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性文化概述
   作者:王立
   文件: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http://folkdoc.com/

       

      北京針灸骨傷學院   王立

      中國古代性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中形成的性觀念、習俗、行為﹐以及有關于性的知識、文藝、道德規範和諸般社會體制等。

      中國屬大陸性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由50多個民族所組成﹐受不同地域、經濟、文化因素的影響,有著各具民族特色的性文化。中國各民族的發展極不平衡,雖然隨著交通的發達﹐人員交往(包括通婚、商貿往來和爭戰)等民族之間的交融﹐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相對落後民族的文化發展﹐但始終不能達到同步﹐因而表現出一定的性文化差異。另一方面﹐性文化又有其特殊性﹐在同一時代的不同地區之中性文化便可有相當的差異﹐例如遊牧地區一般較農業地區對性更為寬容。而即便在一時代同一地區中也還存在著階層上的區別﹐例如“士大夫──市民──鄉民”之間的區別,但見于經傳的通常只是士大夫的性文化觀,市民的性文化觀或可見于小說和野史﹐而鄉民的性文化觀卻較難考查。在朝代更迭戰亂飢荒時期人口大規模流動的情況下﹐性關係常變得鬆散﹐而在農業定居已穩定若干世代的情況下﹐宗族和宗教等傳統勢力就會給性關係帶來種種難以逾越的限制。

      在中國古代性文化中﹐由於漢族人口很多﹐聚居地最廣﹐影響最大﹐故本篇重點介紹漢族的性文化。

      自然經濟和社會文化背景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國人口的90%以上。漢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時代﹐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階段。至黃帝以後﹐轉為父系氏族部落﹐並進入部落聯盟時期。歷史傳說反映出﹐漢族遠古先民包括來自羌、夷、苗、黎等不同氏族部落集團的人﹐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的接近、交往和鬥爭﹐逐步融合為同一族體。這一融合過程延至春秋戰國時期﹐分佈區域也擴展至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在秦朝漢代國家統一的條件下,形成為漢族。自秦漢至今的2000多年間﹐歷代都有不少漢族人民通過屯墾、移民、擄掠、流亡等方式移居邊疆各地﹐與邊疆少數民族交錯雜處﹐共同開發邊疆﹐其中不少從而融入當地少數民族之中。另一方面﹐邊疆各民族內遷﹐與漢族雜處﹐往往大都融入漢族之中。由於漢族歷代均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故在經濟、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發展中,起了主導作用。

      古代漢族社會倫理道德和立法的基礎是“三綱”和“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這是漢代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根據“天人相與”的神學觀點、發揮春秋時期孔、孟儒家學說總結而來﹐其後一直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國家觀念。與此相聯繫的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深蒂固的宗族觀念。漢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但封建士紳階層普遍存在納妾現象﹐在親屬的親疏觀上﹐以父系為中心。父系家族的延續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故漢族古代的人口觀主張“多子多福”。在此基礎上﹐子對父應盡忠盡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礎﹐忠是孝的最高體現。這種宗法制度的擴大﹐則表現為“子民”對最高統治者“天子”的道德規範。所以神權、政權、族權、夫權成為禁錮人們思想﹐尤其是禁錮和壓迫女性的工具。

      在高度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生產的基礎上﹐古代中國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文學和藝術等方面﹐都擁有眾多影響深遠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其中在諸如漢文史學、文學和藝術的文獻中﹐保存有不少性文化內容。古代科學技術如天文、數學、農學、醫藥學、建築學和冶煉術等方面﹐都對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屬於古代醫學分支之一的中國古代房中術﹐遠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前後即已基本成型﹐其學科內容已相當于今日的性學。

      主要性文化現象

      性觀念

      觀念是一種文化的聚合與凝煉。如同世界上其他地區一樣﹐古代中國的先民出于對自然的神秘和敬畏﹐也有過他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性交崇拜。據分析﹐當先民了解到性交與生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後﹐因種族蕃衍對生產的需要﹐更強化了這種崇拜﹐從幾乎遍及全國的古代文化遺址或考古發掘中﹐都可以反映出性崇拜在古代的存在。

      至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社會處於變革時期﹐導致思想觀念的活躍﹐形成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其中也包括對性觀念的爭鳴﹐並處於較重要的地位。有的學者將這一時期的性觀念爭鳴分為無欲論、節欲論和縱慾論三類﹐並認為老莊學派持無欲論﹐儒家持節欲論﹐而屬於道家的楊朱持縱慾論。但他們的共同之處是都贊同陰陽天命觀──源于《周易》中的陰陽哲學思想﹐認為性行為是符合天地陰陽變化規律的大事﹐是每個男人和女人的神聖職責。所以我們能從《周易》中找出“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氤氳﹐萬物質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等論述。從《老子》中找出“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指雌性生殖器官)。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宇廟中萬事萬物密不可分而又運動變化的關係)”等論述。從儒家宗師孔子的論述中找出“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上述這些論述構成了中國古代基本性觀念。

      婚姻

      在許多神話傳說和後世追述的文獻中﹐記載著中國古代先民知母不知父的狀態﹐亦即群婚與雜交的兩性關係形式。如《呂氏春秋》所載﹕“昔太古常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婦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這與當時生產力十分低下﹐人們不得不群居雜處以共同進行生產和抵禦自然界各種災害的原始社會形態相關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私有制的出現﹐社會形態由母系轉為父系﹐各種性禁忌(如月經禁忌﹐亂倫禁忌)的產生﹐婚姻規模日益縮小﹐形式也逐漸由群婚制轉為單偶制﹐即一夫一妻制。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一夫一妻制中﹐一夫多妻被以不同名份的妻、妾形式保留下來並加以發展﹐其目的在於確立妻、妾在家庭內的尊卑地位以維護封建禮教。

      婚姻在形式上﹐自私有制產生後曾出現過劫奪婚﹐即男性憑借武力(包括戰爭)、體力劫奪女性以成婚,但這種婚姻形式後來一般發展成假劫真婚的一種婚俗﹐至今仍保留于一些少數民族的婚禮中。主要的婚姻形式是通過媒妁的聘娶婚以及買賣婚﹐或者是這兩者不同程度的結合。單純的買賣婚是將女性視如貨物而標價出售﹐這種情況至今仍在某些地區﹐主要是貧困落後地區存在。聘娶婚一般都通過媒妁介紹進行﹐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收取聘禮﹐履行一定的婚禮形式而成婚﹐這種形式一直延續到現在﹐尤其是在不少農村地區。如果聘娶婚中的聘禮含有收受財物的目的﹐則有買賣婚的性質。

      離婚在中國古代又稱“出妻”、“絕婚”、“來歸”、“休妻”等。封建禮教規定男性可以根據“七出”提出離婚﹐但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又有“三不去”之說。對於女性﹐由於早期封建禮教的束縛不嚴﹐以及性風俗的開放﹐直到唐代﹐離婚與再嫁尚不被認為很不光彩。隨著宋明理學的興起﹐對女性貞節要求的加強﹐由女性主動提出離婚和再嫁(包括丈夫死後的再嫁)就越來越不為社會的所容。

      雖然歷代都不乏主張晚婚的人﹐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認為雖然女性在14歲﹐男性在16歲時交合可能受孕而有子﹐但身體發育成熟的年齡為女性21歲﹐男性24歲。然而由於封建社會經濟生產力對人口的需求﹐封建宗法制度對子嗣的重視﹐故早婚的現象很普遍﹐文獻記載的一般女性婚齡始于13歲﹐男性始于15歲﹐並以男性稍長于女性的婚姻為常見。

      性文藝

      性愛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舉凡音樂、舞蹈、﹐雕塑、繪畫、詩詞、戲曲、小說等﹐都包括一定數量的含有性內容的作品。這些作品或反映當時社會的性習俗﹐或追求性關係中的男女平等﹐或宣揚性享樂。在表現方式上有的含蓄﹐有的直露。從而構成中國性文化中一個豐富多采的重要側面。

      音樂與舞蹈常相伴隨﹐其中含有明顯性內容的大致可分為二類。一類出現于人們的慶典祭祀活動中﹐如在中國內蒙、青海、新疆、四川等多處岩畫中發現的古代性舞蹈形像﹐以及史料中記載的“桑林之舞”、“萬舞”等﹐屬原始性崇拜遺風。其中的音樂內容已難以稽考﹐但舞蹈的性含義多直露且誇張﹐對先民們來說﹐這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據民族民俗學調查﹐這種現象一直殘存于少數民族乃至漢族中。另一類則是追求性享樂﹐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帝王權貴皆可從奴婢或出身低微的女性中挑選姿色出眾者加以歌舞訓練﹐使成歌舞伎以供其娛樂和淫亂﹐其中最盛者﹐又莫過於歷代帝王的後宮。

      最早的雕塑與繪畫﹐如紅山文化中的孕婦裸像雕塑﹐新疆呼圖縣岩畫中的裸體男女共舞等﹐反映的是原始初民性崇拜內容。在西漢時期保存至今的文物如雕塑、壁畫、畫像磚、銅鏡中﹐有不少男女裸體或半裸體形像﹐這些人物形像有武士、奴婢、獵人、雜技和歌舞演員﹐還包括一定數量的男女野合圖﹐表明瞭當時裸體藝術的流行﹐一般認為﹐這與漢代人性開放習俗有關。從敦煌壁畫中的一些人物構圖來看﹐中國古代性開放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了隋唐。在歷史上與性有關繪畫中﹐以被稱為“春宮畫”的一類繪畫最為著名。春宮畫直接描繪男女的性愛場景﹐據傳因緣起于帝王后宮而得名。這類繪畫多以性享樂為目的﹐歷代名畫家如唐代周書、宋代趙孟府、明代仇英和唐寅等﹐都有這類畫作。但春宮畫盛行于明代後期﹐這與當時社會的享樂風氣有關﹐不僅在宮廷和官僚豪紳之家﹐連民間坊肆中也十分流行﹐其中的精品被認為技巧上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圖中人物的形、神都刻畫得十分細緻而真實。廣義的春宮畫似乎還包括反映社會性習俗的如漢墓畫像磚中的野合圖﹐民間除凶求吉的年畫﹐以及用于性教育目的的房中書插圖和雕塑等。

      中國是個詩歌的國度﹐歷代的詩詞歌賦中不乏表現男女性愛的佳作。早在先秦時期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就收集有許多感情真摯的情歌和男歡女愛的美麗詩篇﹐反映出那個時代自然、健康的兩性關係﹐故孔子曾評價《詩經》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其後﹐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離騷》、《九歌》等楚辭中﹐有對女性美的謳歌﹐對戀人眷戀之情的抒發。漢代著名科學家張衡以樂府形式寫的《同聲歌》﹐則描寫了新婚洞房中的歡樂。唐以詩盛。唐代傑出的詩人大多創作有關於性愛的詩作﹐如李白的《長相思》、杜甫的《麗人行》、白居易的《長恨歌》等﹐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階層人們的性愛生活。至晚唐以溫庭筠、韓wo為代表的“香奩體”﹐風格則大多濃絕旖旎﹐香軟纏綿﹐反映的多為當時士大夫階層的情感﹐歷史上這類詩作或被斥為“淫詞”而不齒﹐或被認為宣揚了人性和對性愛生活的追求。宋以詞行﹐在與性愛有關的詞作中﹐著名詩人陸游為追求真摯愛情﹐反抗封建禮教壓迫的佳作《釵頭鳳》。由於當時的詩受道學影響﹐“言理而不言情”﹐而詞以體載靈活﹐便於呤唱而成為士大夫們與歌姬舞女呤風弄月﹐淺斟低唱的工具﹐故兩宋的大詞家幾乎無人沒有這類詞作。或抒發愛情﹐或描寫色情﹐或表現對妓女的同情﹐其中又以柳永和秦觀為代表。遠代的文學創作以雜劇最為顯著﹐雜劇有時又稱元曲﹐性愛描寫是其主要內容之一。這一時期出現的著名戲劇家如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鄭光祖等﹐大多社會地位較低﹐創作題材偏重于民間傳說和下層人民的社會生活﹐表現的多為被壓迫和損害者尤其是女性思想感情﹐以及男女對婚姻自主的追求﹐其中許多劇目的如《竇娥冤》《西廂記》等﹐至今仍不時呈現于舞台。

      中國古代小說濫觴于六朝時期的神怪故事﹐成形于唐代的傳奇﹐盛行于明清兩代。唐人傳奇涉及性愛者﹐內容多為肯定婚姻自主﹐強調愛情專一﹐宣揚人性與享受性歡樂﹐其中以大詩人元稹的《鶯鶯傳》最負盛名﹐元代時以此改編為雜劇《西廂記》﹐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中國古代的性文學﹐尤其是性小說﹐以明代《金瓶梅》為典型。該書借《水滸傳》中人物西門慶演義﹐通過描寫這個惡霸士豪罪惡淫溢的一生﹐揭露了明代中國社會的種種病態﹐極具社會批判意義﹐但由於書中以自然主義筆法﹐直露地描寫出西門慶及其妻妾等各色人物的性生活﹐自問世即被列為“淫書”而遭禁﹐至今仍不能足本發行。自《金瓶梅》後﹐明清之際還出現了一批如《歡喜冤家》、《肉蒲團》之類的色情小說,其思想性及藝術價值皆不足與《金瓶梅》比肩。清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它通過對一青年男女愛情悲劇的敘述﹐刻畫了一個封建大官僚家庭的興衰﹐並進而聯繫著廣闊的社會背景﹐展示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規律。從性學的角度分析﹐書中充滿對純真愛情的歌頌﹐對醜陋的性現象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對性心理、生理的一些準確描述。

      房中術

      中國古代對性問題的探討與實踐總結被稱為房中術﹐相當于現在的“性學”(參見拙著﹕中國古代房中術概論﹐《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6.2)。早期文獻多稱之為“陰道”、“房中”、“房內”﹐唐代文獻中即記有“房中之術”﹐後世簡稱為“房中術”﹐含義偏重于性行為﹐後世則多以此指整個中國古代性學。房中術孕育與成形于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至秦漢之交這段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性學﹐也是最為完備的古代性學。西漢早期﹐《漢書.藝文志》即將其歸入醫學範疇﹐屬當時醫學的4個分支(醫經、經方、房中、神仙)之一﹐後世皆依此而行﹐除道教典籍中收錄有一些關於性修煉(有時也稱房中術)的文獻外﹐有關房中術的具體內容基本上都在醫書中。兩漢隋唐時期是房中術最為活躍與發展的時期﹐出現了一批新的房中術著作﹐內容上也有一定的發展與豐富。這一方面與當時開放的性習俗有關﹐另一方面得益于當時道家(教)方士的盛行。許多道家(教)著名的房中家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又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家。但道家(教)方士以房中術為手段﹐追求得道成仙的企望﹐只能滿足封建統治者既要縱慾﹐又想長生的需要﹐卻阻礙了房中術的健康發展。宋代以後﹐理學興起﹐儒家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封建禮教使房中術受到扼抑﹐舊的房中著作流傳受阻﹐新的難以出現﹐醫學祇得從養生、生育的角度探討房事﹐而恥于正面談論性行為﹐因為“辭太近褻”。故房中術呈衰落之勢﹐在清代最嚴厲的性禁錮之中幾近絕跡。從學術上看﹐房中術的衰落也與其自身的局限有一定的關係﹐當因時代的限制而缺乏先進的科學實驗手段時﹐則只能止于對性行為詳盡的觀察和描述。目前﹐古老的房中術已與當代性學相結合﹐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總之﹐擁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有著豐富多采而又難以盡述的古代性文化﹐相較于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區﹐既有文明、開放、先進的時期﹐又有愚昧、落後和禁錮的時期﹐本文僅就此舉其大要于上。
────────────────
簡體字原稿來自: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