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鄉
池上鄉是由於該鄉之東南方有一大水池(大坡池),因此乃以聚落是位於大水池之西北方,而稱為『池上』沿用至今。
池上鄉是台東縣縱谷區位置最北之平地鄉鎮。區分為沿台9省道附近的前六村,與沿197線的後四村,前六村屬市集及縱谷主要交通動線處,197線從公所0k起算沿山線一直到花蓮的志航路止,雖屬山區較落後之處,但擁有更多的景觀點,是池上鄉主要的觀光路線。
池上鄉東西最寬之處寬約8.5公里,南北最長之處長約15公里,全鄉總面積約8268公頃。耕地大多以種植稻米為主,聞名的「池上米」正是此地的產物。
近年來,池上鄉積極發展觀光產業,環境自行車道的完成遍及各景觀點,車道沿途盡是綠油油的稻田,尤以因拍攝了伯朗咖啡廣告而廣受歡迎的金城武大道,每逢例假日總擠滿了人潮,鄉內的民宿也一間間的開,聞名的池上便當更是在火車站的前方道路開了好多間。別忘了,來池上鄉就一定要品嚐池上便當。
飯包路:來到池上鄉,一出火車站,便踏上當地人俗稱的「飯包路」!不是太寬闊的中正路上開了好幾家池上飯包店家,足以填飽前來池上遊玩的旅客。雖然都是以池上米為基礎的飯包,但每家都有個自的獨到特色,至於哪一家好吃?那就來一趟池上火車站前的「飯包路」,選家店來品嚐吧!
金色豐收館:位於台9線324.5k處,離池上市區約2k(客家文物館旁),可以參觀到古老的農事用具,還可以見識到新進科技設備為我們的每一口米飯層層把關,真正地體會到「粒粒皆辛苦」。不僅是心靈接收知識,我們也可以用DIY體驗身體力行,過程不僅有趣好玩,還能將自己包裝的成品帶回家,為這趟旅程增添更多回味跟紀念。
池上花海:位於金免豐收館旁,由池上農會管理的花海區,從過年百花盛開以來,每天總是吸引了相當多的人來此賞花。
客家文物館:位於金色豐收館旁,館後有大片的綠地園區,文物館內除定期的展覽外,硬體設施並沒有好好的利用,又是一處浪費公帑的地方。
飯包博物館:位於火車站前到台9線的交叉路口,有間設有火車車箱的悟饕池上飯包原創老店,除了一樓寬敞舒適的用餐區,以及池上特產販賣區及古早味零食和童玩外,二樓更規劃為介紹池上飯包歷史沿革的飯包博物館,館內豐富的內容、寬敞的空間,已然成為公路上全方位的休息站了。
伯朗大道(金城武大道):位於197線2.5k處,因拍攝伯朗咖啡的廣告而廣受歡迎,被譽為是一條「翠綠的天堂路」。廣大翠綠的稻田,路旁沒有一支電線桿,真真實實感受到一望無際好景色。
大坡池:位於火車站前的方向,跟著指標就可以到達。碧綠的大坡池和亭亭於水中的荷花、棲息於此濕地的鳥兒,構成一幅悠然自得的風景畫。
杜園:位於台9線/323.6k左入不遠處的鄉間小道上,由當地的慈善家杜俊元先生提供。「杜園」開放民眾團體申請使用空間及教學研究之用,一般民眾可免費入園參觀,在稻香綠意間,感受庭園的寧靜時刻。佔地2千餘坪的土地改建為寬廣的場地,給鄉民社團舉辦活動用,園區內有紀念館、會議廳、住宿套房、活動中心、景觀花園、藥草園、假山、蓮池、涼亭、廣闊草坪等設施。
稻米原鄉館:位於萬安社區(197線3k處),有古早農具展及各式各樣的農特產品,在這裡也能品嘗到阿嬤古早味。
池上浮圳自行車道:由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規劃設計,全長8公里,沿途有多條不同的行車路線,路面平緩高低落差約5公尺,沿線一望無際的農田景觀風光明媚,有多處景點並可欣賞平疇綠野及優美田園景觀的典型池上典型風光,浮圳旁邊的大小水車古意盎然,彷彿重回四、五十年代的純樸農村,還有可隨時停下來歇歇腳的休憩涼亭,是隨性展開單車逍遙遊的好去處,也等於完成一次池上鄉部分地區的深度之旅。池上浮圳目前列為臺東縣「歷史建築」。浮圳環線自行車道全線依地形和原有的鄉間小路、寬廣的田野風光再搭配池上鄉的鄉土人文為藍圖,精心規劃施工串聯而成,共有主線道A1、A2及支線道兩條路線,分別經池上稻米產區以及較具有挑戰性的山區路線。
池上遊客中心:位於台9線 北出池上鄉不遠處,是遊客休息探詢旅遊資料的點(現仍興建中)。
振興部落:位於池上鄉179線的最南端,振興村原名為「白毛寮」,早期因該地曾有「白」髮老人住在芒草花穗所取之「毛」花搭蓋的草「寮」,從事開墾農地與補殺獵物為生,故稱「白毛寮」。因地屬池上鄉最偏遠的地方,「白毛寮」一詞具有「不毛之地」之意涵。在民國60年的村民大會決議改名為「振興」,有自力更生,重振興盛的期許。在阿美族族語中稱之為「BIE UNG UNG」。 振興村東側是為海岸山脈,因此地形大多是崎嶇不平的山地,丘陵起伏,西側則是新武呂溪,是河川攤地,而狹小中間地帶方是為農耕區。振興村居民是以阿美族部落族人為其最大多數,閩南人為最少,而客家人居中。居民多以務農為主,村內較少娛樂設施,村民多以日出而作,日落則息為其生活型態。
佛光禪寺:位於197線6.2k處,有別於一般的傳統廟寺,首先於現代弘法無處不在說『道」,講『理」而真正能弘法利生,卻是在佛『法」無邊的『法」上,也因此本寺,從入寺就能感受自然平實的古代叢林的行修氣息,從兩足必須赤腳[其原理在精神上象徵(腳踏實地)之深層涵意,在功能上更能使身體與地面自然接觸,而有打通經脈舒通筋骨之實效]。而以穿灰色束袖之道袍更象徵苦修、實證以『醫身、醫心,醫靈」為濟世根本,在禮敬諸佛時,更須足踏腳印,雙手合十,而能身、口、意實徹,以期接佛心印。禪寺的外觀更是獨特,首先大殿屋頂呈『蓮花」狀,而屋簷峭陡;內室高眺聳立,為北式之弘偉建構,而此特殊造型,有利於十方法會,在課頌、唱經時籍由音波的高頻率,迴音傳遞更能啟發,八識田中的如來藏性,達到『借音傳心」『以聲傳法」的殊勝功效,也因此在有形的功效上,無形的感應下,更能顯現其獨特風格,殊勝法門。
玄天宮:位於197線4.5k處,北極玄天宮幽靜,寬敞的空間,讓來自各地的遊客都能夠感受到這裡的片刻寧靜與清幽。北極玄天宮主祠玄天上帝,另同祀它神多尊。是萬安社區村民的信仰中心。
禾鴨生態池:位於197線4.5k處,禾鴨池是為保存祖先千百年前的傳統農作智慧懂得運用生態互斥的方式:施放禾鴨,鴨動水動土動的中耕渾水效應,抑制雜草發芽!利用禾鴨的覓食,而可免用化肥農藥,就可除去田間雜草和蟲害,還可增加土壤增肥呢;除此之外,每當稻子抽穗時,野放養肥的禾鴨也能上桌成美食一道。整個園區是個自給自足的生態圈,值得細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