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通訊
   作者:朱自清
   文件: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http://folkdoc.com/

       

聖陶兄:

       這一回說給你我們過西比利亞的情形。

       平常想到西比利亞,眼前便彷彿一片莽莽的平原,黯淡的斜陽照著,或者凜冽的北風吹著,或者連天的冰雪蓋著。相信這個印象一半從《敕勒歌》來,一半從翻譯的小說來﹔我們火車中所見,卻並不如此驚心動魄的──大概是夏天的緣故罷。荒涼誠然不錯,但沿路沒有童山,千里的青綠,倒將西比利亞化作平常的郊野了。只到處點綴著木屋,是向所未見。我們在西比利亞七日,有五天都下雨,在那牛毛細雨中,這些微微發亮的木屋是有一種特別的調子的。

       頭兩天是晴天,第一天的落日真好看﹔只有那時候我們承認西比利亞的偉大。平原漸漸蒼茫起來,它的邊際不像白天分明,似乎伸展到無窮盡的樣子。只有西方一大片深深淺淺的金光,像是一個海。我們指點著,這些是島嶼﹔那些是船隻,還在微風中動搖著呢。金光炫爛極了,這地上是沒有的。勉強打個比喻,也許像熊熊的火焰吧,但火焰究竟太平凡了。那深深淺淺的調子,倒有些像名油畫家的畫板,濃一塊淡一塊的﹔雖不經意,而每一點一堆都可見他的精神,他的姿態。那時我們說起“霞”這個名字,覺得聲調很響亮,恰是充滿了光明似的。又說到“晚霞”﹔“晚”的聲調帶一些冥沒的意味,便令人有“已近黃昏”之感。L君說英文中無與“霞”相當的字,只能叫做“落日”﹔若真如此,我們未免要為英國人悵惘了。

       第二天傍晚過貝加爾湖﹔這是一個大大有名的湖,我所渴想一看的。記起郭沫若君的詩裡說過蘇武在貝加爾湖畔牧羊,真是美麗而悲涼的想像。在黯淡的暮色中過這個寂寞的湖,我不禁也懷古起來了。晚餐前我們忽見窗外很遠的一片水,大家猜,別是貝加爾湖吧?晚餐完時,車已沿著湖邊走了。向北望去,只見渺渺一白,想不出那邊還有地方。這湖單調極了。似乎每一點都同樣地平靜,沒有一個帆影,也沒有一個鳥影。夜來了,這該是死之國吧?但我還是坐在窗前呆看。東邊從何處起,我們沒留意﹔現在也像西邊一樣,是無窮的白水。車行兩點多鐘,貝加爾湖依然在窗外﹔天是黑透了,我走進屋內,到底不知什麼時候完的。

       有歐亞兩洲交界處,有一段路頗有些中國意境。綿延不斷的青山與悠然流著的河水,在幾里路中只隨意曲了幾曲。山高而峻,不見多少峰巒,如削成的一座大圍屏。車在山下沿著河走﹔河岸也是高峻,水像突然掉下去似的。從山頂到河面,是整整齊齊的兩疊﹔除曲了那幾曲外,這幾里路中都是整齊的。整齊雖已是西方的好處,但那高深卻還近乎中國的山水詩或山水畫。河中見一狹狹的小舟,一個人坐著緩緩地划槳,那船和人都是灰暗的顏色﹔這才真是中國畫了。

       車中一間屋睡四個人,而我們只有三個。上車時想著能老佔著一間屋就好。但晚上便來了一個女人,像是做工的或種地的。她坦然睡了上鋪﹔這在國內是不會有的──我們不但是三個男人,並且是三個外國人!第二天她下車了,來的是三等車中唯一的紳士﹔他大概因為晚上我們出入拉門,擾他清夢,下一天搬到別屋裡去。以後來的是兵,兵,兵!我們都說與兵有緣分呢。最後來了經濟學博士,他的名字,我還記得,是約瑟,是玩紙牌時要按名記分,他告訴我們的。從前來者都只說俄國話,我們偶然也能答應一兩個字﹔是從萬國臥車公司的指南上學來,如“不”“三個”“多少”之類。“不”字用得最多,伴著的是一搖頭。這自然乾脆不過,但往往從此打斷了談話﹔到這地步,那一位大概不是站在門外窗口去看風景,便是閉上眼睡覺。這位約瑟君卻不同,他除俄國話外,自己說還懂得法文﹔LH兩位都懂法文,我們立刻覺得屋裡更有意思起來了。

       但約瑟君的法文卻實在不夠用,他只能說些單字。LH兩位應付得很費力,可是他愛說話極了,老是支支節節地談下去。他告訴我們,俄國報說漢口黨人燒了美孚煤油公司﹔又問起好幾個中國人的名字。難為他記得住這些名字!有一個下午,他拿了紙筆,畫了地圖,和我們議論天下大事。他說俄國從美國買機器,而賣糧食給它﹔中國從美國買糧食和日用品,白讓它賺了錢去。他在地圖上點了幾點,寫著,“血!”“血!”說中國只能將血滴給美國,沒有別的。他似乎以為中國全然美國化了,這樣東西也問“亞美利加?”那樣也問“亞美利加?”甚至我送他一包香片,也問“亞美利加?”我們趕緊說“中國,”“中國,”才收下了。

       他又問我們什麼黨。我們三個都不在黨﹔他奇怪極了,指著胸道,“我──博士──共產黨!”指在他身旁的朋友──也是經濟學博士──道,“他──博士──共產黨!”他喜歡喝酒,常和他的朋友上飯車去喝。也邀過我們兩三次,總說,“同志──啤酒,”一面指著飯車那方面。我們都謝了。最後他似乎不大好意思,指點著道,“我──布爾喬──你們──普羅利特利亞特!”他又常指著他的衣服道,“不好看──俄羅斯﹔”指著我們的道,“亞美利加!”(兩三天後在另一車上和一個十八歲的俄國工人談話,一位高麗人給翻譯。這是個天真爛漫的工人,他的衣服比我們粗糙多了,可是比我們貴多了。他露出羨慕的顏色,但我想起約瑟君的話,倒有些羨慕他們。)他是個和藹的人,很幫我們的忙。快到莫斯科時,他一面剝著松子,(沿路見俄國人吃松子的甚多,一粒粒地摘下來磕著,似乎比磕瓜子有意思)一面告訴我們他有妻有子,現在家裡等著他呢。又指著遠處,說他夏天和他們住在城外,天涼了才搬進城去。下車後他還特地到窗前來和我們揚手作別。他是黑頭發,紫臉膛,繞腮胡根子﹔他說他現在是一個經濟雜志編輯人。

       本該下午兩點到莫斯科﹔誤了五點鐘,到時天已全黑了。去波蘭的車就要開﹔滿心想看看莫斯科,卻只見一片黑夜,我只得帶著最大的失望上車走了。第二天下午在波蘭換車上巴黎去。晚上到飯車吃飯,侍者穿著小禮服,鞠著躬和客人說話,客人也大都換上整齊的衣服端端正正坐著,與俄國飯車空氣大不相同。我漸漸有些拘束起來了。

弟自清,
十一,一五,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