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

【出典】 和劑局方

【組成】 厚朴、陳皮、甘草、蒼朮、 生薑、大棗

【功能】 燥濕健脾,行氣和胃。

【主治】

治溼滯脾胃,不能運化,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四肢倦怠,噯氣吞酸,大便溏泄。

【臨床應用】

適用慢性胃炎、胃下垂、胃酸症、脾胃積弱、嘔吐嗯心、食傷、消化不良。本方辛香苦溫,能燥溼健脾消滿,用治中濕不運、胃逆不食、胃擴張下垂、消化不良等均宜。

【現代藥理】

1.〈蒼 朮 〉:能使十二指腸的蠕動減慢。

2.〈厚朴〉:有興奮腸管平滑肌的作用。

3.〈陳皮〉:對離體及在體腸管均表現為抑制效果。其所含「橙皮甘(字上加弋)」,以甲基橙皮甘(字上加弋)作試驗,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亦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4.〈甘草〉:對離體腸管及在體胃均有鬆弛作用,能緩解乙酷(去告換先)膽鹼、組織胺等引起的腸痙攣;且〈甘草〉的水提物能增加胃粘膜細胞的 〔己糖胺〕成分,使胃粘膜不受損害;〈甘草〉流浸膏灌胃後,能吸附胃酸而降低其濃度;故〈甘草〉及其水解物均有治療胃潰瘍的作用。

5.〈陳皮〉所含揮發油及〈生薑〉所含「薑辣素」,均對胃腸有溫和的剌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使食慾增加,並能制止腸內異常發酵,促進腸內積氣排出,故有芳香健胃、驅風下氣之功。

6.綜觀全方,其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較為突出,對防治潰瘍病亦有良好影響。

【加減】

1.周圍神經炎:加〈黨參、茯苓、桂枝、羌活、獨活、薏仁、路路通、桑枝〉。

2.內耳眩暈病:加〈白朮 、法半夏、天麻、生薑〉。

3.疾(去矢換意)病:加〈製半夏、茯苓、蘇梗、生薑〉。

4.胃腸神經官能症:加〈黨參、白朮 、佛手、製半夏、炒穀麥芽、山楂〉。

5.厭食症:加〈雲苓、萊菔子、焦三仙〉。

(1)胃 脘 墜脹者:加〈黃耆、升麻、柴胡〉。

(2)四肢沈重者:加〈細辛、桂枝〉。

(3)大便秘結者:加〈大黃〉。

6.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 1 )實證:

1 氣滯型:加〈川 楝 子、枳實、青皮〉。

2肝胃鬱熱型:去〈砂仁、白朮 〉,加〈丹皮、梔子〉。

3血瘀型:加〈蒲黃、五靈脂、丹參、鬱金〉。

(2)虛證:

1陽虛型:加〈黨參、乾薑、黃耆〉。

2陰虛型:去〈蒼朮 、白朮 、黃連、吳茱萸、木香〉,加〈沙參、麥冬、石斛、五味子〉。

(3)泛酸重者:加〈瓦楞子、海蛸牡蠣〉。

(4)胃中有停飲或嘔吐者:用〈茯苓、白朮 〉,加〈半夏、萊菔子、桂枝、豬苓〉。

(5)大便黑或嘔血者:加〈三七粉、生大黃〉。

(6)疼痛:合《 芍藥甘草湯》。

7.坐骨神經痛:加〈薏仁、獨活、川牛膝、桂枝、川烏、當歸〉。

【用法】

飯前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