶濕地:位於台1747.2K處的漢寶村,大海中有間已歇業的海中餐廳,擁有豐富的生態景觀,自海岸堤防下去泥灘地,隨時都可能會發現大群停棲的水鳥及螃蟹活動。

福海宮:位於民生村芳漢路王功段2號,是芳苑鄉有名的媽祖廟,是王功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清朝時期,閩南漁民往返閩台海域,冬天時風浪大,於是將船上奉拜的湄洲媽祖置於王功庄的青龍崙避風,媽祖得以居龍穴吉地,且立廟奉祀。福海宮座東朝西,佔地很廣,擁有五千坪大停車場。廟前的牌樓十分顯目,廟埕豎立兩座旗桿,象徵著福海宮所具有的「宮廟」地位。正殿古樸莊嚴,媽祖坐鎮神殿中,千里眼、順風耳侍立於前。後殿樓高三層,備有膳房供住宿,二樓為圓通寶殿,供俸觀世音菩薩及十八羅漢,三樓為凌霄寶殿,奉侍玉皇大帝,是王功地區民眾重要的信仰中心。

龍泉井:位於福海宮右側,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當時的彰化縣令楊桂森精通勘輿,出巡本地時,看出福海宮所鎮乃龍蝦活穴,乃挖井取水並稱之龍泉井。該井水不同於本地其它井所出的鹹水,它是含晶澄而不鹹又甘甜的井水,廟方建有水井加壓,不必拉繩取水,水龍頭一開就有保平安的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