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南竿

 

本鄉(南竿)為馬祖列島第一大島,舊稱「南竿塘」,面積10.64平方公里,實際居住島上的居民約四、五千人。本鄉乃連江縣政府所在地,南竿機場興建完成後,已成為馬祖海空交通、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之中心,因此本地人皆稱南竿為「本島」。

本島最東邊的村落是復興村(舊稱牛角村),最西邊是四維村(舊稱西尾村),以雲台山為主脈,牛角嶺、牛背嶺等群嶺 呈輻射狀四散深入海中,區隔出無數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澳口聚落,如介壽、復興、福沃、清水、珠螺、四維、馬祖、津沙、仁愛等村落。其中以介壽村人口最 多,也是縣治所在;福沃村的福澳港是台馬輪和離島快輪的靠泊碼頭,是馬祖的海運中心。

本鄉最高的雲台山,海拔246.4公尺,為馬祖列島最二高(最高為北竿鄉壁山),但卻由於列入「台灣小百岳」之一,目前已成為本鄉的觀光景點之一,登臨山頂,可遠眺北竿列島、莒光列島與大陸河山,常令遊客留連忘返。

除了雲台山以外,本鄉最具知名度的景點是位在仁愛村的北海坑道,此一興建於國共對峙時期的地下坑道碼頭,工程浩大,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此外,牛角聚落、津沙聚落、鐵堡、勝天公園、馬港天后宮、枕戈待旦、夫人村、馬祖民俗文物館,也都是本鄉著名的觀光景點。

 

南竿

馬祖地理位置圖

南竿島位居台灣西北方,是馬祖列島的交通門戶
距離松山機場170哩,搭乘飛機約50分鐘
距離基隆114海里,搭乘台馬輪至約需8小時
距離馬尾33海里,搭乘小三通客輪前往馬尾,約1.5小時

經緯度座標:
極東:北泉礁東岸,東經119度58分02秒
極西:津沙村西岸,東經119度54分04秒
極南:瀏泉礁南岸,北緯26度05分03秒
極北:四維村翰林角北岸,北緯26度10分04秒

 

民俗文物館簡介

 

馬祖民俗文物館位於南竿鄉清水村介壽公園內,毗鄰經國紀念館、勝利水庫與勝利山莊,依山傍水,風光靈秀,始建於民國63年,72年重建,目前的新館是於民國88年興工,93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

為保存馬祖文化資產,連江縣政府首先在民國63年10月,於清水村勝利水庫上方興建完成一棟RC二層建築,並向民 間蒐集地區文物,陳列供地區軍民與外賓參觀,由於受限於經費,內部設備與館藏文物,僅具草創規模。民國71年,馬防部撥款新台幣兩百餘萬元重修文物館,全 館分設為民俗、景文、振武及懷德等四廳。重修工程歷時約半年完成,並分別從北竿、東莒移來清代鹽碑、東莒燈塔霧砲等古蹟,陳列於館前,於民國72年元旦重 新開館。

民國85年11月,馬祖首屆民選縣長曹常順向文建會爭取補助一億八千萬元,將歷史文物館拆除,在原址擴建新館。馬祖民俗文物館新建工程於劉立群縣長任內庚續進行,民國88年1月正式動工,91年3月竣工。

馬祖民俗文物館新建工程由黃長美建築師事務所承包設計與監造,新館外形仿閩東聚落建築模式,展現馬祖傳統聚落高低錯落之美,突顯地區的建築文化特色。該館於民國93年元旦,由繼任的陳雪生縣長主持開幕剪綵儀式,正式對外開放。(馬祖民俗文物館網站

 

簡介113

 

美食介紹

 

1

黃魚: 黃魚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肉質細緻,骨刺少,易消化,不論紅燒、煎炸、糖醋,味道都極鮮美。

近年來,馬祖一般餐館流行的食法,是將黃魚去鱗、去內臟後,不加任何調味料,用老酒清燉,吃起來帶著濃濃的酒香,很受遊客的青睞。

 

 

2

魚丸: 馬祖魚丸全部都是手工捏製而成,不論大粒(有包肉餡)與小粒(無餡),肉質都一樣Q而紮實、又不會彈牙,吃得到百分百魚肉的香鮮,很具平實的漁家風味。

一般馬祖家庭,通常都會將做好的魚丸可與魚皮、魚骨或燕餃共煮,也可以單獨煮魚丸湯。各餐館在供應魚丸湯時,都會放一小碗當地特製的手工米醋在桌上,讓遊客自行調味,品嚐一下加醋後的「馬祖味」。

 

 

 

 3

 

魚麵: 馬祖的傳統魚麵大多用鰻魚、白帶魚、鯧魚及其他高等魚類,混合太白粉與少許鹽巴,加工製作而成。鮮魚和魚麵都是年節家家戶戶必備的應景佳肴。魚麵雖然是魚製品,但其味道不腥,卻很鮮美可口,本鄉多數餐館都供應這道馬祖美食。

由於魚麵具有久煮不爛的特性,在一般的火鍋配料中,可以加入適量魚麵,風味絕佳。

 

 

 

 

5

紅糟肉: 紅糟是製作馬祖老酒的副產品,當地民眾用來當作料理食材,調理成為紅糟肉、紅糟雞、紅糟魚等美食。

近年來,由於受到台灣料理影響,紅糟肉上桌時,都會加幾片檸檬,讓顧客自行滴在肉片上,增加肉質的鮮味。

 

 

 

 

 

5

紅糟鰻: 紅糟鰻是福州名菜之一,肉香骨酥,風味獨特,可做家常菜,也可成為酒席上佳餚。

地區民眾在過年過節拜拜時,紅糟鰻是必定奉上的一道貢品,也是本鄉多數餐館都會供應這道傳統的地方美食。

 

 

 

 

 

6

紅糟炒飯: 由於紅糟被證實為保健食品,可以降膽固醇與血脂肪,因此在紅糟肉、紅糟雞與紅糟鰻等馬祖傳統菜肴廣受觀光客喜愛後,地方餐飲業者又再創新菜肴,推出「紅糟炒飯」,不論在色澤、氣味、口感上,都頗具賣相,很受遊客的喜愛。

 

 

 

 

7

淡菜: 淡菜學名「貽貝」,又名「芙蓉貝」,俗稱「殼菜」,殼外色黑微帶綠,有輪線紋;殼內則現真珠色,微帶紅,肉色黃白,生長於淺海岩礁處。含豐富蛋白質、碘、鐵及女性荷爾蒙,性溫補。

每年夏天是淡菜成熟季節,地區居民每利用退潮時,深入巉岩怪石間採集。近年來,市面上已有養殖淡菜販售,食用淡菜不再限於夏天了。

 

 

 

 

8

佛手: 學名「龜足」,又稱「佛手」,鄉人亦稱為「筆架」,因其形如桌上筆架而得名。在台灣極為少見的鮮貝類,每年冬春間肉肥,其肉色淡紅,用白糖加少量紅糟油炒,味道鮮美,肉質脆嫩,清蒸或紅糟也都別具風味。

食用時,就像啃瓜子一樣,將貝肉取出,但前端黑色部分不宜食用。馬祖民眾常拿佛手當作下酒菜,剝殼下酒,趣味無窮。

 

 

 

 

9

海鋼盔: 這是一種小型的貝類,在台灣不常見到,由於外殼形狀看起來像是鋼盔似的,所以名為海鋼盔。

除了一般海鮮的快炒料理以外,還可以使用蒜頭、辣椒和醬油來醃漬後食用,由於料理時調味較重,使貝肉能吸收湯汁的美味加以融合,突顯貝類的口感與鮮味。 

 

 

 

 

 

0

繼光餅(馬祖漢堡): 往昔馬祖宴席經常會有一道油炸過的繼光餅,中間切開,由食用者自行將蚵仔煎蛋夾入後食用。近年來,由於料理處理流行「少油」,因此繼光餅都用烤箱烘烤,類 似漢堡,中間夾火腿與煎蛋,頗受遊客歡迎,俗稱「馬祖漢堡」,南、北竿的旅社都常在早餐中,供應這道美食。

本鄉的山隴(介壽村)市場二樓,每天的早市期間都有販售,不少遊客購買後帶回台灣,可用烤箱烘烤或微波後食用。

 

 

 

 

 

q

黃金餃(地瓜餃): 又名地瓜餃,是馬祖道地的甜點,主要由地瓜粉調製而成。黃金餃的內餡是取等比例的花生和糖混合,再加酌量的五香粉、豬油及蔥末攪拌而成,在外型的變化上,可以包成水餃、三角圓或咖哩角等形狀。

黃金餃可炸、可蒸、可煮。本鄉市面上可以買到冷凍黃金餃,遊客可帶回送人或自行煮食。

 

 

 

 

w

鼎邊糊: 與基隆著名小吃「鼎邊銼」雷同的製作方法,都是源於福州的一道小吃美食。鼎邊糊中的麵糊是用在來米磨成米漿,在燒熱的鐵鼎中快速煎製而成;湯頭則用大骨和 蛤蠣一併熬煮,配上季節的白肉魚、木耳、蔥等配料,就成為一道洋溢著濃濃海鮮味的小吃美食了。

這道美食只有在南竿可以吃到,地點在山隴獅子市場二樓,每天早上的早市期間供應,週日休業。

 

 

 

 

 

e

蠣餅: 蠣餅是馬祖特有的平價點心,一般都擺攤在店面口,依照客的人的需求,現做、現炸、現賣。

在食材上,蠣餅的外皮是在來米、黃豆磨製而成,中間的餡是放入碎肉、熟的小米粉、生蚵、生蝦仁等海鮮,待其下鍋炸過後,就成了黃澄澄引人垂涎三尺的地方美食了。

 

 

 

 

 

 馬祖酒廠

123

馬祖酒廠的前身是中興酒廠,成立於民國45年,隸屬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廠址設於復興 村,利用民舍製酒,設備簡陋,僅循土法釀酒,故產量供不應求,嗣經積極經營,不斷研究發展創新,於59年擴建廠房於現址,更名為馬祖酒廠為地區主要公營事 業機構,肩負地區主要財源之重任,歷年來不斷更新設備,始粗具規模產量。馬祖酒廠以大麴、高梁和陳年老酒最受歡迎,如今由世華公司代理的「八八坑道」系列 高梁,更是聲名遠播。

馬祖酒廠設有販售部與展示部,門口掛著「開罈 香百里,洗甕醉千家」對聯,熱情迎接訪客。展示部陳列各式造型特殊、值得收藏的酒瓶,有些造型十分特別,如媽祖娘娘紀念酒就是以媽祖為造型,而馬祖老酒的 傳統造型也深受喜愛。展示館中並以實物介紹傳統的製酒過程,經過浸泡、蒸煮、灘飯、落罈、澄清、煎酒、裝潭等步驟,釀造好酒。簡報室播放影片,介紹馬祖風 景與馬祖酒廠製酒過程,不論團體或個人,都可以入內觀賞。

 

 

北海坑道

 

12345

 

民國58年1月,國軍基於攻防一體之戰略指導與作戰任務需要,在南竿、北竿、西莒與東引開鑿可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天之下,並將此案定名為「北海案」作戰工程。(註:西莒因地質關係開鑿失敗)

當年,馬祖防衛司令部先後出動了兩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傾卸車連,編成3組,日夜不停趕工,歷時兩年四個月,於民國60年5月完工。當時 的工程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能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一鎬一斧的人力,工程極為艱鉅,由於炸藥爆破之後,現場煙霧瀰漫,施作的工兵 戴著口罩勉強工作,只能做10分鐘就要換班,為了這條坑道,也犧牲了不少官兵的寶貴生命,可說是一鑿一斧都是官兵的鮮血與汗水。同時,也讓這座被譽為「鬼 斧神工」的地下碼頭坑道,披上了無比悲壯的神秘色彩。

南竿北海坑道是馬祖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位於仁愛村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但進入坑道內才發現,整個坑道充滿詭譎而神秘的氣氛,工程之雄偉,真是別有 洞天。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為18公尺、寬度10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水道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坑道內部可以 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沿著步道蹺行一週,全程約為30分鐘。

注意事項:坑道在大潮的漲潮期間,由於海水淹沒步道,無法進入,因此參訪北海坑道須避過大潮的漲潮期間。如果暫時無法入內,可先前往附近的鐵堡或官帽山一遊,等退潮後再進入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