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區

新莊區早前是平埔族武朥灣社居住的地方,當時地名為「興直堡」,源於中國的清朝稱觀音山為興直山,新莊在興直山之下,故稱之。18世紀中國的漢人入墾,在此設立新的聚落,便命名為「新莊」。即「新興的街莊」之意。新莊因淡水河帶來的河港利益,是北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舟船熙攘、商賈聚集曾盛極一時,擁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之美譽。為臺北盆地中心都市,土興人旺。後因淡水河河道淤積失去航運之便,交通輻輳地位讓予艋舺,新莊的發展也就此停滯。

日據時期隸屬臺北州新莊郡,到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改為新莊鎮,1980年改為新莊市。20101225日,因五都升格,再改制為新莊區沿用至今。

文昌祠:位於碧江街20(70-1/1K),為新莊三大廟宇之一,已核定為三級古蹟,始建於1813年,主祀文昌帝君,並恭奉有魁斗星君及歷代文人勝賢。文昌祠的建築格式為傳統三合院式,多以素雅木藝作為裝飾,具有古樸典雅的風格樣貌。每逢考季,總有許多學子皆會到此參拜,祈求取得好成績;院中有座敬字塔,祠外也有座紅色人行天橋穿越到外部的大漢溪畔,值得一觀。

慈祐宮:位於新莊路218號,為新莊區三大廟宇之一,已列三級古蹟,慈佑宮又稱為新莊媽祖廟,創建於1686年。寺廟正殿為主祀神祇為天上聖母,並恭奉有伽藍王爺、達摩祖師、觀音佛祖及駐生娘娘等神祇。慈佑宮為一座三開間四進兩廊式的建築,擁有技術極高的木雕、石刻及剪黏裝飾藝術,並保有清乾隆及嘉慶年間的古匾、石碑及木刻楹聯等珍貴文物,是一座歷史悠久且相當受到敬重的廟宇。1748年新莊街發生大火,廟宇及民房慘遭波及,災後居民發起重建,希望引用後村圳水源;同時為避開「火神」,於是在慈祐宮正殿後方開挖上百坪的池塘「鎮火」,取名「鎮火池」。

新莊老街:位於新莊路,上午是兼菜市場,下午就不准車輛通行,變成人行步道街,各式美食,傳統料理,整條街都是,想品嚐美味的可走一趟老街。

 

新月橋:位於瓊林路跨越大漢溪與板橋區環河西路的非車輛行走的行人休閒橋樑(慈祐宮正前方第一公有市場穿越利濟橫移門即可看到)。形似雙新月,夜晚會散發出七彩顏色,設有四休憩平台,分別為曲之藝、光之影、水之舞及風之律。不僅可讓自行車騎士休息,也能使行人聊天。與淡水區自行車步道同為淡水河曼哈頓計畫。

利濟橫移門:位於利濟街第一公有市場旁(慈祐宮正前方),新莊早期靠著大漢溪盛行的水運,貫通南北,而擁有「一府•二鹿•三新莊」的美名!橫移門的開設,除疏導老街車潮引至堤外,堤外的停車空間也能解決老街長期觀光發展的問題。

新莊彩繪街:位於挑水巷(慈祐宮與武聖廟之間),短短的巷子不到50公尺,以前是此地區挑水必過的巷子,社區彩繪後又多了一處景觀點。

武聖廟:位於新莊路340號,建於1760年,為新莊老街三大廟宇之一。武聖廟的主祀神祇為關聖帝君,並配祀有關平太子及周倉將軍,後殿則是恭奉歷代聖賢之牌位,廟中保有許多古匾、石碑及香爐等珍貴文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

林泉成古厝:位於新莊路405號,是老街中保存最完整的老厝,閩南式的屋身,一、二樓之間的橫帶裝飾,建築上還題有商號「林泉成」。二樓漂亮的立面有當時流行的巴洛克式花紋裝飾,現在看起來依舊氣勢非凡、風韻十足。除了外表保存良好,內部空間也沒有太多更動,是研究新莊老街傳統空間型式的最佳範本,頗具歷史研究價值。

尤協豐豆腐廠:位於新莊路416號,是間創業一百多年的老店。炭香味的烤豆干再加上原有的淡淡鹹味,多年來是老新莊人的美食。尤家豆腐製作過程完全遵循古法,具有手工調理、炭烤等特色。(本張相片取自MOBILE)拍攝。

新泰公園:位於公園一路,擁有翠綠的草坪,可供民眾乘涼的老樹,以及特殊造型的石景,園區內草木扶疏、景致優美,更規劃有蜿蜒的步道,是附近居民休閒散步的一處好場所。

青年公園:位於壽山路61號,又稱為牡丹心生態公園。公園有別於一般公園,其實它就是一座山頭,步道依山勢而建,步道沿途林蔭蓊蓊、花草繁盛,並在步道周圍建有涼亭供民眾休憩。從入口處到最高點的土地公廟落差約165M,上下一圈約1.5小時 ,最高點可俯覽新莊市街(最高點的土地公廟設有洗手間、水源,並有吳錦郎先生提供的免費熱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