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結鄉

五結的『結』是指以前開墾時的一種結首制度,亦即當有一地方由許多人開墾完成後,會把墾地劃分次序,如一、二、三.....等幾份,再由開墾者用抽籤來分配。而此地在開墾之後,劃分為中一結、中二結、頂三結、.....下五結等聚落,因此後來就稱此地為『五結』。

五結鄉位於蘭陽平原的東南隅,面積38.8671平方公里,地處蘭陽溪的出海口,向南延伸海岸線長約8公里,屬黑沙質系,東臨太平洋、北隔蘭陽溪與壯圍鄉、宜蘭市及員山鄉為界,西南與三星鄉、羅東鎮相毗鄰,南接冬山鄉、蘇澳鎮,全鄉地勢平坦,河川大都呈東西走向,冬山河中、下游精華河段盡在本鄉境內,東側海岸線全屬砂岸,地形主要呈沙灘、砂丘、河口及沼澤低地,景觀宜人,除海岸線外其餘地區均屬平原,土壤深厚,沃度極佳適合農作,居民大多以務農為主。

乾隆33年,福建人林漢生率眾抵此墾荒,是為閩人開發此一地區之嗃矢,至嘉慶十五年蘭陽地區垂制,本鄉時已略具村莊之規模,遂更名為五結。

 

傳統藝術中心:位於五濱路二段201(2/154.4K),作為台灣傳統藝術傳習、展演、保存、推廣的中心場域,透過園區的呈現,與再學習過程,讓民眾重新認識與體會傳統藝術的美與真,並與居家附近村落、鄰里的民間藝術產生情感上的連接,更進而對家鄉產生尊榮感,疼惜自己生活周遭的傳統藝術。在如此的架構之下,園區的定位便是一方面能傳承統藝術、民間技藝的空間,另一方面則應呈現傳統農村生活之生態觀的有機園區。

冬山河親水公園:位於親河路二段2號,面積寬闊的親水公園,內部除了遊客服務中心、視聽室、餐飲中心、主軸遠眺、野外劇場、涉水區、泊船區、棧橋水鏡、紅龍艇庫、童趣鑲畫、臥龍橋、親子戲水區、划船區,還有冬山河兩邊的護龍岸,每逢國際童玩節、龍舟賽、國際划船賽活動舉行時,前來親水的人潮更是壯觀,而整個親水公園園區內,更是精心地佈置了許\多好玩的親水遊樂設施和藝文活動,非常豐富。冬山河全長24公里,因上游地勢陡竣、下游平坦低窪,每雨必淹,政府於民國63年至71年間辦理河道截彎取直及後續河川整治工程,使冬山河成為水流平穩、河道寬廣的美麗之河。

水教堂:位於五結鄉公園二路15(冬山河親水公園東出口處旁),是偶像劇小資女孩向前衝的拍攝景點之ㄧ,雖然不開放遊客參觀,但水教堂的魅力吸引了不少遊客紛紛前來朝聖,看那 達30公尺的水晶橋引道,引導新人走進純白色的教堂,白色大理石鋪成的「聖潔之路」延伸10公尺,引領新人走入神聖的婚姻。

利澤簡橋:位於親水路(冬山親水公園大門旁),過去曾是蘭陽平原的一顆明珠。在昔日物資運送以水路為主的時代,溪南地區的貨物多在此地集散。利澤簡橋是五結鄉利澤簡出入羅東鎮的必經通道。從鋼筋混泥土的捷徑橋,直到漆著鮮艷紅色的鋼拱「利澤簡橋」,成為五結鄉冬山河上的醒目地標,單孔跨徑148公尺之鋼繫拱橋為配合龍舟及西式划舟競賽需求,採無橋墩之設計以提供競賽載具穿越橋下的無障礙空間。為使競賽之選手對其前方標的位置不致產生視覺上之方向與距離之錯覺與偏差,使得冬山河的水上活動競技,符合國際性競賽場地標準。

利澤村老街:位於五結鄉東南隅(過利澤簡橋便是),全村面積24691平方公里。利澤村名來自利澤簡,清朝時期利澤簡堡範圍廣大,除了利澤簡民庄外,還包括馬賽的蘇澳地區,目前利澤村的範圍則包括五十二甲和利澤簡二庄。老街上仍留有舊戲院、診所及林益發商店等古老建築。

大閘門:位於大眾路旁(2154K左下196線至22.2K終點處),冬山河平緩和順地流向大海,有一個叫做下清水的地方, 它是冬山河下游入海口處最低窪的所在。1969年,防潮大閘門落成使用,20孔閘,每孔2.5公尺,對調節水量發揮極大的功能,自此以後,山洪暴發或海水倒灌成災,便成為冬山河下游居民過往記憶。1981年,因負荷量需求,又開工設置大型自動閘門,防汛防洪功能,更形增強。大閘門設置完成後,高積的大量河水,注滿此處,形成一波平如明鏡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