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湯》

【出典】 證治準繩

【組成】 黃芩、蘇子、白果、杏仁、款冬花、半夏、桑白皮、麻黃、甘草

【功能】 宣肺清熱,袪痰定喘。

【主治】

風寒外束、痰熱內蘊。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作哮喘、咳嗽、喘急,坐臥不安,喉中涎聲,痰稠色黃,或有惡寒發熱。

【臨床應用】

適用於感冒、咳嗽、喘息、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現代藥理】

1.〈麻黃〉揮發油有發汗解熱作用,其所含麻黃鹼及偽麻黃鹼均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2.〈黃芩〉能解熱,其所含黃芩素對過敏性氣喘亦有緩解之效。實驗證明,黃芩素與麻黃鹼有協同作用,且〈黃芩〉之降壓作用可拮抗〈麻黃〉之升壓作用。

3.〈杏仁〉可抑制呼吸中樞,〈款冬花〉能輕度擴張氣管,故能加強本方平喘之效。

4.〈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亦有助於緩解過敏性支氣管痙攣。

5.〈半夏〉與〈款冬花〉均有鎮咳作用;〈款冬花〉尚可袪痰;〈杏仁〉亦能止咳;〈甘草〉則既能私痰,又可止咳;四藥合用,使本方不僅長於平喘,且袪痰鎮咳之力亦強。

6.〈黃芩〉與〈甘草〉合用,尚能抗炎;〈桑皮〉有鎮靜作用。

7.綜觀全方,平喘袪痰止咳之力甚強,並可發汗解熱,故為宣肺定喘,化痰清熱之效方。

【加減】

1.痰熱內蘊:加〈石菖蒲、栝蔞皮、膽南星、竹茹、枳實〉。

2.胸膈滿悶:加〈枳殼、鬱金、竹茹〉。

3.痰涎咳嗽:加重〈半夏〉,再加〈陳皮、茯苓〉。

4.心煩躁熱:加〈淡竹葉、麥門冬、牡丹皮、地骨皮〉。

5.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合《竹葉石膏湯》,或加〈石膏、萊菔子、魚腥草〉。

6.氣逆哮喘:加〈厚朴、貝母〉。

7.風寒哮喘:合《麻黃湯》。

8.濕熱哮喘:合《涼膈散》。

9.痰涎哮喘:合《二陳湯》。

【用法】

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