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石鄉 

尖石鄉地名的由來有二說:一說是由於其境內有大壩尖山而得名。另一說則是該鄉那羅溪與嘉樂溪匯流處的溪床中有一尖石突出因而得名。

尖石鄉是新竹縣原住民地區三個鄉鎮之一,日據時期,由竹塹城警察部管轄,後再改由新竹州竹東群管轄,二戰之後,國民政府戰敗撤退到台灣,於1946年改設尖石鄉沿用至今。

尖石鄉為新竹縣面積最遼闊的鄉鎮,面積廣達527.5795平方公里,佔新竹縣的三分之一強,西與橫山鄉為界,東至鴛鴦湖保護區,北和復興鄉為鄰,最南以中央山脈的品田山和台中市為界,由於鄉境內全為山岳地帶,氣候平均溫涼、地廣人稀、堪稱新竹縣的綠色命脈。

居民為臺灣原住民族(泰雅族與少部份賽夏族)、及客家、漢族。日據時期曾有霞喀羅事件、李崠山事件等抗日活動。國民政府治台期間不到20年,將台灣各地的檜木林砍伐殆盡,並於1986年開始垂涎本鄉鎮西堡200棵以上的紅檜林,當時鄉民為了保護部落財產及在部落土地權利優於國家存在的觀念下,在林務局人員前進到新光部落時,便遭到鎮西堡與新光兩部落居民激烈抗爭而被迫中止該項砍伐行動,史稱「鎮西堡護林行動」。如今,鎮西堡神木得以保存下來,實得力於該行動的果決與正確的認知。

 

尖石岩:位於竹12229K(嘉樂村麥樹仁102號民宅前)的油羅溪畔,尖石岩是新竹尖石鄉的地標之一,長35公尺、寬20公尺、高50多公尺,型態雄偉的巨石,雖長期受大自然烈日與暴雨的侵襲卻依然堅毅挺拔,象徵著轄內原住民在艱困的環境中,不怕艱難、越挫越勇的精神,故以尖石為鄉名。另尖石兩側尚有「尖石公」與「尖石母」二塊巨石,相傳以前在上游時是相連著的,後被洪水沖斷分隔左右岸,如同不離不棄的夫妻,故稱夫妻石,靠溪邊的為夫石,在溪流中間的為妻石。

北角吊橋:位於竹12226.4K處,號稱是北台灣最長的吊橋(僅次於南投縣350公尺的坪林吊橋,是全台第二長吊橋。),橫跨油羅溪,吊橋單跨度長為220公尺,是通往馬胎部落重要的橋樑,因為採用「紅橋門架與鋼纜懸吊系統」設計,也吸引許多遊客佇足欣賞。臨近一座彩色的漂亮大橋就是義興大橋(12225.7K)

錦屏公園:位於錦屏村(602.8K/村集會所公路對面),公園雖小,但園內的六枝石雕柱卻相當引人注目,石雕造型似像男人陽具,有人就笑稱其為陽柱公園。

青蛙石:位於竹604.7K處的油羅溪中,也是尖石鄉的地標景點之一,巨型石塊貌似昂首張望青蛙,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力量與巧合。傳說在從前泰雅族社會裡,有隻大青蛙追食一大群的蚊子,最後有隻蚊子成功逃離並奔上山頭,青蛙被岩石與高山所阻隔,青蛙只能瞪大眼睛癡癡的望著山頭,終究變成了大岩石。青蛙石所在的溪谷相當深峻,瀑布流水相當壯觀。

軍艦岩:位於秀巒部落前三百公尺處(6030.7K),佇立在大漢溪中,是一座在大漢溪谷中的巨大岩石,三角尖形的岩石有如大型軍艦的船頭,搭配船身下湍急的溪水,彷彿是一艘大型的軍艦正緩緩的駛入碼頭,因此被命名為擁有萬千氣勢的「軍艦岩」。登山吊橋是觀賞軍艦岩的最佳賞景點,不僅可以看見軍艦岩的全貌,還可俯瞰整個溪谷的秀麗景色。

秀巒國小:位於秀巒村,具原民色彩的建築,常吸引遊客造訪。

復興一坑:位於竹60鄉道5.6公里處,礦區原名叫做「那羅礦廠」,於民國四十年開始開採,因為煤層品質佳且自然外露,而四周更有公路跟台車鐵道等交通設備能直接抵達礦場,因此成為尖石鄉早年最大的煤礦開採區,曾經風光一時,日治時期的礦廠的職工更多達七百餘人,那羅部落的許多居民皆倚靠著這個礦區生活。民國73年後,因為礦場的煤礦枯竭而正式封閉,盛況不再後便逐漸沒落、廢棄。而後來觀光產業興起,民國九十四年,尖石鄉公開始設立「復興一坑」礦坑園區,逐步修復各式採礦設備,包含台車軌道、捲機場等等,讓來訪民眾能探尋空屋軌道及塵封的礦坑口,遙想當年的採礦盛景。

泰崗教會:位於泰崗社區,獨特的造形,配合當地文化的建築,很遠很遠就可以看到它的存在。

尖石鄉原住民文物館:位於嘉樂村236號(運動場旁),文物館呈現泰雅族群傳統生活文化方式,匯集部落社會、歷史與文化縮影。具備傳統文物館的典藏保存、研究詮釋、展示規劃、教育推廣及休閒娛樂功能'滿足文化休閒與藝文展演的需求。結合在地觀光資源振興地方產業、活化傳統技藝技能。發展地方族群獨特風格與文化認同形象。

鴛鴦湖自然生態保育區:位於新竹縣與宜蘭縣交界處,鴛鴦湖海拔高度約1670公尺,湖面長575公尺、寬200公尺,面積約為3.6公頃。鴛鴦湖屬於高山湖泊生態系,在湖旁有許多參天大樹以及原生植物約有一百四十種,共分為水生、溼生與中生三種植物群落,除了擁有眾多的植物品種之外,這裡也經常有鳥類群聚。鴛鴦湖屬於自然生態保育區,欲前往鴛鴦湖的民眾必須事先申請甲種入山證,才得以一窺鴛鴦湖的神祕景色。

雪白山:登山口位於司馬庫斯標高2444公尺, 台灣百名山之一,是桃園、新竹屋脊的最高峰。

北德拉曼山:位於嘉樂村236號,泰雅族人視為「神聖之山」,極力保護不輕易讓外人進入,這也是考驗泰雅族少年勇氣與智慧之地。北德拉曼山神木群屬罕見低海拔的紅檜木群,約有3千多年到4千年的樹齡,檜木得以保留至今,是因日據時日人認為「檜」型不美,及人跡罕至沒有人為破壞與污染,生長良好。

鎮西堡神木群:位於鎮西堡泰雅族聚落內,擁有台灣目前最大的檜木林,民眾參訪時需自備交通工具並申請甲種登山證才能入山。

司馬庫斯神木群:位於司馬庫斯部落,海拔約1600公尺間,又名「黑色部落」,當地以紅檜巨木林區聞名全省,由部落前往原始林,約需一小時腳程,來到紅檜巨木林區,可以輕易看到台灣排行第三名的「大老爺神木」,樹齡約2500年,樹圍20.5公尺,樹高約35公尺,其最大特色為「人」字的樹型,因神木群的發現吸引了許多人潮,每到假日總是一床難求,塞車更是司空見慣的事。

那結山:與桃園縣復興鄉交界,海拔1520公尺。

大霸群峰:共有四座台灣百岳,其中的大霸尖山更是台灣的三尖之一,是泰雅族人的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