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鎮
『苑裡』地名的由來是此地早期居住者係平埔族道卡斯族『苑裡社』。地名是取自該社。
苑裡鎮是苗栗縣最早開發的鄉鎮之一,1670年,鄭成功之子鄭經命右武衛劉國軒出鎮半線(今彰化),屯兵大甲鐵砧山,經略崩山八社,漢人官方即已正式接觸苑裡;1723 年,漢人大規模入墾,1764 年,清朝政府正式設治,置苑裡堡,下轄苑裡街等庄街。自清乾隆年間至民國時期的苑裡天下路老街,更是在數百年間擔負起地方發展與進步的重要角色,1958年苗栗縣帽蓆產銷合作社以及全盛時期數十家從事內外銷之帽蓆中大盤商,皆在此起家,作為藺草編織發源地的苑裡,老街負起內外銷商品櫥窗的重要角色,當時街上曬帽蓆的盛況仍為耆老所樂道。
日治初期苑裡港與澎湖、淡水兩處通航,載送木炭、豬仔及零星日用品,位於苑裡溪出海口,故稱苑裡港,滿潮水深二.四公尺,退潮時水深僅一.五公尺,中秋後九降風起至整個冬季,均風沙劇烈,即使漁船都難以出入。
房裡原本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房裡社之所在地,咸豐三年,泉人在房裡庄之北建街衢,全盛時期,鹽館年產二千石,染布業也非常發達,房裡居民未方便進行商業活動,主要街道上地舖石板,房子遍搭遮雨蓬,一時蔚為不見天街,熱鬧非凡。咸豐五年,紳民陳植東與蔡錫疇倡首捐款築城。房裡城周圍約三里,城牆為土石結構,設東西南北四城門,城外環植刺竹,竹外有城溝,溝底遍置釘桶,頗有發展氣勢。但好景不常,光緒二年,遭回祿之災,街市廢棄,加上海線鐵路在苑裡街上設站,商業活動轉移,房裡街便逐漸沒落了。而今城牆已完全不復見,唯有北邊之大溝渠遺跡依稀可想見當時房裡城之盛況。
房裡城雖然已成為歷史,但村裡依然留有相當豐富之歷史文物,例如順天宮、房裡溪義渡碑、蔡家古厝,都是相當值得訪客深入探索的。
磚瓦藝術館:位於山腳里錦山71-17號(苗130線/5.5K),創建於民國62年,是苗栗縣境內最早之隧道窯廠,曾經是苑裡盛極一時的產業,其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近年推展紅磚產業文化,轉型成結合休閒窯業產業社區化經營,並成為苗栗縣苑裡鎮深具地方特色的產業,未來將朝向產業科技化、藝術化、休閒化,努力創造獨特的產業文化。館內展示各式舊式磚瓦製程工具、磚雕藝品、磚瓦產業產品、磚瓦科技研發產品等結合廠區產線製作生產過程動態展示。主要產品與服務項目:建築、庭園造景用紅磚、火頭磚、磚雕藝品批發、零售磚雕教學DIY 小小磚瓦博物館參觀製磚流程參觀導覽大型藝術磚雕駐廠創作交流。.
錦山公園:位於山腳里4鄰與3鄰之間(130線 磚瓦藝術館往山腳里方向走,就可看到錦山山頂的觀景台),面積約七甲,內有步道、林間踏石步道、觀景台等設施。園區景色怡人,近距離可俯視台灣高鐵景觀與苑裡平原,遠眺可達台中大甲鐵砧山,黃昏可以觀賞台灣海峽的落日。鎮公所曾在此砍老樹種千棵櫻山櫻花、八重櫻、森氏楊桐及翡翠菩提等樹木。原本可為苑裡鎮一座新地標,卻因公園周邊人煙稀少,缺乏管理,導致樹死雜草叢生,曾引來陣陣的口水聲,有幸當地一位退休 的陳老師,經常利用閒暇義務整理,使得公園仍有可看之處。
山腳國小日式宿舍群:位於舊社里10鄰47號,宿舍群係在日據時期所建,做為學校教師的宿舍所用,由於年代久遠,曾一度被荒廢在國小校園的一角,後來在地方人士的用心重建之下才能還復這些有近百年歷史的宿舍群。宿舍每棟均為雙拼式格局,地板挑高,其下設置氣窗以保持通風,每戶均有玄關、客廳、臥室、廁所、廚房、前後院,地基為磚造,牆壁為編竹夾泥牆,外覆檜木板,屋頂為文化瓦,東南棟屋脊瓦留有氣窗孔,相當特殊,西南、東南兩棟格局相同,客廳均有向外突出之窗台,西北、東北兩棟建築面積較小。現已成為婚紗攝影取景的地方。
藺草文化館:位於山腳里7鄰彎麗路99號,為早期農會倉庫整建而成,面積約330平方公尺。文化館的改建是委由李榮築建築師精心設計,並請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副教授趙樹人進行藺草相關文物與資料之蒐集、展示與數位化事宜。文化館以藺草生態及編織為主題,內外設有藺草體驗區、帽蓆文化區、農村古文物展示區、DIY教室。文化館展區內有:藺草文化區、稻米文化區、農耕文化走廊與藺草體驗區、民俗文化區…等。
稻米彩繪區:位於藺草文化館正前方,可上三樓觀景台下瞰彩色的稻米田,今年採排的是媽祖像,係利用紫色水稻與一般綠色水稻顏色的不同,於綠色水田中畫上圖形,以增加水田創意的美景,亦希望能將稻田變成『平面的廣告看板』,<稻田彩繪>即應運而生。不同顏色的稻米種植排列而成,也真是苦了農會職員了。
愛情果園:位於稻米彩繪區旁,是由苑裡鎮農會所經營,園區內全是不使用農藥的網室水果、蔬菜,種類多多,還有提供有機餐食,服務人員熱心專業,路過這兒不妨進去休息順便帶些潔淨的季節蔬果回家當伴手禮,是一舉二得的事。
義渡碑:位於房裡里文苑國小大門正前方順天宮前的義渡亭內,清道光年間的淡水廳同知婁雲,得知轄區內河川有地方劣紳僱人於河川氾濫之際擺渡,藉此向民眾索取高額運費,為防止弊端,因此募款的方式在轄區內設立六座不收取運費的義渡,並以募得之款項購買田地出租支付義渡費用。原立於房裡溪岸邊的「房裡義渡碑」,現今已移置房裡順天宮前,並且建立義渡亭保護古蹟石碑。義渡碑碑文上橫書「淡水分府婁示」,中間直書「房裡溪官義渡」,右款「道光丁酉年起建設義渡,由官給發工食,往來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如違鳴官嚴辦。」左款「加府銜淡水分府山陰婁雲建立」。義渡碑初時立在房裡溪畔,隨著交通日漸發達,義渡需求日減,供後人緬懷。
房裡古城:位於房裡里,房裡原本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房裡社之所在地,咸豐三年,泉人在房裡庄之北建街衢,全盛時期,鹽館及染布業非常發達,主要街道皆舖石板,房子遍搭遮雨蓬,一時蔚為不見天街,熱鬧非凡。房裡城周圍約三里,城牆為土石結構,設東西南北四城門,城外環植刺竹,竹外有城溝,溝底遍置釘桶,頗有發展氣勢。好景不常,後來遭回祿之災,街市廢棄,加上海線鐵路在苑裡街上設站,商業活動轉移,房裡街便逐漸沒落了。而今城牆已完全不復見,唯有北邊之大溝渠遺跡依稀可想見當時房裡城之盛況,但村裡依然留有相當豐富之歷史文物,例如順天宮、房裡溪義渡碑、蔡家古厝,都是相當值得訪客深入探索的。
苑裡觀光漁港:位於台61線127.5K苑港里,型屬西部海岸典型沙岸,潮差大;沙灘緩且廣,景緻優美,潮間帶縱且深,造就沿岸漁產豐富,主要漁產種類在春季為午仔魚、鰆、鯧、帶魚等,夏、秋兩季為鰔、鰈、蝦蟹等,冬季為烏魚、午仔魚、鰆、鯧、帶魚等為大宗。本轄漁村及漁民之作業型態為沿岸漁業,全部為膠筏作業,外地遊客可一窺本轄漁民執守傳統漁業之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