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流行病,好發於幼兒、學童或青年。由於德國麻疹的病程短、症狀輕,除孕婦之外,一般人感染後,很少留下後遺症。

  春末夏初是德國麻疹的流行期,它是一種比較輕微的濾過性病毒傳染病。一般人被感染後,鮮少產生併發症;但孕婦被感染後,卻可能產下重聽、白內障、心畸形或智能不足等「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的嬰兒。

 流行週期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德國麻疹大約每隔10年在國內流行一次,潛伏期約為二至三,因此流行期很長,有時達半年之久。

 德國麻疹的濾過性病毒侵入人體鼻咽部之後,首先在呼吸道上皮細胞及局部淋巴組織繁殖,數日後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全身各部位的感染。

 病症

 感染德國麻疹後,在發燒的同時,也會出現發疹和淋巴腺腫痛等現象;且年紀愈小者發病症狀愈輕;而年紀愈大的感染者,愈會出現頭痛、疲倦、厭食、輕微感冒及關節酸痛等現象。

 此症是良性的紅疹病,極少有併發症,一般人只要休息、觀察即可,不必使用抗生 素。只有極少數的人會產生關節炎、腦炎或紫斑等併發症。

 最大受害者是孕婦

 感染德國麻疹之後,大約須經二至三的潛伏期,才會發病。婦女若正好在潛伏期受孕,病毒便會沿著孕婦的血液循環,進入胎盤傳給胎兒,對分化中的胎兒造成干擾,導致胎兒畸形,稱為「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根據醫學臨床統計指出,在懷孕初期12週以內,感染德國麻疹的母親,有90%傳給胎兒的機率。而懷孕第三至六個月之際,胎兒的感染率為2530%;懷孕末期則又增加至60100%

 先天性德國麻疹病童預後差六個月內之嬰兒死亡率可達35%感染德國麻疹的孕婦,會引致流產或胎死腹中,若胎兒存活出生,除將伴隨血小板過低性紫斑、骨骼病變、肝脾腫大、溶血性貧血、前囟門擴大或體重過低等現象之外,尚會產生心臟畸形、眼睛畸形、聽力喪失和神經系統病變等先天器官缺損症狀。

 先天性德國麻疹病童的預後較差,死亡率約為10%,但是6個月內的嬰兒,若合併血小板過低性紫斑,則死亡率將高達35%

 預防德國麻疹

 最好接種疫苗並抽血確定有抗體感染德國麻疹沒特效療法,所以幼兒期即接種疫苗是杜絕感染的唯一方法。目前國內只針對國中女性實施預防注射,其他人仍自動、自費的接種方式。在流行期間,可提前接種,約有95%的接種者都可產生抗體,且與自動免疫效果相同,可終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