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區

鶯歌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此地的山上有一塊突出的岩石,其形狀類似鷹哥,所以稱之。早期此區名為鶯歌石庄,日據時期改為鶯歌庄、鶯歌街,二戰之後,國民政府退守台灣,改稱為鶯歌鎮,2010年五都改制,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本區也隨之改為鶯歌區沿用至今。

鶯歌區是一個相當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陶藝文化的盛況使本區成為國際知名的陶都名城。「陶瓷」即等同於「鶯歌」一樣,常被人劃上同等符號,想到陶瓷即想到鶯歌。

鶯歌老街:泛指文化路、尖山埔路與重慶街一帶,為鶯歌陶業最早的聚集地,陶瓷工藝歷史至今已超過200年,由於早期窯廠林立的時代,所採用的胚土區域臨近尖山,因此鶯歌地區成為舉國聞名的陶瓷重鎮,更有「台灣景德鎮」的美名。擁有超過200家陶瓷商店的鶯歌陶瓷老街,兩旁坐落陶瓷餐具專賣店、陶藝家工作室、鶯歌陶瓷老店、陶藝家展售中心、陶藝DIY教室及工廠直營商店…等各具特色的「陶」主題店家。近年來,老街的平價陶店減少許多,迎合商旅的特色小吃興起,在尖山埔路29號門前經營脆皮紅豆餅的劉小姐,人甜紅豆餅皮也脆,足得遊客品嚐。

硘仔窯:位於重慶街95號,高高的四角窯是其特徵,煙囪每30分鐘到一小時會報時一次,各式各樣的窯製品也可以在這兒採購。

鶯歌光點美學館:位於陶瓷街18號,一樓為藝術典藏館,二樓為文創玩藝館, 三樓為非陶藝術館,整館就是一處集各種陶器製品及藝術品的展覽館,足得慢慢欣賞。

百年老井:位於光點美學館大門右側不遠處,這座曾供給老街附近居民的古井,仍是活井,井水清澈,經地方政府維護後供遊客懷舊之用。

汪洋居:位於文化路277(鶯歌後火車站旁),建於西元1916年。屬巴洛克西化式風格,在當年當時當地可是有錢人才住得起的「樓仔厝」,現已列為新北市的古蹟建築。

 

鶯歌陶瓷博物館:位於文化路200號,面向鶯歌溪,是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整體建築造型簡潔、自然,主建築規劃成地上3層、地下2層的展覽館,總面積為13812.37平方公尺,建築形式以灰色清水模、整棟透明的玻璃可穿透連結內外的環境,使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整體呈現質樸又設計感豐富的美感,更可襯托出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品的重要性,已成為鶯歌區的地標。

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位於陶瓷博物館對面,在17公頃的大漢溪河濱綠地公園中,有巨大的陶瓷裝置藝術,園區中最醒目的就是高15公尺的橘紅色立坏,以及散落四處比人還高大的陶瓷藝術品,包括盤子、杯子、水瓶、陶甕及陶橋等設施。

百年鶯歌樹:位於龜山的交界,從山佳火車站後方上去,樹齡350年的大榕樹是鶯歌第一老樹,下街龜山區的福源山步道,小車可直接上達。

 

鶯歌石:位於中正路、成功街後山麓(成功街入口可抵),是鶯歌區的地標,外型酷似鶯哥的巨石,背後更有許多神話故事。傳說當年國姓爺鄭成功來台時,經過鶯歌一帶遭遇颶風,死傷無數士兵,而原因竟是出於山頭上的巨鳥,歷經幾番惡戰擊退妖物,而負傷的巨鳥終於停在山頭,化為鶯歌石。想要近距離欣賞鶯歌石的面貌,可以走鶯歌石步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