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鄉
新港是個氣質出眾的地方,總被形容是地靈人傑、人文薈萃。街道巷弄間,不經意便能發現古厝、古蹟的蹤影。有源長歷史的聚落,便總是能夠散發出一種不急不徐的小鎮氣息,古意盎然、韻味十足。
新港原名笨港,是昔日種植胡麻的地方,古名「麻園寮」。居民大多原居號稱「開台第一村」的古笨港。清領時期,笨港不僅是對外貿易的港口,也是盛極一時的大市鎮,素有「小台灣」的稱號。而後卻因為一連串的天災人禍,導致居民遷移至現址。現今的新港市街原本只是個位於古笨港南方的小聚落,舟車往來頻繁,19世紀後期,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嘉南平原上重要的市集貨物集散地。但最後卻因河道淤積,喪失了原本的港口機能,而終於沒落成一個平凡的村落。
由於林懷民創辦雲門舞集所建立的成就,觸動了在新港人成立了「新港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投入新港的文史研究,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家鄉,一起深耕鄉土,成就了一段「老鎮新生」的佳話。自此為新港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奉天宮:位於大興村新民路53號,名列三級古蹟,1622年福建船戶劉定國,奉請湄洲天后宮媽祖金身神像,橫渡黑水溝航經笨港媽祖顯聖,指示永駐此地。此即「船仔媽」,為湄洲天后宮,最早來台的媽祖金身(現奉祀於新港奉天宮)1799年烏水橫溢的笨港溪,吞沒了四千多戶住家,笨港天后宮同時也遭沖毀,住持景端和尚,護持廟中神像、文物,東移至麻園寮,並蒙御賜名為「奉天宮」,古笨港的香火方得以綿延不絕。每年大甲鎮瀾宮繞境進香時總湧入大量香客,為新港帶來數天的喧鬧。宮中除歷史悠久的建築藝術外,還有一座前總統送的「UN FOR TAIWANM」扁額。
大興宮:位於大興村中正路73號,主祠保生大帝。大興宮的後廂房,在清朝時期,曾為笨港縣丞署的所在,也當過登雲書院的講堂。現已經整修完成頗具古意,為新港多了一處懷古之處。
登雲書院:位於文昌國小內,嘉慶年間,烏水橫溢笨港街,1799年笨南港居民遷移至麻園寮,士子讀書無定所。1835年(道光15年)王得祿與笨港縣丞龐周及地方仕紳等,集資興建登雲書院。取其紀念王得祿平步青雲之意,並以勗勉學子。從此學人雲集,人才輩出,奠定了新港豐厚的文教基礎。日據時,禁止講學,書院失修;又遭震災,院舍蕩然無存。光復後,為紀念該書院,於故址建文昌國小,為宏揚教化之所。登雲書院,今僅留道光15年「新建登雲書院捐緣金名碑」一座。
新港鐵路公園:位於中山路奉天宮媽祖大樓旁,原是運送原料甘蔗及兼具載客用之『台糖五分仔車』的鐵道嘉北線。經地方政府整修,現已變成一個草木扶疏,綠草如茵,可以讓孩子學習及遊戲場樂園及人們緬懷新港驛站風華回憶的場所;讓父母教育孩子生態與歷史的場所;讓所有居民聚集以身體共同書寫的場所。
水仙宮:位於往北港鎮的159/2.7K處,名列二級古蹟,位於南港村58號,創建於1739年,主祀水仙尊王。此地原有專祀關帝的協天宮,及奉祀媽祖的天后宮。因嘉慶年間,三廟皆毀於洪水。1816年重建水仙宮,其後殿並奉祀關聖帝君,合二為一,是為今日的水仙宮。另天后宮也於近年新建完成,位處水仙宮左側。廟右側的北港溪可遙望北港的新地標---媽祖護將千里眼與順風耳。
新港板頭村:位於往北港鎮的159/2.5K處右進板頭村,是一處農村再造相當成功的案例,遊覽車與遊客總是於假日基間塞滿村落的道路。
百年復興鐵橋:位於板頭村內,橫跨北港溪的復興鐵橋創建於公元1911年,是是台灣現存最長的運蔗鐵橋,全長870公尺,造型特殊,尤其鐵橋繞彎,曲度之大全台獨一無二,登上眺望台可一覽嘉南平原農村景緻,黃昏靜賞平園夕陽。
大潭生態景觀公園:位於新港鄉大潭村,共有二大水池。池旁中種植多樣水生植物,最特別的是在黑夜中觀賞穗花棋盤腳樹的綻放,看串串花序懸垂而下,無數細長的花絲四射綻放,就彷彿看煙火秀一樣;四周環潭步道完善,除此之外,還有可供休憩的精忠亭,入口意象為「岳母刺字」,沿著池邊的老屋牆上有著藝術家彩繪逗趣可愛的農村生活樣貌,讓來此遊客不經意發現其趣味。
岳飛廟:全台祀奉岳飛的廟宇共有七座,傳說大潭村的精忠廟是全台最早,而且是嘉義縣唯一的岳王廟,也是大潭村民主要的信仰中心。新港往民雄方向前行→至新民路左轉,接嘉164縣前行,即可循指標抵達。廟後有間頗具規模的老厝。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全國第一座以「香」為主題的產業文化館,園區保留了傳統製造祭祀用香的工藝技術,並擴展香藝的文化內涵,將傳統產業蛻變成一座兼具在地性、產業性、文化性、知識性以及教育性融合、產業與休閒的園區。
美食推薦:來新港別忘了到福德路大樹下阿欽伯那兒吃未加不該加的粉圓(位新港國中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