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散》

【出典】 和劑局方

【組成】 柴胡、白朮、茯苓、當歸、 芍藥、甘草、薄荷、煨薑

【功能】 疏肝理脾,和榮解鬱。

【主治】

治肝氣抑鬱、脾失健運、血虛火旺、頭痛目眩、兩脅作痛、口燥咽乾、食少倦怠、臍部脹痛、婦人經水不調、乳房作脹。

【臨床應用】

1.適用於慢性肝炎、婦女月經病、乳房作脹、經前期緊張症、神經官能症、中心性視網膜炎、胸膜炎、慢性胃炎、潰瘍病等,證屬肝鬱、血虛、脾虛三者兼見者。

2.本方能養血疏肝健脾,婦科方面使用較廣,凡神經衰弱、月經不調、少腹脹痛、經行乳脹、功能性子宮出血,或更年期綜合徵兆、憂鬱、頭痛頭暈均宜。

【現代藥理】

1.鎮靜止痛作用:〈柴胡、茯苓、白 芍 〉煎劑均有鎮靜作用;〈白 朮 〉所含揮發油亦有一定鎮靜效能;〈柴胡〉鎮靜、解熱、軟肝,「柴胡皂甘(字上加草)及 芍 藥甘(字上加弋)」尚能鎮痛;〈白 芍 、甘草〉可解痙鎮痛;〈當歸〉則能補血、鎮痛。

2.抗炎解熱作用:〈柴胡〉有解熱作用;〈煨薑、薄荷〉皆可促進發汗而加強散熱。此外,〈柴胡、白 芍 〉均有抗菌作用;〈柴胡、白 芍 、甘草〉合用,抗炎效果得以加強,故本方用於某些炎症,有一定功效。

3.調經養血作用:〈當歸〉有補血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維生素B12、菸酸及葉酸」有關。本品對子宮的作用具有「雙向性」,其水溶性非揮發性物質,則能興奮子宮平滑肌,其揮發性成分則能抑制子宮肌;〈白 芍 〉可鬆弛和抑制平滑肌的張力和運動。

4.開胃健脾作用:〈白朮、煨薑、茯苓〉能促進消化吸收,兼能利尿鎮吐。〈 煨 薑、白 朮 〉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茯苓〉對實驗性潰瘍病有一定預防效果;〈白朮、茯苓〉煎劑有利尿作用,故可開胃健脾,滲濕利水。

5.總結全方,其護肝作用突出,鎮靜與解痙作用顯著,並有調節子宮機能、促進消化,以及補血、健胃等多種作用。故實為調和肝脾的代表方劑。

【加減】

一、內科

1反應性精神病:加〈鬱金、製香附、龍骨〉。

(1)心悸重:再加〈柏子仁〉。

(2)納呆:再加〈山楂、雞內金〉。

2.中後期糖尿病:加〈黃耆、山藥、紅參、玉竹、扁豆、丹參〉。

3.高泌乳素血症:加〈香附、青皮、麥芽〉。

4.嗜睡:加〈菖蒲、鬱金〉。

5.失眠:加〈龍骨、牡蠣〉。

6.癃閉:加〈蘇梗、香附、川芎〉。

7.遺尿:加〈枳殼、香附〉。

8.陽萎:加〈白疾藜、枸杞子、仙靈脾〉。

9.疾(去矢換意)病癱瘓:加〈牛膝、木瓜、地龍、五加皮〉。

10.癲證:加〈鬱金、陳皮、遠志、菖蒲、香附、丹參〉。

11.發熱:加〈丹皮、梔子、川楝子、生地、黃芩〉。

12.臟躁證:合《甘麥大棗湯》,加〈丹皮、梔子、龍骨、牡蠣、鐵落、菖蒲、炒棗仁〉。

13.眩暈:加〈丹皮、梔子、竹茹、牡蠣、赭 石、 鉤丁、天麻〉。

14.結腸激惹綜合症:加〈酸棗仁、香附、川楝、元胡、鬱金〉。

15.重度淺表性胃炎:加〈枳殼、鬱金、棗仁、丹參〉。

16.高血脂症:加〈川芎、枳實、白殭蠶、膽南星、石菖蒲、丹參〉。

17.心悸:加〈香附、丹皮、梔子、炒棗仁、夜交藤、薑蒲、生龍骨、生牡蠣〉。

18.泄瀉:加〈枳殼、木香、黨參、陳皮、山藥、扁豆、苡仁〉。

19.HBsAg陽性:加〈丹參、五味子、大青葉、板藍根〉。

(1)納呆、腹脹甚:加〈神麴、山楂、麥芽〉。

(2)肝功能明顯異常:加〈茵陳、澤蘭〉。

二、婦科

1.乳腺增生病:加〈半夏、陳皮、浙貝、栝蔞、夏枯草、生牡蠣、絲瓜絡、川楝子〉。

(1) 乳痛重:再加〈元胡〉。

(2)血虛:再加〈雞血藤〉。

(3)大便秘結:再加〈栝蔞〉。

2.經前皮疹:加〈黃芩、蒼 朮 、厚朴、赤 芍 、地龍、地膚子、蛇床子、紫草、防風、丹參、丹皮、梔子〉。

3.不孕、伴乳汁常消:加〈元胡、石決明、女貞子、鬱金、廣木香、川楝子〉。

4.繼發性閉經:加〈益母草、川牛膝、酒炒延胡、紅花、香附〉。

5.陰癢:加〈蛇床子、蟬衣、龍膽草、苦參、白蘇皮、黃柏〉。

三、五官科

1.目?:加〈丹參、白芷、防風、殭蠶、雞內金〉。

2.飛蚊症:加〈香附、鬱金、大棗〉。

3.視力疲勞症:加〈枸杞、黃耆、蔓荊子、香附、夏枯草〉。

4.球後視神經炎:加〈丹參、鬱金、橘絡、炒梔子、赤 芍 〉。

5.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加〈丹皮、丹參、鬱金、前仁、豬苓、赤 芍 〉。

6.美尼爾氏症:

(1)兼頭痛、心煩、耳鳴:加〈梔子、黃芩〉。

(2)失眠、多夢:加〈遠志、棗仁〉。

(3)呃逆、噯氣:加〈柴胡、鬱金〉。

(4)傷食:加〈神麴、焦山楂〉。

(5)外感:加〈藿香、荊芥〉。

(6)伴氣虛:加〈黨參、黃耆〉。

(7)伴血虛:加〈當歸、熟地〉。

(8)眩暈甚:加〈天麻、赭石〉。

(9)痰濕甚:加〈南星、菖蒲〉。

(10胃寒:〈生薑〉改〈乾薑〉。

【用法】

飯前溫服或不拘時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