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鄉

高樹區原名「大車路」,源由高樹路寬,可同時容納多輛牛車行走。地名由來有二說:1.舊時庄頭有一株木棉樹,樹身高大,形狀就如一個大車蓋故取名為「高樹」。2.中國的漢人大約是在清朝乾隆2(1737)間,從大陸廣東、福建來此開墾,在「高」位河階處建立聚落,又因此地屬於河川網路縱橫區,水量充沛長滿高大的「樹」林,故稱「高樹」。日治時期改為高樹庄,台灣光復後改為高樹鄉,隸屬屏東縣政府。

高樹區最早是排灣族、平埔族群居住地,現在的泰山村(又稱加蚋埔)的平埔族屬馬卡道族,目前約有三分之二的里民為平埔族,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十六日是加蚋埔公廨的夜祭,被視為是泰山村的一大盛事,由於泰山是屏縣平埔族中唯一舉行夜祭的部落,每逢夜祭,吸引各地民眾前來參觀迄今保存完整的平埔族祭典。

 

大路關石獅公:位於廣福村,石獅信仰在客家聚落中極為罕見,獅老大存放於里內順天宮及里活動中心之間、獅老二及老三存放於尚和路21號民宅旁的小公園內,石獅威武逗趣,姿態各異,其壯碩高聳的造型為台灣所僅有。 據說,200多年前,客家先民拓肯開庄之初,洪水、猛獸、原住民、西斜風等,災厄不斷,因此庄民打造第一座石獅,才得以安居樂業•1856年山洪爆發,石獅被埋在泥砂裡,直到1984年,築橋工人晚上聽到獅子哭吼聲,以大型機具開挖,才讓石獅重見天日•庄民後來又陸續於1918年及1965年打造了兩座石獅,三座石獅公迄今守護村民。

鍾理和故居:位於廣興村中正路108110(三山國王廟前),於1915年出生在本區廣興村的鍾理和,從小就接受漢文私塾教育,而後漸漸走向文學之路。他的作品深刻描繪基層百姓的人性尊嚴及生活景況,是臺灣文學史上甚具影響力的客籍作家。其作品往往可以看出,他對於老百姓的人性尊嚴及生活景況深鑿的痕跡,像是〈白薯的悲哀〉、〈山火〉、〈竹頭庄〉、〈親家與山歌〉、〈阿煌叔〉、〈阿遠〉、〈草坡上〉、〈老樵夫〉等;其作品也屢屢獲獎,譬如,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第二獎的〈笠山農場〉、香港《亞洲畫報》佳作獎的〈菸樓〉等,其對文學的貢獻,被後人尊為「臺灣現代文學之父」。故居前院圍牆以紅磚砌成,屋脊採燕尾起翹設計,庭院裡種植百年桂花,每到花開季節即散發著桂花香氣,最值得一探的是屋前的儲水池,由於當時的生活普遍清苦,每到供水日,都會看到全村老小帶著水桶來此提水,可以想見這座水池的重要性。現已列入歷史建築。

橋本九八氏頌德紀念碑:位於鍾理和故居旁(廣壇興對面),日治時期 昭和八年立,當時的廣興村福德祠的公地遭盜賣,因事涉當時的權貴階級(辜家)與鄉野百姓的土地糾紛,幸當時佳冬庄長(今佳冬鄉)蕭恩鄉及時任屏東郡警察課長橋本九八氐 及巡佐等人出面調解,才要回共一百多甲的土地平分給村民,村民為感恩德而立碑為紀。

大津瀑布:位於新豐村(省道台27/2K處的慈津寶宮停車場上去不到一公里)當地人稱它為「大烏瀑布」或「尾寮瀑布」,也有人叫它「新豐瀑布」。瀑布共有五層, 第 一層的路線較大眾化, 已建置有完善的步道,而濃密樹蔭有如天然的陽傘,讓這裡顯得清涼幽靜,常吸引許多遊客。瀑布高約20公尺,呈現90度,如白綢般從山崖垂掛而下,水量雖不大,但也別有一番娟秀的味道;溪谷腹地不大,然而樹蔭茂密,徜遊其間更覺水聲氣氛磅礡,十分冰涼,是消暑的聖地。登上涼亭遠眺屏東綠野,更是遊客不容錯過的美景。由於第二至第五層瀑布位於深林中,人跡罕至,就非一般人所能到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