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濱鄉

豐濱鄉早期是阿美族貓公社人居住的地方,是花蓮縣阿美族群中最為正統的傳統文化部落,當時的地名就是漢譯音『貓公』,日治時期稱為「新社庄」,戰後因與臺中縣新社鄉同名,又以本鄉東臨太平洋,漁產豐富,海岸風景宜人,改稱豐濱鄉沿用至今。

豐濱鄉行政區域共劃分為五個村:磯崎村(當地撒奇萊雅族人自稱Karoro'an)、新社村(噶瑪蘭語自稱PateRungan)、豐濱村(阿美族人稱Fakon)、港口村(阿美族人稱Cepo'或是La'no)、靜浦村(阿美族人稱Cawi')。而豐濱鄉鄉公所位於豐濱村,豐濱村舊稱貓公(Fakon)。[1]

豐濱鄉地處海岸山脈與太平洋之間,依山傍海,風景秀麗,鄉內居民除阿美族外,亦有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以及磯崎部落的撒奇萊雅族。.

大石鼻山:位於磯崎村(11號省道38.5K),海拔不高,山上有座觀景涼亭,可下瞰太平洋海岸線風光,登山步道口之一就在省道旁(另二處登山口位於緊臨的磯崎漁港旁),設有洗手間。

磯崎漁港:位於大石鼻山旁(11號省道38K),小小的漁港,坐在涼亭上可就近觀賞整座漁港。

人定勝天紀念碑:位於港口村豐港橋附近(1162K)。台11線開路時,這個路段也特別由當地阿美族部落青年,以手工一錘一釜的開鑿岩石,才把岩壁鑿穿而有今日之道路,因此特別立下人定勝天碑。行經台11線時,這個碑提醒著我們看到山海的大氣魄,看到東海岸壯闊天成的自然環境,但也不要忘記自己潛藏的能力。

親不知子斷崖(海盜洞)位於新豐隧道旁(1141K),是座穿越斷崖絕壁之新磯隧道,隧道旁即是昔日所謂的親不知子斷崖。此地處處分布危巖峭壁,素以險峻著稱,花東公路未開鑿之前,磯崎至新社間的斷崖是附近村落與外界的聯絡孔道,因路窄、壁狹,行走不易,相傳有一雅美族婦人背著小孩走過斷崖,行走時因過度緊張,攀援過崖後,才驚然發覺小孩已不見蹤影。後人因此典故,便稱此為「親不知子斷崖」,意指斷崖的驚險,雖是父母子女之親也難以扶持共濟。崖下有相當大的洞,取名海盜洞,隧道北端出口處有繩索,是下海邊釣魚的人所綁。

瑞港公路:是光復鄉通往豐濱的連結道路,長度為19公里,出口處是瑞濱的港口 。

長虹橋遊憩區:位於秀姑巒溪的出口台1168K處,長虹橋建成於民國58年,長120公尺,是台灣第一座懸臂式單拱預力混凝土橋。由遠處看,猶如一道長虹跨越山壁綠波而得名。上橋俯瞰,可見秀姑巒溪徐行入海。這橋沒有橋墩,就像是一條鐵橋被挾在兩壁之間,站在橋前可遠望到臨近的太平洋,一望無際的海面,有時還真會讓人以為自己是身在一艘大船上。這裡同時也是秀姑巒溪泛舟的終點,泛舟的遊客只要是一看到這條橋,就知道這旅程已結束了,很多的遊客會站在這橋上看著泛舟的遊客們上岸。

北回歸線:位於靜浦村(1170.6公里路旁),北回歸線通過的國家及地區有:台灣、中國大陸、緬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西撒哈拉、巴哈馬、墨西哥等處。台灣的北迴歸線標誌 共有三處:另二是嘉義水上鄉及花蓮縣的瑞穗鄉。

石梯坪:位於港口村(1164.1K),石梯坪因有半面山而出名,因地形呈梯狀而得名,附近則有一座漁港。石梯坪的海岸線深受海水侵蝕而變化,其所隆起的突岬,長年的侵蝕形成海蝕階梯,以及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崖及大小壺穴等,這些都是構成「戶外地質教室」,還有珊瑚礁群提供生物棲息,吸引釣客來此垂釣捕捉漁獲。目前此處已規劃為風景特定區,設有寬大的停車場、海邊步徑等設施,梯坪露營區設備完善,可選擇在此夜宿,或是夜月漫行、或是聽濤觀星,必能暫拋憂煩、洗滌塵俗。石梯坪的地質主要是安山礫岩,若白色凝灰岩夾雜鐵質受到氧化時,色澤呈現褐紅色。受到海水的切割,石梯坪的海岸地形出現單面山的景觀,海蝕溝的發育與遠離海岸的海蝕平台也都能見到,圓狀壺穴、蠋台壺穴、複式壺穴等數量之多,媲美北海岸的野柳。

石梯漁港:位於港口村石梯灣,是台灣賞鯨船的發源地,1997年台灣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在這裡首航,由此搭賞鯨船出海,可鯨豚邂逅於海上,享受與鯨豚嬉戲的感覺。後恃秀麗的海岸山脈,前眺遼闊蔚藍的太平洋,擁有石梯坪自然保護區。另有秀姑巒溪泛舟、小蝦虎生態(每年3-5)及原住民生態捕魚區,月洞的鐘乳石、蝙蝠群,石門礁岩海岸等美麗的觀光據點。石梯漁港原本在日據時代就有,當時僅有小膠筏在此捕虱目魚,到了民國482月擴建為現在的樣子,是花蓮至台東間雖小但規模完整的一個漁港,目前漁業型態轉型為以旗魚為主,因此有標台的小漁船為石梯漁船的特色,石梯亦成為全國旗魚產量最高的漁港,身為東海岸的賞鯨重鎮,石梯漁港入口處也設置了鯨豚地標,是採用黑色大理石一體成型雕鑿而成,高六公尺、直徑二公尺,十二條石雕鯨豚或做洄游或做跳躍狀,栩栩如生。

月洞位於港口村石梯坪53(1165.3K),為港口部落原住民眼中的一塊淨地,流傳在此地的傳說非常多而且動人。其海拔高約八十公尺,距海岸約八百公尺,洞口高約二十五公尺,洞穴全長約一百七十六公尺,造型十分獨特。山洞內分左右兩洞穴,左方洞口較大,可深入約五十公尺,上方尖狹,頂端棲息成千上萬的蝙蝠,憑添幾許神祕氣氛。右方洞穴較短,約四十公尺,洞內幽暗神祕且洞中有水,洞內有鐘乳石、石筍、魚頭化石、燕窩化石、蝙蝠群、伏流及滴數等,想入洞探秘參觀,必須搭乘專人操作之小舟,藉著舟上的照明燈光,方能一睹奇景。「月洞」有著許多傳說:「月洞」原本就是一個天然洞穴,洞中積水成湖約五公尺左右,水是淡水,且會隨著月之盈虧而漲落,所以有人稱之為「月井」。湖中有許多鱸鰻,傳說中亦有所謂的千年鰻,而至目前為止曾發現最大隻的竟重達十餘公斤,已具攻擊人類的能力,目前尚無人敢潛入水中探險。月洞的溫度約攝氏二十度左右,終年如一,冬暖夏涼,十分怡人。

芭崎瞭望台:位於台1131公里處, 建有停車場及洗手間,白天還有販賣冷熱飲,眺望台四周多種植橄仁樹,遊客到海岸公路沿線遊玩時,可在此地乘涼並做短暫休息。因為芭崎眺望台視海岸公路上少有的制高點,因此這裡還設有眺望台供遊客眺望磯崎海灣,在此駐足眺望太平洋風光,於風平浪靜夕陽西下,漁船歸航之際,點點漁帆盡收眼底,讓遊人心曠神怡;而在狂風巨浪,濁浪排空之際,拍岸之景,如虎嘯猿啼,俯瞰壯觀之巨浪,真是難得的景致。

芝波蘭島(奚卜蘭島)位於秀姑巒溪口小島(從長虹橋左右兩側有陸地相連至此島,步行到此約10分鐘),「秀姑巒」是阿美族話「奚卜蘭」演繹而來,原為「在河口」的意思,本屬港口村舊名,後來衍為溪名、山名。島面積大約如一個半足球場大,尚末開發,滿佈叢林,時而老鷹盤旋。島的西面,寬廣的秀姑巒溪河口,分兩股河道入海。無論從靜浦村或大港口村眺望,都是山河如畫。

豐和號船頭觀海點:位於台1145K處,是一座類似船頭的白色造形景觀點,車開在濱海公路很容易就可發現,站在船頭上瞰望左右二邊的海岸線,是一處絕佳的休息點。

新社海稻梯田:位於台1143.5K處,是台灣唯一的海岸稻田產地,這裡也是噶瑪蘭人(最晚漢化的平埔族人)居住地,噶瑪蘭族人自百年前由宜蘭南遷至此就海岸線築成梯田種海稻。若非田中的稻草人,車開得快點,有時會沒注意到它的存在。噶瑪蘭文化園區就在村落中的一個小廣場,是部落每年豐年祭跳舞的場所,週圍輔以噶瑪蘭文化相關的木牌。

八里灣山:標高924公尺。小百岳排名#091號阿美族人稱其為吉拉雅山,是阿美族人的聖山。也是東部海岸山脈之海岸三雄之一。山頂有很多阿美族人尋根之旅所立的紀念碑,亦有在山頂處祭祀。一等三角點就在山頂傾倒的鐵架下方。往返全程約10.4 公里,落差約854 公尺,需時5-8小時,難度可為小百岳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