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區

 

神岡區是北臺中平原的開發起源地,台灣故宮的國寶大多是國民政府退守台灣時自大陸運過來的,而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的三件國寶中,其中的<康熙54(1716)諸羅縣正堂特委阿莫為土官信牌>就是出自神岡區。迄今已超過300年,那是臺灣地區現存最早官方原住民頭目委任狀文獻,也是清政府官方和原住民之間重要之文書,對研究清代臺灣中部原漢族群關係文化史與開發史均具有歷史及文獻價值。這珍貴史料也見證了神岡區早期就是平埔族巴宰族群活動的區域。

神岡區早期為中國大陸的粵籍人士所開發,當初的移民大多來自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的『神岡社』,因此舊稱「新廣莊」,似有「新闢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粵語發音頗為相似,可能後來由於閩人入墾,加上日久口誤,而沿用「神岡」之名。

日據時期,日人將此地區改為「神岡庄」。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再改為神岡鄉,隸屬台中縣政府,五都改制後再改為神岡區,隸屬台中市政府,地名仍沿用至今。

 

潭雅神自行車道:全長十二公里的潭雅神綠自行車道,神崗段位於崇德路至和平路段,共貫穿潭子、大雅及神岡等三鄉,自行車道與市區道路、省道交會路口多達六處以上,其中崇德路、民生路與中清路為重要幹道,交通流量大,致使自行車遊客要穿越道路時,往往與汽機車爭道,險象環生,也影響原本輕鬆騎乘自行車的心情。因此建立起全國首座自行車專用道天橋,再加上美麗的造型,不僅吸引自行車迷,也吸引了攝影家來此獵取鏡頭。

筱雲山莊:位於 三角里大豐路四段203號至221號,是清領時期舉人呂汝修的祖宅,距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當年呂舉人的父親呂炳南,因奉養慈母,為使歡娛晚年而特別興建的,同時由於呂家富有,又好結交文士,一時名流雲集,名聞遐邇。筱雲山莊建築除了清代建築本體之外,周邊亦有日治時期建築,且亦保留初建時期風貌。山莊後期因由政府出資補強,故想參觀的遊客必須先向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申請許可後,才能進山莊參觀。

古代禁示碑:存放於岸裡國小大門右側古碑亭內(岸裡村中山路52),保存有二座清代古碑,見證先人墾荒闢地之辛勞。古碑一為乾隆249月立的勒買番穀禁示碑,一為乾隆275月立的"水圳杜碑",碑上刻字都因年久糢糊不清,唯該校另立有導覽牌明示碑內容。

 

岸裡文物藝術館:位於岸裡國小第一棟古建築教室內,展出早期所使用的歷史文物,內容有飲食、宗教禮俗、文房用具、籐竹編器等類,豐富多元,廊下磚柱排列有序,空間質感極佳。開放時間:平日等學生下課,下午4:30~晚上10:00,假日:全天。

 呂家頂瓦厝:位於三角里中興路3030& 32號。建於1826年,係大陸詔安秀篆呂氏族人來台墾荒後遷居此地所建,是目前已知且尚存的第一代客屬移民建築中較早的案例。因長年無人居住增()建少,致建築得以保留較多原建築格局與特質。921大地震後呂家頂瓦厝也受到損壞,經中央全額補助二千多萬元修護。現已列為市定古蹟。頂瓦厝係二進雙龍格局,門廳前的仿磚泥塑雖歷二百年字體仍相當清晰,屋主臺中好神古蹟生態導覽協會理事長呂順源說,一進有七門之大門廳設計,而內埕有兩道院牆 遮掩雙龍,雙龍格局設計有如拘留室,因此判斷當初此屋應屬半官方用途。

有如早年拘留室的雙龍格局

社口林宅(神岡大夫第)位於社口里文化街687072號。大夫第亦稱泰孚第,與摘星山莊、筱雲山莊並稱葫蘆墩地區三大宅第,為兩進四合院式官紳宅邸,屋內彩繪、交趾陶裝飾頗負盛名,內埕有兩道院牆,前有一鑑水池,東側有一座門樓,為對外聯繫的總門戶。林宅是座四合院式的宅邸,左右均有謢龍,門廳外圍有兩道圍牆,牆外有一鑑水池,牆外左端建有一座門樓,結構極具規模,現已列為市定古蹟。

神岡浮圳:位於五大汴(沿圳前路向西至圳堵里三民路止)。浮圳是葫蘆墩圳灌溉水系中的一支線,自神岡東側引入圳水沿著北側大甲溪河階蜿蜒向西流去,到西側大肚山麓又折轉向南流,如同一弓弦月將神岡圍繞住,這個水脈及分流孕育整個神岡豐饒的物產,它是神岡的命脈水源。漢人傍大甲溪河階地勢築起堤防,為應西側平原高處用水之需,便設計於堤防上開鑿土溝,將東側高處之圳水依其水位沿堤防土溝平緩流至西側高地,而非讓圳水陡降至低窪處之農地,故成為地區特殊文化景觀—神岡「浮圳」。 照片係於浮圳水道起點的五大汴(圳前路);右側水道為浮圳支線直入圳堵區,並分流成紅圳仔,流至「紅圳頭義民祠」附近,中間水道為中央支線,流經「雷公埤」灌溉神岡市區,並分流成紅圳仔,流至「紅圳頭義民祠」附近,左側水道為搭連溝,以大雅橫山楓樹腳、西屯水崛等農田為灌溉區。

台灣氣球博物館:位於大豐路五段505號,館外有大倫氣球吉祥物「波波兔」的身影和利用氣球做成可愛動物模型供遊客合照,館內設置博物館區、DIY教室、貴賓招待室、氣球商店。依遊客需要有ABC三種套裝體驗行程,是增進親子關係或學校教學觀摩的好場所。

石神廟:位於台灣氣球博物館大門左側,神岡區有數間拜石頭為神的廟,證明此地以前是台灣平埔族人居住地,按:拜石頭等天然物是原住民的習俗,不等同於佛、道教拜圖像。

林振芳古墓:位於大豐路五段295104號民宅對面;林振芳生於道光十二年,清光緒七年,岑毓英巡臺,命林振芳為捒東上堡人夫管帶;十年,奉知縣蔡麟祥之命,接掌保甲局務並興辦團練;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劉銘傳派林振芳任保良局局長,其後又續辦捒東上堡聯甲局務。至日治初期,殖民政府廢保良局,改設警察署,林振芳被任命為捒東上堡總理,日本天皇授予勳六等瑞寶章。古墓為多曲手台式,墓前設有牌坊,正面刻「長留遺愛」,背面刻有當時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致林振芳之子林柏璿之慰問書全文。現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豐洲公園:位於大明路41號民宅對面,設有各項運動場及軍方提供退役軍事裝備,包括:M48A3戰車、自走砲、M101105公厘榴彈砲等供民眾參觀。現已成為附近民眾晨昏散步運動休閒去處。

圳前仁愛公園(小秋紅谷)位於中山路16685(空軍清泉崗基地神岡營門與潭雅神自行車道旁),公園占地面積2.23公頃,為神岡區面積最大的公園,是一座深具空軍意象的公園,三架IDF戰機模型垂直向上的飛行姿態是此公園的地標,另有飛行大道的跑道及兒童遊戲區的機堡等,多樣化的公共生活設施及綠美化空間,是民眾休憩的好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