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區

龍潭區地名的由來是因境內有一大陂潭『龍潭陂』,是為地名之源由。

早期,這裡是凱達格蘭族霄裡社社域,在當時,此地仍是一片荒蕪地域,隨著中國漢人等的移入開墾,漸成市集。20141225日桃園升格為直轄市,龍潭鄉改制為龍潭區,同時村改里。

2005年,龍潭於《天下雜誌》透過三萬名網友針對全國319鄉鎮票選榮獲最有特色的鄉鎮第一名、最有品味的鄉鎮第二名、微笑之鄉第三名、最令人有幸福感的鄉鎮第三名,此外也是臺灣十大理想退休地點之一。

龍潭大池:位於上林里中豐路邊(舊省道台3線旁),古時因池面長滿野生的菱角,因此被稱為「菱潭埤」。後有鄉民建廟,因而稱之「靈潭埤」。近年官方地圖註記為「龍潭大池」。大池的池面開闊,池中有位於人工島上的古廟「南天宮」及具有九個彎曲的忠義橋等,別具古意。南天宮奉祀有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等。九曲式的忠義橋,長 135 公尺,橫渡大池;另建有俚語話廊步道,讓遊客邊賞水景之際亦能體會俚語之妙,值得到此一遊。

 

聖蹟亭:又稱惜字亭、敬字亭,是用來焚燒字紙、崇敬倉頡、文昌帝君的台灣民間設施,位於龍潭往埔心的聖亭路81號民宅邊(71),為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字紙亭。經內政部核定列為三級古蹟,是龍潭地區的文化至寶表徵。聖蹟亭創建於光緒元年,是山門柱、雲牆、石筆、供桌、祭壇、爐體等組合建構而成。空閒佈局中規中炬,配合優美的傳統庭園設計,深具建築群與景觀群之整體美,濃郁的莊嚴氣氛,凸顯過去室外祭祀時的隆重盛況。

石門水庫:位於佳安里佳安路2號,是台灣北部的主要水庫之一,採土石堤岸型壩體,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水庫大壩壩高達133.1公尺,是全台灣高度最高的土石壩,站在壩頂上可俯瞰後池堰及龍潭、大溪、三坑等地區,而每當大雨來臨時,石門大壩溢洪道洩洪更吸引許多遊客至此欣賞洩洪的壯觀景象。

 

溪洲公園:位於石門水庫內的坪林收費站附近,公園內擁有大片綠地、遍植樹林,還設有尋幽步道、蓮花池、情人橋與兒童設施,適合全家大小來此運動散步、欣賞水庫美景,如同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一般,若至秋冬時節,還可欣賞落羽松、楓葉染紅山頭的美景,彷彿置身於幽靜蕭瑟的風景畫中。

小人國主題樂園:位於高原里高原路891號,毗鄰新竹縣的六福村野生動物圜,為世界最大的小人國遊樂區,區內展出項目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台灣的十大建設,第二類是台灣的主要建築物及古蹟,第三類是大陸傳統建築與庭院,是一個純中國風味的小人國。成立已三十年以上,具文化歷史,藝術性及教育性,寓教育於娛樂之最佳旅遊勝地。也吸引家人多次來遊。

龍潭渴望園區:位於高原村及三和村渴望路428號,佔地52萬坪,是高級住宅區,擁有18萬餘坪綠地及保育區(中央公園),四周茶園、樹林環繞,水土保持良好,視野廣闊。大自然保育區是渴望園區得天獨厚的資產,提供全區自在的休閒空間。景觀森林步道的設計,完全保留了原始自然風貌;廣闊的山谷可供遊玩、戲水或野餐。群山、溪流、綠林共同構築的森林公園,提供另類充滿原動力的原味生活,是學習大自然的最佳教室。

石門活魚街:位於文化路,以石門水庫裡所出產的新鮮活魚,經過名廚的細心調理而成的一魚多吃的珍饈,源於石門水庫水域廣闊,水深淨潔,沒有受到任何污穢物質的污染,且石門水庫的水是由山中各溪流匯聚而成,水清如鏡,再經山林泉石沖激、過濾與沈澱,極適合淡水魚類的繁殖,長出來的魚又肥又大,魚肉細嫩鮮美,沒有一般塘魚的泥腥味,經過名師烹調更是可口,因此,石門活魚便聞名遐邇了。

葉山樓(龍潭怪怪屋):位於中正路、中豐路、東龍路、 大昌路及外環道五條道路的五叉路上,其獨特的造型及建築的風格,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就連報章雜誌、第四台也都曾經報導過,這棟建築物的主人是葉發苞先生,他認為建築是最美的藝術,他認為建築是綜合所有於一身,建築是感情的產物及人生的慰安,建築結合美感、繪畫、雕刻,也因此和建築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希望有一天能夠蓋一棟比艾菲爾鐵塔美的建築,而今他實現了他的夢想了,他也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截至目前葉山樓已經蓋了八樓,斥資達六千萬,花費也將達一億元。

乳姑山夜景:標高390公尺,位於三和村楊銅路二段,乳姑山是從林口台地往龍潭方向看到的兩個山丘之一,也是附近的高地,往桃園、台北方向看過去,視野非常寬廣,天氣晴朗時,台北101肉眼就可以看的很清楚,是休閒、美食、賞夜景、星空、夕陽都適宜的地方。山上建有多家景觀餐廳,提供賞景者一處舒適的環境。

三坑老街:位於三坑里,老街內的店舖有許多客家傳統物品與美食,像是南瓜飯、菜包、板條以及客家風味的蘿蔔糕等,都可以在這裡一次滿足。除老屋外,最特別的就是名為「黑白洗」的洗衣場所,因清徹泉水與混濁的水庫混合而得此名,是早期民眾不可或缺的洗衣場。這裡的土地公神像不同閩南人用木頭雕刻而成,而是使用水泥雕塑。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位於三坑里(三坑老街續下行2公里右邊即達),設有紅磚車道及步道 景觀休憩區 池邊休憩涼亭及景觀大池,擁有近3公頃的生態湖和2公頃草坪,公園四周道路寬暢,停車方便,整個公園植栽綠化,並且規劃休憩公園及自行車道。自然生態公園旁設有河堤,站在河堤上可以眺望大漢溪。

大平紅橋(台灣百大古蹟之一):從石門路55巷進入至土地公廟叉路取左下即達(車可停3/7K守望相助隊處),完工於民國十五年。曾經被票選為全國歷史一百大建築中,名列第六十五名,以前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橋旁仍留有塊斑剝的捐款興橋石刻,石位於紅橋下方的則是打鐵坑溪。(太平村設有傳統洗衣處,混濁的溪水不知能否洗乾淨。)

櫻花步道:位於石門路(車可停於台3/7K守望相助隊處),順著河邊修築的步道緩行,數分鐘後右經行水橋,車道兩旁及溝渠兩旁種植整列的櫻花樹,於櫻花大開的時間來,值得漫遊觀賞。

桃園市客家文化館:位於中正路三林段500號,園區內設立「客家文學館」、「客家音樂館」、「鍾肇政文學館」、「鄧雨賢音樂館」、「影像資料館/影音借閱館」等展館空間,破除以往展館僅展覽客家遷移歷史、聚落式建築、語言、服裝、傢俱以及各種生活日常用具,而是透過文字詩歌來察覺文化裡更為深刻的內涵,並感受文化裡的生命脈動。因此桃園客家文化館以「全球華人客家影音中心」為主要定位,結合文化保存、展示、教育、休閒娛樂等多功能用途,期望能打造出客家影像、音樂保存的重鎮。

石門山:位於石門大壩西方的小山,海拔551公尺,小百岳#024。因周圍並無任何遮蔽屏障,可直接眺望水庫美景及附近龍潭、大溪街景,且觀光步道又十分方便,因此近年來成為登山客的最愛,也是十分熱門的健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