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區

學甲區位於臺南市之西北部,面積53.9049平方公里。轄內地勢概屬平野,但因靠近沿海地帶,地質鹽分濃厚,且有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等三河流貫通。

學甲為平埔族居住地,學甲即平埔族西拉雅族番社之譯音地名,有一說為學甲即史椰甲社。明末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佔據台灣實施屯兵墾田,時福建、漳泉兩地忠於明室者多從鄭成功入台,經年累月,人口逐漸增加,結成部落,隨後漳、泉百姓移住者日眾,「西拉雅族」漸循入深山,學甲遂為漢人居住之地。

日據初期,學甲臨近沿海的地區住民,群起抵抗,誓不屈服,紛紛組織抗日軍,在大埔口(今之平東里)與急水溪(宅港里二港子部落)兩處,作一晝夜之死鬥,無奈武器懸殊,終被擊敗,民眾紛紛逃亡,而宅港與學甲之房屋悉被日軍放火焚燬,老弱婦幼即逃奔至蕭壠社,但因蕭壠社有一住民勇敢手舉割鎌潛在竹籃巷殺死日軍指揮官,引起日軍憤恨,竟將蕭壠社民眾悉數殺滅。

日據時期設「學甲庄」,光復後改設「學甲鎮」,991225日縣市改制為「學甲區」沿用至今。

 

學甲濕地:位於171線往北門方向,4.4K十字路口處右轉南1線續行,穿越84快速公路到南1/5.5K處的濕地,有海生植物、埃及聖環鳥、黑腹燕鷗等一百多種的鳥類及豐富蟹類及植物(冬季來還會有數隻國際級保育類的黑面琵鷺在此過冬),當地可進行生態觀光旅遊及欣賞,領略自然生態之美。

學甲蜀葵花祭:位於174線往北門方向,7.1K處右轉即到光華里花區,又名「一丈紅」,每年農曆過年後就是蜀花開花季節,總是吸引了眾多的愛花客前來拍照。

學甲慈濟宮:位於學甲的市心(濟生路170),前殿奉祀主神保生大帝,後殿供奉觀音佛祖,廟宇巍峨壯麗,雕樑畫棟,石柱蟠龍具有古色古香之歷史文化藝術,經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廟宇有清領時期葉王的〝交趾陶〞及大正初期何金龍的〝剪粘〞最為珍貴,並置有文物館典藏,而宮前地上63尺,地下9尺兩大旗桿,為全國最雄偉的旗桿,每年農曆39-11日是該廟「上白礁學甲香」重要的遙祭活動。祭典隊伍由人力扛的「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民眾相信讓蜈蚣鎮從頭上經過,可以消災避邪。

鄭王軍民登陸暨上白礁謁祖紀念碑:明末(1611)鄭成功來台之後,部分忠貞軍民在學甲頭前寮溪畔登陸,有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陳、李、謝、莊等四姓先民奉營家鄉慈濟宮的保生大帝開基神像二帝及謝府元帥、中壇元帥等三尊神像鄭軍運糧官陳一桂登陸將軍溪,神像置於學甲慈濟宮奉祀。之後四處開墾建立「學甲13庄」,為求13庒的合諧向心力,每年農曆39-11日為期三天的「刈香」活動,此即「學甲香」的由來,現已列入台南市定民俗活動,「上白礁」、「請火」、「請水」、謁祖祭典,充分表現飲水思源、保生大帝香火萬世相傳之意;白礁亭旁立有交趾陶看板紀載學甲相關人文資料,登陸點並立紀念碑紀念。

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位於三慶里頂洲75-25號處(鹽水走台19線往學甲的路上可見指示牌),接近開放性的〝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內設可愛世界,視廳展示區,非洲主題區,精緻花園區,係休閒、假日遊樂區。

鴿鳥揹笭競技:揹紅腳笭每年農曆222日起開始比賽,利用春耕後的農閒期間,頂洲及紅茄部落居民會在鴿鳥背上掛長短不一紅腳笭發出嗡、嗡、嗡的聲響,讓賽鴿負重飛回各自窩巢,此項民俗技藝活動吸引各地遊客前往觀賞。

華宗橋:為紀念陳華宗先生(老庒長)對學甲的貢獻而命名,位於南19線往將軍方向的將軍溪上。

將軍溪自行車廊道:沿將軍溪自華宗橋往西經篐寮橋、鄭王軍民登陸暨上白礁謁祖紀念碑到台17147.5K處的將軍溪橋約4.6K長度的自行車道,是一條步行、自行車與車輛共構的防汛道路,經美化後可欣賞出海口夕陽及集村老厝的優美景色,沿途除人文歷史故事牆、導覽圖及綠美化的河川廊道外,還有機會看到燕科、鵲鴿科等鳥類,是一處供休憩、運動的好場所。

塘湖:位於台1917110.5K(美和廟)左轉往東林護理中心方向,車行三分鐘即達。 除了水塘外,塘中央還建有五路財神廟,進廟需經簡易木橋過池塘或搭竹筏過塘,園區有多間陳年老厝也足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