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區

橋頭在清康熙年間叫做『小店仔街』。後來乾隆六年(1741)時期修台灣福建府誌,其中記載:『小店子橋,俗稱橋子頭』;當時為方便南北來往的行人,在灌溉渠道上跨木為橋,即小店仔橋,橋可能被修為拱形,因此也稱為「允龜橋」,而小店仔街因位於圳道北岸橋頭,因此一般百姓習慣稱它為「橋仔頭」。日後便以『橋子頭』取代原來『小店子街』的稱呼。

橋仔頭在1660年後開始有中國漢人入墾。也就是在1661年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在臺灣各處屯兵開墾時。當時鄭軍在此的屯田地先後有()中衝鎮屯田地(中崎村)()畢宿鎮屯田地(筆秀村)()殿兵鎮屯田地(六班長)。此三地沿中崎溪而下,現有的(中衝崎陂)灌溉農田水利設施可以印證。依據「礁巴施戎曉發」一詩中的景觀描述,當時沿中崎溪一代是林木相當繁茂的平原風貌,所以產生有「林仔頭」、「五里林」、「倒松仔」、「白樹仔」等人文地理名稱。

日據時期,橋頭被列為台灣重要的製糖重鎮,區內「台灣製糖祩式會社」是全台第一座機械製糖廠,廠內擁有甚多日式藝術建築,現已被列為縣定古蹟。

 

橋仔頭糖業文化園區:位於橋南村糖廠路24號,糖廠建於1901年,20029月由高雄市政府公告為縣定級古蹟,涵蓋範圍面積達23公頃,2006年四月成立糖業博物館,工廠區內有保警分隊。防空洞、農務課前庭園水池、彈藥庫、社宅事務所、聖觀音像、金木善三郎紀念碑、廠長宿舍、俱樂部、南洋杉及黃椰子環形庭園、倉庫等,有如一座古蹟公園。宿舍區為捷運紅線R22A橋頭糖廠站,有木造日式宿舍、雨豆樹表演廣場、招待所、精緻的紅磚水塔、興糖國小……等,是民眾接觸日治時期文化資產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教育地點,也是許多部電影取景的好地方。

橋仔頭小店仔街:位於台一線與縱貫鐵路之間的橋南路,與糖業博物館結合帶動老街商機。每天下午三點以後的步行街禁止車輛進入。1979年,當時的黨外反對運動領袖人物在這條小店仔街上進行戒嚴時期第一次的政治示威遊行活動,成為美麗島事件的前哨,也讓這裡有「民主第一街」之稱。來橋仔頭玩不可錯過小店仔街上的特色小吃,以好吃便宜又大碗著稱。著名小吃有網路票選第一名的滷肉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咖哩鮪魚米粉羹,橋頭的特產熱騰騰的肉包、連外國人都喜歡的潤餅捲、婆婆用心製作的大腸與蚵嗲、老闆堅持炭烤送禮自用兩相宜的手工香腸、50年歷史的筒仔米糕與四神湯……都是美食節目推薦的老店喔!小店仔街走一趟,一定可以滿足挑剔的味蕾。

滾水坪:位於海峰村和燕巢區角宿村的交界地(橋南路轉進入,穿越鐡路涵洞/丁字路口右轉即左轉往高雄第一科大指標方向/國道一號涵洞/至高35-1道路終點(中妶生物科技公司)/續行100公尺見叉路/左轉直行約400公尺即達)。滾水坪俗稱滾水山。飽含由地底流出的灰色液狀泥漿,長期日曬而乾裂成各種奇怪形狀的地質景觀,其中漂亮的噴泥錐常是遊客最喜照相之景。

橋頭區公所;位於隆豐路1號,造型和一般辦公處所没二樣,但在區公所廣場前建有一座代表「橋頭」的"允龜橋"就有其歷史文化意義了 ,它正代表了主政者的用心。

竹林公園:位於區公所旁,是全國首座竹林公園,面積24公頃。但現在公園內的竹子所剩不多,因部份用地已移作它用,如興建游泳池及集會所(音樂台),但林木遮蔭的公園仍是此地運動休閒的好去處。

縣市合併紀念碑:位於區公所旁的竹林公園內,高雄縣與高雄市合併是於20101225日。唯一的紀念碑就設立在有最有民主素養的發源地---橋頭區。

橋頭文化步道:位於區公所旁到竹林公園之間,短短不到100公尺的長度,卻有豐富的文化史蹟資料,讓人對橋頭的史實及景觀點有了初步的認識。

白樹社區:位於白樹里(糖廠附近),從白樹社區牌樓開始,到區辦公處間的道路二旁,牆上的圖鴨不多,但也讓白樹里變成一處彩繪村

1114紀念公園:是一座用數字取名的公園,位於三德社區三王廟旁(三德區三仙路23)。三德里於日據時期稱為六班長。此公園是為了紀念1898年日軍清庄事件的犧牲者所特別設立的,當時日本憲兵隊,假藉村內有三名盜匪為由,命令村內保正劉買及地方仕紳陳樹等人,需於7天期限內,交出要犯,否則徹底嚴辦。7天之後仍無盜匪消息,於是日軍假藉清查戶口之名,要每家戶長將家內年滿16歲以上之壯丁,全帶往集合場報到,經草率偵訊後,全部被收押,並以殘忍方式總共屠殺村民99人,當時有1位外地牛販夜宿於朋友家,也難逃厄運,在這樁清庄事件中總共有100位無辜村民被屠殺並埋於公園內。後人為冕懷先人在這片土地上曾經遭遇的苦難,並告慰事件中罹難生靈,期以敦勉後代子子孫孫記取歷史事件,在村長柯明泉先生奔走下,於97年原地興建和平紀念公園,因為清庄事件發生於農曆1114日,故將這座和平紀念公園命名為『1114紀念公園』。祈求受難冤魂超脫安息,更祈求各族群和睦相處,以愛傳達關懷,公義永世長存,是維繫傳統信仰又不忘在地歷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