崁頂鄉  

崁頂地名由來,乃是指此地地勢高亢,下方四周地勢低平,有河水流過,雨季四周鄉鎮常遭淹水,只有此處免於水患,乃取其地勢高適合居住的意思而名「崁頂」沿用至今。另有一說是指先民自福建渡台沿力力溪上溯,向東眺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遠處一塊特高的坡坎,就近觀察,發現坎上長滿竹林,地勢較四周地區突出,於是就將此地取名為「嵌頂」〈「嵌」係「崁」的古字,日據時期改用「崁」俗字為「崁頂」〉。

這裡在明朝末年,是鳳山八社「力力社」平埔族〈馬卡道族〉之墾居地,漢人約於康熙30年〈西元1691年〉之後始進駐開墾,由於漢人天性辛勤,不斷的拓墾的結果,在乾隆38年〈西元1773年〉崁頂地區土地幾已闢為良田,當時港東里嵌頂街已是人口密集的聚落。由北極宮旁的「崁頂街庄禁掘沙土護塚約碑」所載碑文『港東之里有街曰嵌頂,人煙輻湊,四民雲集,巍然一巨鎮也.....』為證。鄉內有縣 187線貫穿,往南通往東港、北接潮州,為主要公路要道。國三高速公路亦設有交流道相接,鐵路亦設有車站。交通運輸尚稱便利。

 

北極宮「崁頂街庄禁掘沙土護塚約碑」:是崁頂唯一保存的古代碑石,是崁頂漢人開墾最早的紀錄。位於崁頂村中正路103號北極宮旁崁頂社區活動中心入口處(18730.4K)。因漢人到此開墾,而發生墳塚遭受侵損事件,鄉人遂集地同議發起公約禁止掘墓拓地行為而立碑。該碑原文行款如下『港東之里有街約曰嵌頂人煙輻湊四民雲集巍然一巨鎮也、東望傀儡蜿蜒礡趨街首而闢康衢西北埔形勢陡起寬且厚、實為本街屏藩各庄門戶焉上有墓鱗疊成塚居民掘取沙土、逼墳埕幾溝壑矣疊疊幽城風淒露冷一遭崩憒魂魄何依仁、人君子能勿怵惕紖乃地靈人傑坤輿鍾衍遺陪厚不宜削耶、爰是邀街庄立禁約掘者罰戲違約即呈官以固地脈以安泉、壤嗚呼資乃義舉既詢謀而僉同事屬良心尚永遵而勿失。』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莊江柯哲瀾全街庄等立碑。

越溪社區:社區的活動中心是閩式三合院,也是社區巡守隊的辦公室,應是地方仕紳捐贈出來的老厝改建的吧,社區美化後的水溝常見魚類漫游,造景也為村落召來觀光客瀏覽。是崁頂模範社區。

北越溪老榕樹:位於越溪聚落入口處,原係由左右二棵枝葉繁茂的榕樹盤踞,發達的氣根向四方擴展,通達地面時成為支柱,久之即很難辨識何者是主根?何者是支柱根了。這裡經過公共設施後形成一個綠色隧道,綠意盎然,樹蔭下又有涼亭等休憩設施,平時常有鄉人於此下棋、泡茶,已成為越溪村的最佳地標及休息乘涼處所。村人將這兩棵樹奉祀為榕樹公祭拜,左邊為榕樹公,右邊為榕樹婆,共享人間煙火,被認為是村落的保護神。

社尾村平埔族公廨:位於園寮村社尾路18號宅前路旁一角(北安宮正前方村路進入約70公尺),佇立著一棟百年斑駁的建築,三牆一門的建築格局裡頭陳設很簡單,除正面牆上寫的「佛」字,這裡在過去是平埔族酬神祝禱及男人聚會的場所─公廨,裡頭供奉的是平埔族人的信仰神祇─老君。見證本地是平埔族居住處所。但與其它平埔族祭拜檳榔、香煙、動物頭骨的習俗是乎不同。

南望安茄苳樹:位在〝南望安〞道路中央,地處崁頂與南州二鄉的交界,其地點更是屏73線崁頂往南州上南二高交流道之重要道路口,樹高16公尺;樹胸圍3.2公尺;據南望安居民說這顆樹齡已有120年之久了,早年崁頂附近有許多居民養豬,每當豬拉肚子時,養豬戶就會來此樹下燒香膜拜後取香灰回家餵豬,以治豬病,據說頗為靈驗,因佌居民認為老樹有神意,在樹下也安了茄苳神神位,早晚燒香。民眾到南望安福德祠拜拜時也一併走到對路的這顆樹膜拜,這是人類敬天、環境保護的一個好例子。 樹旁的社尾路可前往平埔族公廨。

崁頂生態公園:位於屏70/2K(北極宮後方左轉興隆路車行250公尺可達/附近有衛生所、消防隊及老人育樂園區),佔地面積6公頃,規劃有以生態綠化之手法造成的人工密林及五個自然生態池保育區,平時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繁殖的良好處所,常見攝影家持大砲到此照相。另也有荷花池木棧道及火車頭展示,是一處休閒遊憩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