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家的風度
   作者:羅家倫
   輸入: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http://folkdoc.com/

       

       從前文惠君讚美庖丁解牛的技術,庖丁回的話是「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這話可以解釋近代運動的精神。

       提倡運動的人,以為運動可以增進個人和民族體力的健康。是的,健康的體力,是一生努力成功的基礎;大家體力不發展,民族的生力也就衰落下去。

       古代希臘人以為「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全的身體。」這也是深刻的理論,身體不健康,心靈容易生病態。歷史上、傳記裡,和心理學中的例證太多了。

       近代美國大學裡,認為運動在競賽的時候,可以發展大家對於自己學校的感情和忠心,培養團體內部的共同意識和生活。這理論已經是較狹小而次一等了。有比這更擴大一些的,就是都市與都市間的運動競賽,國家與國家間的運動競賽。自從十九世紀末葉以來,西洋復活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風氣,產生了多少國際運動會,也是為此。

       其實就從無所為的眼光來看,從純美的觀點來看,於美景良辰、化日光天之下,多少健美的男女,表現他們發展得很充實的形體,經過訓練的姿勢,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閣似的飛揚炫耀於廣大熱烈的觀眾之前,也可以發生一種自然的美感。

       這些都是對的,但是運動的精義,還不祇此。他更有道德的意義,這意義就是在運動場上養成人生的正大態度,政治的光明修養,以陶鑄優良的民族性。這就是我所謂「運動家的風度」。

       養成運動家的風度(sportsmanship),首先要認識「君子之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是何等的光明,何等的雍容。英文中fairplay這個字,最好恐怕祇有譯作「君子之爭」。他的起源也是出於運動;但其含義則推用到一切立身處世、接物待人的方式。運動是要守著一定的規律,在萬目睽睽的監視之下,從公開競爭而求得勝利的;所以一切不光明的態度,暗箭傷人的舉動,和背地裡佔小便宜的心理,都當排斥。犯規的行動,雖然可因此得勝,且未被裁判者所覺察,然而這是有風度的運動家所引為恥辱而不屑採取的。當年我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讀書的時候,看過一次普林斯頓大學與耶魯大學盛大的足球賽。這是美國東部大學運動界的一件大事。雙方都是強勁的隊伍,勝敗為全美所矚目。他們在基督教的國家裡,於比賽前一晚舉行「誓師」大典時有一次禱告。普林斯頓球隊的禱告詞中有一句話:「我們祈求勝利,但是我們更祈求能夠保持清白的動作。」這句話當時我很受感動。

       有風度的運動家,要有服輸的精神。「君子不怨天,不尤人」運動家正是這種君子。按照正道做,輸了有何怨尤。我輸了祇怪我自己不行,等我充實改進以後,下次再來過。人家勝了,是他本事好,我祇有佩服他,罵他不但是無聊,而且是無恥。歐美先進國家的人民,因為受了運動場上的訓練,服輸的精神是很豐富的。這種精神,當從體育的運動場上,帶進了政治的運動場上。譬如這次羅斯福與威爾基競選。在競選的時候, 雖然互相批評;但是選舉揭曉以後。羅斯福收到第一個賀電,就是威爾基發的。這賀電的大意是:我們的政策,公諸國民之前,現在國民選擇你的,我竭誠的賀你成功。(其實每屆選舉完畢,失敗者都是這樣做。而勝敗之間有無問題,也每以失敗方面的賀電為斷。)這和網球結局以後,勝利者和失敗者隔網握手的精神一樣。此次威爾基失敗以後,還幫助羅斯福作種種外交活動,一切以國家為前提;這也是值得讚許的。在中國的政治失敗者,則以為「連老子都會失敗,大家瞎了眼睛。不請教我,天下事尚可有為?」

       有風度的運動家不但有服輸的精神,而且更有超越勝敗的心胸。來競爭當然要求勝利,來比賽當然想開記錄。但是有修養的運動家,必定要達到得失無動於衷的境地。「人人賽跑,祇有一個第一。」這是保羅的話。記錄不過用以試驗人力可能達到的限度。不說歐文斯(Owens)十秒點三跑一百公尺的記錄,和他跳遠到八公尺點一三的記錄,就是請希臘神話裡的英雄亞基里斯(Achilles)出來,他每小時經過的距離,能超過火車、汽車,或現在每小時飛行在四百英里以上的噴火式驅逐機嗎?可見人力是很有限度的,而我們所重並不在此;運動所重,乃在運動的精神。「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正是重要的運動精神之一。否則要變「倖倖然」的小人了!運動家當然明白運動是義務的表演;既知如此,還得拚命去幹,也是難能可貴的精神。

       有風度的運動家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運動會要舉行宣誓,義即在此。臨陣脫逃、半途而廢都不是運動家應有的。「任重而道遠」和「貫徹始終」的精神,應由運動家表現。所以賽跑落後,無希望得獎,還要努力的跑到的人乃是有毅力的人。大家鼓勵之不暇,決不能有中國運動場上習見的「喝倒彩」。

       「橘移淮北化為枳」。許多西洋東西到中國來會變質,運動也不是例外。運動風氣在中國開始不過三四十年,較盛不過近十幾年,這種風氣對於青年的健康與體力,很有幫助,祇可惜他還沒有超過學校青年的範圍。但是運動的精神,在中國不祇沒有發達,且常不被了解,甚至於被誤解。比球的時候,看準對方的健將,設法將其先行踢傷,再圖一逞。輸了以後不服輸,說是評判員不公,乃蜂擁毆打。這種事雖逐漸減少,也時不絕聞,我記得民國初年上海有某某兩大學因比球而成了「世仇」。其中有一位校長是講國學的老先生,修養很好;祇當比球的時候,火氣特盛,本校球隊在他處開始比賽的時候,他就拿一張椅子,坐在電話旁邊,(那時候還沒有辦公桌上的話機),派人在球場附近不斷的用電話來報告。電話裡說是勝了一球,他獨自笑不可仰;說是輸了一球,他就痛哭流涕。兩校學生都於開賽以前,各自身邊藏著「嗚呼某校」的小旗;對方一經失敗,就把這小旗抽出來狂叫;己方失敗,則垂頭喪氣,仍然暗地裡帶著這不爭氣的小旗歸來。若是對方來本校比賽失敗後,則以爆竹和軍樂隊諷刺似的送他們出去。若是對方勝了,則送以憤恨嫉妒的嘶聲。雙方都如此,沒有例外。運動演變至此,運動的精神掃地已盡了。

       運動職業化的風氣,在歐美也有,教育家常加批評,引為深戒。這風氣在美國較盛。如棒球專家魯士(Babe Ruth)竟成為全國一個大人物(bigman)。大學裡的棒球教師薪水之大,超過任何教授;這薪水往往是由入場券收入或畢業同學會捐款支付的。這種在西洋正待糾正的現象,卻很容易的傳染到中國來。以前有過學校長期豢養幾個球員。這就是最初的「選手制」。球員在飯廳裡有特別的餐桌和飯菜。有一個「運動家」接連留了六年級,也不會照章開除,因他能「為校爭光」!後來這位留級六次的「運動家」,淪落到在上海跑馬廳做馬師,騎了馬供人做香檳賭博。這是必然的結果。不但喪失了運動的意義,並且喪失了整個的教育意義。這與西班牙鬥牛有何分別?

       試問這種的風氣和訓練,帶到政治社會裡來,是什麼影響,我不說中國政治社會裡暗中傾軋、憤恨嫉妒的現象,是這萌芽時期的運動所造成的,這是很不公平的話。我們更不可因噎廢食。我舉出這些不幸的例子,是希望大家一同來糾正錯誤的觀念,積極的從運動場上來培養民族的政治道德!

       國難發生以後,有些人或是從「國粹」的觀點上,或是從「經濟」的觀點上,反對近代式的運動,盡力提倡「國術」。現在學校裡的運動太費錢了、太貴族化了。不如打打拳罷。這類的話常常聽見,但是我不敢贊同。何則,因為中國的拳術根本與近代運動的精神相違反,與國家要走上的近代化道路相背馳。我承認中國拳術可以鍛鍊身體,很有用處。年齡大的人不能作劇烈運動,打太極拳活動筋骨和血脈,很可以增進健康。若是要把拳術提倡成為國民體育訓練,就有問題,因為他是缺少群性的,他是個人的運動。至多不過打「對子」,玩「推手」。我幼年看過不少的技擊小說,知道許多「江湖大俠」之所以取勝,全在於「暗算」。打擂臺的時候,常是乘人不備,一個「飛腳」,踢碎了對方的護心鏡,又是兩腳,結束了對方的性命。外國的拳師打擂臺,也是野蠻的舉動,我斷不贊成。但是人家把對方打倒以後,就應立即停止,讓裁判者連數十下,到第十下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算輸了。斷無打倒以後,還在小肚子上加踢一腳之理。中國技擊小說上,據我所記得的,恐怕祇有一個人還有點運動家的風度,這就是《施公案》裡的白面狻猊甘亮。甘亮金鏢的技術好極了,百發百中,所以他鏢上有三個小鈴,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我打你一鏢,還讓你先知道。做小說的人也很提倡他,說他這光明的態度,使他後來成為地仙。至於所謂「內功」的太極拳呢?他的精神全是陰柔。他給你的基本觀念,就是如何趨避、如何取巧,不要你有攻擊精神,而教你如何使對方的力量落空。他也有一套神秘的理論,近似黃老哲學;但是請問這種理論,適合於養成剛強進取的群性青年嗎?還有一層,中國技擊的精神,是與近代建軍運動不相合的。近代化的軍隊,要相信科學武器的能力,要注重各方面配合協調的運動,哪有教人獨自盤旋作勢之理?自從喜峰口黑夜摸營的動作有些斬獲以後,於是許多鼓詞式的作家,拚命提倡大刀隊,彷彿大刀隊可以打飛機、當大炮。流風所及,火車站上也常看見有人拿了大刀在飛舞。這風氣帶不少的危險性,可使許多人回到「鐵布衫」、「義和拳」的觀念上去。這幾年對敵抗戰的血的教訓,我想應當把這種反時代的觀念打破了罷!有次我們在重慶商量夏令營課程,陳辭修將軍把「國術」一項勾去。當時他說「國家要建軍,這個科目的性質是與他不相容的。」我認為這是合於近代精神的話。

       我不說西洋各項運動都是好的,都可以採取的。決不是,決不是。如打「洋擂臺」的辦法,我就認為野蠻。我以為西洋運動在中國最應當提倡的,就是英國式的足球,也就是在中國已經流行的足球。他的好處很多,最重要的是他最講究協調動作而富有群性。每一邊十一人,各有崗位,但是動排起來,卻成為不可分解的整個;成功是全體的成功,失敗是全體的失敗。不然,守球門的人真冤極了。攻進敵人球門時是前鋒出風頭,與他無涉;自己球門被攻進,他卻要負責任。世界上哪有這麼冤的事!不知最好的前鋒,也不是自己把球盤了不放,一苴打進敵人球門的。最好的球員,要善於傳遞,不惜讓人家攻進去。這是「成功不必自我」的精砷,這也是最可貴的運動家的風度!

       各國政府與教育家努力提倡運動,不是無意義的。他們要在運動場上增強民族體魄、提高國民道德、陶鑄健全的民族性。因為運動場是一個自動的教育場所。他能使人於不知不覺之中,把整個的肉體和靈魂貢獻出來,接受教育的洗禮。「他不但補充而且擴大近代的教育」。

       主張近代運動的理由,除了前面所說的而外,還有許多。運動可以培養冒險的精神、鼓鑄熱烈的感情、解放剩餘的精力,而同時代替了不良的嗜慾,這也都是對的。但是從人生哲學看來,運動家的風度才是運動由技而進的道。

       運動家的風度表現在人生上,是一個莊嚴公正、協調進取的人生。有運動家風度的人,寧可有光明的失敗,決不要不榮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