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區

 

石碇地名的由來有二說,一是此區昔日溪水深且急,小船可溯溪而上,但是停泊時必須繫石以碇泊,故稱石碇。另一說是本區溪中到處石塊,碇置於溪谷,並為早期居民過河的墊腳石,有如舊式房屋大門的石質門檻(閩南語稱戶碇),因而得名。

石碇是淡蘭古道重要的驛站,也是近百年來風靡世界的茶路起點,在這依山傍水的小城,沿著蜿蜒溪流依山而建的吊腳樓與"不見天"的商店市集是這裡的特色,在這水與綠造就的地靈人傑,除了廟宇香火鼎盛外,濔漫的茶香、豆腐以及桂花的香味才是這裡獨享的氣味。偏荒的石碇區在近一百年曾發生過兩件大事:

日治時期:石碇設石碇庒,首任庒長陳捷陞在日治初期,曾發動[大溪漧之役],手持單刀力敵日軍,之後突襲大稻埕時,亦負督軍之責且為進攻之主力,其實力備受日人重視。後來日人對台灣人實施懷柔政策而受撫,1900年前往日本接受明治天皇贈勳章及武士刀,成為當時日本人與臺灣人眼中的英雄。

國民黨政府治理時期:1947年因228事件,部分台灣人逃到此地,國民政府出動一萬多人包圍石碇山區、汐止及南港,當時此地居民遭受軍警情報單位人員的欺騙或屈打成招、法院的誤判入罪及多件不為人道的被殺事件,史稱「鹿窟事件」。

石碇老街:位於石碇公車站牌處,是一處開發甚早的老街,也是鄰近地區的茶葉集散地,然而在北宜公路通車後,坪林便取代了石碇的地位。石碇老街以石碇溪上的萬壽橋分為東街及西街,這裡擁有台灣少數的不見天街,以及最特殊的吊腳樓建築,不見天街是因二樓樓層的空間涵蓋一樓走道所致,吊腳樓指的是利用柱子支撐於河床之上,是石碇老街的主要特色。老街還有百年老鐵舖及多棟老建築,瀰漫著濃厚的古樸氣息,民眾還可到此品嚐出名的豆腐製品。

東街吊腳樓:位於東街,是台灣目前僅存的「不見天街」,懸空在河床上方,僅靠柱子支撐,建築材料均採用當地出產的溪石。

百年石頭屋:位於東街53號,顯示出石碇的特色,屋裡相當多的石器以及古老的製藥器材,讓遊客體驗早期石碇人的生活。

烏塗溪溪畔步道:位於東街的烏塗溪畔,由於護溪成功,溪中魚兒成群,偶還可看見巴掌大的魚兒悠游於溪中,步道旁的護壁還裝飾了一隻龍,題字『 龍穿雲霄鱗光閃閃,石碇山城聞蛟聲,門跨蒼穹流水潺潺,鳥塗溪畔指鯉影。』。

大小山豬石:位於東街的烏塗溪中,在石碇昔日礦車鐵橋的橋墩旁有相當特別的兩塊石頭,外型宛似山豬,又因為大小兩塊石頭靠擠在一起,所以稱之,是相當的特別天然地理景觀。

淡蘭吊橋:位於重建後的淡蘭古道石碇段的入口處,吊橋於9510月以全新的紅色耀眼姿態佇立於寧靜清幽的山水之間,全長約有100公尺,另設有涼亭及觀景台,步行於吊橋上可聽潺潺流水與鳥語蟲鳴,眼觀溪流緩緩流瀉,體驗石碇鄉的自然淡雅、青新脫俗的美麗面貌。

淡蘭古道:位於石碇西街進入500公尺處,淡蘭古道原稱為淡蘭道,從清朝的嘉慶年間便是淡水廳至噶瑪蘭廳(現在的宜蘭)的主要交通要道,現存「三貂嶺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隆嶺古道」三段,而淡蘭古道的「石碇段」因為興建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已遭受破壞,不復存在。石碇區公所為將淡蘭古道遺址保留,便依照原路線重新鋪設碎石、水泥路,全長約有3700公尺,步道平緩好走,入()口處有一座紅色的淡蘭吊橋,沿途還有涼亭可供休息,並設置有多面具生態教育功能的說明牌,除供愛好健行者懷古、散步與賞鳥外,也可當作學生戶外學習教室。

鹿窟事件紀念碑:位於 碇南路二段(北330K處),228事變,多位帶領人物逃到石碇山區,國民政府派了一萬多名軍警圍攻石碇區,導致居民多人死傷及受屈打成招入獄的悲慘事件,市政府在事件所在地建碑紀念,希望不要再發生類似事件。

千島湖:位於北宜公路27K處,有”台灣小小千島湖”之稱,天氣晴朗時,千島湖的湖水面呈現碧綠的顏色,還可以看到湖中倒印著天空的水藍,虛無飄渺的景像,更加美麗動人。

皇帝殿:登山口位於永定國小旁,是雪山山脈由南向北延伸的山稜,分為東、西及北峰,東峰海拔593公尺,西峰海拔579公尺,皇帝殿山指的就是東西峰的山脊,因是相當狹窄的岩稜,因此被稱為「一步稜線」及「恐龍背」。皇帝殿山雖相當高聳,但可眺望四分仔尾山、七星山及磺嘴山等景致,視野相當良好。是台北近郊很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

筆架山:登山口位於石碇西街15號石碇國小旁(淡蘭古道出入口處),順石碇溪,七分鐘後遇叉路,左上有綁著各登山社團的路條。此即為登山口。筆架山與黃帝殿及五寮尖號稱為「北部三大岩場」,筆架山指的是西帽子岩到二格山鞍部間的山形稜線,十幾座鉅齒狀的山峰連綿,猶如數十支尖筆到插在筆筒裡,因此稱為「筆架山」。筆架山主要的兩座山峰海拔高度為580公尺,步道兩旁景色變化萬千,多處較為陡峭的山坡岩壁,也有林蔭蓊蓊的山林,假日時吸引許多民眾到此登山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