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區

早在西元1661年以前,燕巢區就是平埔族人馬卡道族大傑巔社活動之區域,當時,燕巢區是荊棘叢生、瘴癘遍野、五穀不生之蠻荒之地。明朝末年,鄭成功入主台灣後,頒布了著名的『屯田令』,本區亦是鄭氐部隊屯田之地,其部隊中的援剿中〈預備部隊有一汛駐紮在現今東、西、南燕里,居五汛之中,稱為援剿中鎮〉、援剿右〈位置在五汛的右邊,就在今安招里附近〉、角宿諸鎮〈以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命名編成的,角宿營鎮,至今一直沿用此名〉領了六個月的薪俸來到燕巢區,擇地屯田,插竹為社,斬茅為屋,開莊闢地,盡其力量,永為世業。所開闢之田地即以部隊番號為名。部隊初至時,水土不服,流行病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鄭氏諸將皆不願前來。經餘人數年之屯墾稍具規模後始有其他民眾百姓願意前來開墾,原『屯墾令』中有不得混圈土民土地,但後來移民日多,產生排擠作用,於是原住在此地的『大傑巔社』越過烏山,遷移至溪州,後又被遷於至口隘、圓潭,而台南的『新港社』一支卻遷到尖山變成『尖山社』。

「燕巢」的地名由來有三種說法:一是明鄭時期派遣其後備部隊之「援剿中鎮」、「援剿右鎮」來到此地開墾,後來閩南語音誤訛傳成「燕巢」;二是清康熙年間台灣的第一任皇帝朱一貴抗清,清廷派遣部隊前往援剿,卻因士兵感染瘟疫而未能到達,故改為「援剿」,「燕巢」乃「援剿」音近義殊。三是此地燕子眾多,故得名。

日據時期(1920),台灣地方改制,改「援剿」為日語同音的「燕巢」,設置「燕巢莊」,劃歸高雄州岡山郡管轄,國民政府戰敗,撤守台灣再改設為燕巢鄉。20101225日五都改制,高雄縣、市合併,再改為高雄市燕巢區沿用至今。

月世界泥火山:位於古亭村的大滾泥火山區(國道3號下田寮交流道,接省道台28(西德路、崇德路、月球路),東行約三公里後即抵。),是燕巢區最著名的的泥火山,屬泥岩地形,由斷層、天然氣及泥漿混合而形成向外噴發的力量,其約40公尺,寬25公尺,不停的湧出的泥漿,與滾水般的聲響,十分壯觀。

滾水坪泥火山:位於橋頭區和燕巢區交界(橋頭區橋南路轉進入,穿越鐡路涵洞/丁字路口右轉即左轉往高雄第一科大指標方向/國道一號涵洞/至高35-1道路終點(中妶生物科技公司)/續行100公尺見叉路/左轉直行約400公尺即達)。滾水坪俗稱滾水山。飽含由地底流出的灰色液狀泥漿,長期日曬而乾裂成各種奇怪形狀的地質景觀,其中漂亮的噴泥錐常是遊客最喜照相之景。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位於深水里烏山巷山上(國道1號下楠梓交流道,沿台22線西行,由高師大燕巢校區旁邊小路上山可達。),佔地近五公頃,由三座錐狀噴泥丘構成,其中一座已成休眠狀態,兩座尚在活動中,火山噴流口能間歇性地噴出泥漿,自然景觀相當獨特。因具有學術研究及教育價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正式公告為自然保留區,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規範,不再提供觀光遊憩,禁止一般民眾任意進入,不過,如基於教育研究目的,需要進到自然保留區者,可向管理機關申請,經核准後,才能進入。烏山頂泥火山的噴泥錐,是全省規模最大、原始風貌保存最完整的泥火山,最具有學術研究、教學價值。

養女湖泥火山:位於金山里(過烏山頂泥火山續行可達。),是一個標準的噴泥盆,湖形略呈圓形,真徑約4-6公尺噴出物稀如黑水,所以無法凝結成丘,就形成一個水池狀分布,夾帶隆隆噴發聲,老遠就聽的到,傳說是很久以前,養女湖附近的農家有個叫阿秀的養女與張姓青年相戀,後來被養母強迫嫁給殘癈的異姓哥哥,但阿秀死也不答應,便與張姓青年雙雙投湖,所以得其名。因為其噴泥的聲音就像熱水滾開的聲音一樣,所以還有一個別名為「滾水湖」。

太陽谷(燕巢月世界)位於金山里番田路埤底巷(養女湖續行,依指標可達,未達雞冠山登山口。),惡地地形成一峽谷狀,鋸齒狀的陡坡斜面,草木不生。岩體透出一些白色的岩華,在月光下能反色出月色的光輝。

雞冠山:位於金山里(太陽谷續行可抵,未達金山國小/或從國道1號下燕巢交流道,沿縣道186(安招路、安北路、中民路),接鄉道高38(中民路、金山路、番田路),由金山國小對面小路上山。),岩層斜插入天,頂端裂成許多缺口,好似一把斜放的大鋸齒,山形像極了公雞頭上的大肉冠,無怪乎被人稱為「雞冠山」;雞冠山頂上縱走驚險刺激,不過登頂困難,非得借助爬岩工具不可。

阿公店水庫:位於(國道1號下岡山交流道,沿縣道186(安招路、中民路)東行。於進入燕巢市區前,左轉進入高29(新生路、菜寮路),約三公里後即抵。),是全台第一座多目標水庫,興築目標以防洪為主,灌溉、給水次之;因此它的溢洪道採取造型美觀的牽牛花式堅管溢洪道景觀設計,景觀特殊。完工於1953年,壩型為滾壓式土壩,長2380公尺,躍居遠東之冠,壩31公尺;水庫東西最寬1.3公里,蓄水量為20.5百萬立方公尺,但由於水庫內泥沙淤積嚴重,蓄水量逐年減少中。

 

石尖山步道:燕巢的大仁路(22)往南行至8.5K路口(路口有北極真武殿牌樓),右轉臥牛巷走約2.7K可達步道停車場。石尖山標高262公尺,立有聯勤三等三角點83019號銅標。步道單程約一公里,往返約一小時,因88風災,導致步道崩失,再加上久無人維護,雜草叢生,已不適合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