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湯》

【出典】 傷寒論、金匱要略

【組成】 柴胡、半夏、生薑、枳實、黃芩、芍藥、大黃、大棗

【功能】 外解表邪,內瀉結熱。

【主治】

治少陽、陽明合病,寒熱往來,心煩便秘、心下痞硬、胸脅苦滿、嘔吐不止。

【臨床應用】

1 .應用於肝功能障礙、膽囊炎、膽道結石、高血壓、肥胖症、習慣性便秘。

2 ,本方具有和解少陽、清瀉陽明、疏通肝膽之功,在急性熱病過程中的嘔吐、便秘以及急性胃腸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傳染性肝炎、膽石症、痢疾及腹腔感染等,證屬少陽、陽明合病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現代藥理】

1 ,方中〔柴胡、黃苓〕解熱消炎;〔白芍〕能抑制腸蠕動,防止瀉下過度,又可鎮痛抗菌;〔大黃、枳實〕促進腸蠕動而瀉下;〔製半夏、生薑〕止嘔健胃;〔大棗〕滋補強壯,能補償體力之消耗。

2 .本方實為解熱、消炎、緩瀉劑。

【加減】

1 .口腔頷面部急性炎症:

(1) 熱甚者:加〔蒲公英、地丁、黃連、金銀花〕。

(2) 腫甚:加〔蒲公英、連翹、天花粉〕。

(3) 膿成未潰者:加〔穿山甲、皂角剌、貝母〕。

(4) 已潰膿者:加〔桔梗、元參〕。

2 .脅病:加重〔柴胡〕,再加〔青皮、牡蠣〕。

3 .膽病:

(1) 有明顯發熱者:加〔金銀花、連翹〕。

(2) 嘔吐:加〔竹茹、陳皮、吳茱萸〕。

(3) 腹脹:加〔木香〕。

(4) 脅痛甚:加〔鬱金、川楝子、元胡〕。

(5) 納呆:加〔砂仁、焦楂〕。

4 .腹痛便硬:加重〔大黃〕,再加〔芒硝、枳實〕。

5 .瘡瘍:加〔蒲公英〕。

6 .小兒高熱:〔大黃〕後下。

【用法】

飯前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