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子區 

潭子地區早期原屬於平埔族岸裡社、阿里史社(拍宰海族)居住領域,人煙罕至,中國漢人於清朝康熙末年始入墾。潭子舊稱為『潭仔墘』,因為創建聚落於柳川上游凹岸侵蝕坡的深水岸邊,故有此稱,後來才改為『潭子』。

本區在漢人未入墾之前,殆無行政區劃可言。直至日據時期始設潭子庄,二戰之後,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始改為潭子鄉,隸屬台中縣政府,民國99年五都改制再改為潭子區,隸屬台中市政府,沿用至今。

潭子區位於台中市北屯區與豐原區之間,拜經濟之發展,房屋之座落已將三者連接一起,此地工商業發達,前時之農業已逐潮縮小,目前僅餘新興新田山區仍有農、林產業,但近些年,山區也興建了甚多醫院、廟宇、工廠等大型建築。

旱溪自行車道:旱溪流域南起聚興橋北至豐原潭子交界全長3公里,設有自行車道、涼亭、植栽,座椅,現車道旁種的行樹已長大,景色優美是旱溪整治計畫中算是幽美的一段,也是居民散步、騎自行車、休閒遊憩的好地方。

潭子加工出口區:位於潭子區中山路旁,占地約26頃,民國633月起提供國內外廠商設廠生產,加工區初期之設立提供了大潭子地區大量的就業機會,對潭子區今天繁榮景象扮演著重要的腳色,但隨著時代變遷,區內勞工已經逐漸引進外籍勞工替代。

潭子慈濟園區:位於聚興里豐興路一段252號,為慈濟醫院為為應臺灣社會高齡化與慢性病增加趨勢,推動日間照顧,除適應社會變遷的需求,同時並重家庭的功能,讓消減或失去自我照顧能力者,仍有天倫之樂。護理之家樓高五層,位置接近醫療園區入口處,建物四周有開闊的空間及翠綠的植物,提供病患及社區民眾舒適的景觀與視野。

摘星山莊(潭子林宅)位於潭子區潭富路二段88號,由清昭勇將軍林其中於1871年起建,占地約2,440坪,是一座兩進多護龍的合院式傳統民居建築,不但在建築上精緻,古香古色,其所用材料,如杉木、花崗石、青斗石等均由大陸福建運來,並聘泉州名匠建造,精工膨刻門窗、樑拱、名匠交趾燒,堪係美侖美奐,每一件嵌在壁牆或樑柱上無論是木刻、石雕、彩瓷均栩栩如生,圖案精美絕倫,每件都是中國傳統藝術傑作。目前古宅正由廠商修建中,暫停開放參觀。

潭水亭:位於潭陽里復興路二段89號,於嘉慶六年三月由林仕樞發起創建。乾隆年間,有一尊木觀音像,由上游隨水流至下,潭仔庄人如獲至寶,並尊稱為「水流觀音」,經鄉親提議建廟奉祀於潭邊,故稱為「潭水亭」。潭子亭佔地遼闊,廟宇壯麗雄偉,前殿主奉觀世音菩薩,後殿主奉釋迦牟尼佛,該廟是潭子區最具規模的廟宇,亦是宗教的中心,香火鼎盛。

石牌公園:位於福林路二段,由公墓改建,除留地蓋有納骨塔及相關設施外,也空出大部份的空間建成公園、球類運動場,也有一部M108自走砲及一部M41戰車。更有數棵西部地區難得一見落羽松,看其突出地面的根部,應可推算其也可列入老樹之列。

古碑:位於石牌公園內,石碑是1770年的古文物,原埋於水溝中,出土後移設於公園內,此碑是當時的臺灣北路理番同知張所受給立告示,奉批遵行北路理番四事「派撥番夫依民夫工價、官役借宿番社公所不得擾累、倉廒算墊照銀給發、人犯解遞彰化縣衙門」,則可解決北路偏遠未闊、同知衙役人少的困境。碑存當地原名「馬鄰埔」,因立本碑而得名「石牌仔」。可惜原碑風化剝損,難以辨讀。現所見者係依原文新刻於大理石上供居民懷古之用。

新田登山步道:位於新田里豐興路龍興巷28-1號旁,總長約1,900公尺,約2小時就可輕鬆走完。最高點為聚興山,海拔535公尺,位列台灣小百岳#40號,稜線高處視野遼闊,可欣賞大豐原地區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