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蜀)痺湯》

【出典】 醫方集解

【組成】 當歸、大棗、羌活、炙甘草、防風、黃耆、薑黃、生薑、赤芍藥

【功能】 祛風除濕,益氣和營。

【主治】

風濕痺痛,榮衛兩虛,肢體疼痛,項背拘急,舉動艱難及手足麻痺等症。

【臨床應用】

多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神經痛、筋痛、肩周炎、四十腕、五十肩、腰痛、手足麻痺、面神經癱瘓、腦血管意外之關節痛,或上半身不遂,或口眼 喎 斜屬風著經絡者。

【現代藥理】

1.抗炎鎮痛:〈羌活、防風〉有鎮痛作用,且對實驗性關節炎有抗炎作用;〈防風〉可提高人體之痛 閾 ,增加對痛覺的耐受力;〈甘草〉有腎上腺素樣之抗炎效果。

2.改善血液循環:〈當歸、赤 芍 〉有明顯的擴張血管作用,可降低血小板之表面活性,抑制凝血作用;〈黃耆〉能擴張全身血管,並對衰弱之心臟有強心作用;〈生薑、薑黃〉亦能促進血液循環。

3.藉〈黃耆〉提高機體代謝狀況,增強免疫功能,並配合〈赤 芍 、薑黃、當歸〉等加強其促進血液循環作用,且〈羌活、防風〉鎮痛作用而止痺痛。

【加減】

外、傷科

肩周炎

(1)痛甚者:加〈靈仙、烏藥、乳香、沒藥〉。

(2)寒甚者:加〈製川烏〉。

【用法】

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