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詐
   作者:劉墉
   文件: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http://folkdoc.com/

       

      
第一部
    我不是教你詐,
     是教你看清世事。
     免得你被賣了,
     還在幫人數鈔票!
第二部
     我不是教你詐
     是教你認清人性。
     不可因為他們的好,忘了他們的壞;
     不要因為他們的惡,忘了他們的善。

      
第一部

打聽人機的人,易招人怨。
泄漏天機的人,易遭天遣。

      好個知心朋友

       “可是我菜都買好了……好吧!謝謝……再……”小英的“再見”還沒說完,對方掛了電話。許久,許久,她呆坐著,電話還在手裡,發出嗚、嗚的聲響,在這個已經空了的辦公室裡,顯得有點刺耳。

       “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一雙手伸過來,幫她掛上了電話,抬頭,是新來的唐小姐。

       “沒什麼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麼還沒走?”

       “急什麼?有什麼事等我回家辦?家又不像個家。還不如在辦公室,覺得充實些。”

       小英抬抬眼角,看了看這位已近中年的女人,大家都說她不好惹,可是,她卻看到一種落寞感,一種和自己相似的落寞。看到別人也有的落寞,倒使小英放鬆了,甩甩頭髮,一笑﹕

       “要不要一塊兒出去吃晚飯,我請客!”

       沒人知道今天是小英的生日,除了“他”。當然!現在又多了個她——唐小姐。

       一直到喝咖啡,她才說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沒想到,唐小姐一點也沒驚訝,只是淡談一笑﹕“我的生日,也常是這樣過的。他,總有事,總是突然打個電話說抱歉,害我對著一桌做好的菜,和插好的蠟燭,掉眼淚……。唉!有什麼辦法?跟別人分……”

       小英愣了。赫然發現,眼前這位唐小姐,竟像是一面鏡子,立在眼前,讓她看到自己。

       忍不住的淚水,突然一串串地滾下來。趕緊拿餐巾去擋,還是被唐小姐看見,焦急又關心地問﹕

       “你怎麼了?什麼事讓你傷心。難道……”

       小英的心防崩潰了,多少年來,從不曾對人傾吐的秘密,如同滾下的淚水般,全湧了出來。

       說完了,已是深夜,唐小姐開車,送她到家門口,這也是小英從沒經驗過的,不管多熟的同事,她都不曾把人帶回家,這是她和“他”的秘密,不能讓人知道。

       但是,今天,不!今夜,她覺得好輕鬆,覺得終於遇到一個跟她有著同樣痛苦、同樣煎熬的人。發覺自己不再孤獨。

       唐小姐一夕之間,成為她最要好的朋友。只是,她不了解,為什麼其他同事,漸漸對她露出奇怪的眼光。有時候,桌上的電話才響,她感覺得到,幾十雙眼睛都在看她,聽她。

       終於有一天,馬小姐偷偷對她說﹕

       “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實,你不該講,大家同事六、七年,你都沒說,為什麼唐小姐才來,你就告訴她了呢?那又是個大嘴巴,到處吹牛,說她知道你的私事。”

       “可是她,她也一樣……”

       “她也一樣什麼?跟你一樣愛上了有婦之夫?那才是笑話呢!她今年初才結的婚!”

       小英忍不住地衝到唐小姐面前,低聲狠狠地問﹕“你為什麼把我的事跟別人說?你明明才結婚,又為什麼要騙我?”

       唐小姐緩緩地偏過頭來﹕

       “哎呀!交朋友嘛!我看你好傷心,八成是那麼回事,編個故事讓你舒服點。”又是淡淡一笑,“何況,我不編那個故事,你也不會告訴我你的故事啊!”

       (想一想)

       某日,有個學生到我工作室來,一進門就問我的生日,然後興匆匆地掏出個掌上形的小電腦,把我的名字和生日打進去,接著電腦的液晶熒幕上,就顯示了一大堆“天格、地格、人格”之類的數字,以及我的“命盤”。

       學生一行行念著,念一段,就問我準不準?

       我笑著罵她,什麼不學,學算命。她居然一白眼,

       “老師!你知道嗎?我用這個小電腦,不知交了多少朋友,辦成了多少別人辦不到的事。踫到陌生人,我只要拿出小電腦,問他要不要算算,就立刻知道了他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接著,管它準不準,準的他點頭,不準的他搖頭。沒兩下,我把他祖宗三代,一家人口,全弄清楚了。而且,”她神秘兮兮他說﹕“老師!你要曉得,當一個人把他的秘密告訴你之後,他就會對你特別好,這就是我的高招哇!”

       從我這位學生的活,和前面的那個故事,我們知道,要跟一個人建立特別親密的關係,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分享他的秘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們會使用各種手段,他們可以為你算命,為你填表,為你做心理測驗的遊戲,也可以用他們的秘密來交換你的秘密﹕甚至用“假秘密”換你的“真秘密”。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每個人在對你說出他的秘密之後,都可能不心安。因為他不敢確定,你是不是會把他的秘密說出去。

       於是,最簡單的方法,他也要求你說出你的秘密。這就好比黑社會。對新加入的分子,為了證明忠誠,要他去執行一個任務,或在械鬥殺人時,把槍交給新手,叫他“補”那是要命的一槍。

       照做了,就是共犯,從此便脫不了身。

       同樣的,如果別人對你說出秘密,也交換了你的秘密,你就要小心了。如果你說出他的,他就會說出你的。

       如果事情真這麼單純倒好了,問題是,如果你不過去“補”一槍,又如果你不願說出自己的秘密,或者你真是沒什麼秘密好說,只怕你也要倒楣,那一槍可能就落在你的頭上,就算對方沒有槍,能立刻對付你,在他心底,總會對你懷一份戒心,覺得你抓住了他的小辮子。有一天,發生戰亂,他手上真有了一把槍,遇到你,那把槍很可能舉了起來。

       所以,我們要知道,不論對別人說自己的秘密,或去聽別人的秘密,那沒什麼好處,你可能有“短利”,也可能有“長害”,何況在秘密傳遞的過程中,又會產生許多副作用。
(請接著看下面的故事。)

      【方太太的秘密】

       “方大太最近情緒好像不怎麼好。”

       幾位平常一塊買菜聊天的太大,私下議論紛紛,會不會是方先生出了軌?可是,大家每天晚上七點鐘,還是準時聽見方先生關車門的聲音。

       再不然,是方太太的小女兒生了病。可是,三歲多的孩子,長得又白又胖,天天在門口跑來跑去。

       也許是方太太得了病?不!李太太最近才跟她一起去檢查過身體,據說心臟功能的“跑步機”.方太太不但跑滿分,而且跑了一百三十分。醫生說她十年都不會得心臟病呢!

       可是,方太太為什麼這樣悶悶不樂呢?

       “唉!李太太,你跟她比較好。你去打聽打聽好不好?”大家偷偷推李太太出馬。

       從那天開始,李太太就有事沒事往方家串。只是,不論李太太直著問,或旁敲側擊,方太太都說沒事。

       這一天,兩人正聊天,方太太的小女兒,光著上身從裡屋跑出來,一轉身,李太太嚇一跳﹕

       “怎麼?她好像背上流血了。”

       小丫頭沒聽見,一溜,又進了裡屋。方太太他好像沒看見,繼續鉤她桌巾。

       “不對呀!”李太太推推方太太﹕“我剛才看見,你女兒背上好像有一大片紅。”

       “沒什麼!沒什麼!”

       才說著,小丫頭又跑了出來,李太太再定睛看,真是流血了,站起身要過去抓孩子,卻被方太太一把攔了下來﹕

       “告訴你好了!既然你看到了。我女兒背上,從出生就有一大塊原砂紅的胎記。醫生原來說,過兩年就會自己消失。可是,現在過三年了,一點都沒退。最近醫生改了口,說那是永久的胎記,要跟我女兒一輩子了。”嘆口氣﹕“我最近就為這事不開心。想想,一個女子,背上長那麼大的胎記,遠看,真以為流血了。以後怎麼穿露背裝?搞不好,丈夫還會嫌,我是為她操心……”話說一半,抓了抓李太太的手﹕“這事可只有你曉得,別人是不知道的,你可不準出去亂說,否則就不夠朋友了!”

       “你把我想成什麼多嘴婆了?”李太太臉一整﹕“我半個字都不會說。”

       快說!快說廠眾家太太圍著李太太,非叫她吐出實情不可。

       “我是知道了!也不是她先說的,是我自己知道的。”李太太倒夠義氣﹕“但是,我答應她,不說。”

       “說一點嘛!說一點嘛!”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你推一把,我推一把。“我們都是她朋友,讓我們也關心一下好不好?”

       “不能說就是不能說!好吧!我說一點點,是她孩子的事。”李太太雙手一揮﹕“到此為止,以下,我誓死也不奉告!”

       沒過兩天,大家買菜時又踫上了,正巧方太太也牽著她的小女兒。

       大家一起走回巷子。可是,這次跟往常不一樣,嘴上聊的雖然是菜價,幾個太太的眼睛卻在方小妹妹的身上打轉。

       “你們為什麼一直盯著我女兒看?”方太太把女兒拉到身邊,滿臉孤疑地問﹕“李太太說了什麼?”

       “沒什麼!沒什麼!不信明天你踫到她,可以問,她什麼都沒說,只是說你女兒……”

       “說我女兒怎麼樣?”方太太突然火冒三丈﹕“這個混蛋!我女兒身上長塊胎記,干她屁事?我非找她算帳不可!”

       (想一想)

       看完這個故事,請問﹕

       方太太的秘密,是誰說出去的?

       是李太太說?還是方太大自己說的?

       在方太太心中,又認為是誰說的?

       這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

       我們要知道,這世界上是無所謂“一部分秘密”的。人們似乎有個天性。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就想要挖出全部。

       所以,當你泄漏自己或別人的一部分秘密時,也等於泄漏了全部。

       更糟糕的一件事,是當一個人把他的秘密告訴你的時候,只要他聽說“你講了秘密的一小部分”,就會假設你透露了全部。

       而人們又有個特性,是喜歡把他聽到的一小部分,在眾人面前炫耀,吹噓自己知道得更多。

       正因此,在西方社會,許多公司主管和一般職員的餐廳是分開的,這絕對不是有階級觀念、而是為了避免在用餐時,主管之間的對話,被職員聽到,再斷章取義地去傳播。

       即使在一起用餐,主管也盡量不跟下屬同桌,即使同桌也絕不談公事。道理很簡單,想想,如果你是個小職員,今天中午居然跟老板同桌吃飯,你回辦公室能不說嗎?你說的,如果涉及公事,即使知道的只是片段,只要講的確有其事,別人會不猜想你知道得更多,而催你多講一點嗎?你為了炫耀,又能不加油添醋嗎?

       許多耳語或不必要的紛爭,就因此產生了。

       從另一個度來想前面的故事﹕

       如果方太太不那麼急性子,只因為別人說“李太太提到孩子”,就以為李太太“全說了”,而且自己全盤托出。單憑李太太講的那一句,大家又能知道多少?

       由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

       如果你不幸聽到別人的秘密,對方在這世上只告訴了你,又叮囑你不能說,你就要真正做到“一字不說”!

       如果你發現別人知道了你的秘密,千萬要忍;因為別人很可能只是猜測,或只知道極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可千萬別成為“真正說出來的那個人。”

      【王老虎上任】

       記住,這世界上許多人會問你對第三者的看法。他的目的,可以是調查,也可能是“套你的話”。當你發現別人來套話的時候,一個字也不能說。

       至於在一般閒談間,如果你發現對方要批評與你相關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把話題帶開,或暗示對方,你的“關係”。

       否則,對方的批評一出,如故事中的,那許許多多的副作用,就會產生了。

       總之,能不傳話,最好不要傳話;能不套話,最好不要套話。能不涉入“背後的批評”,最好不要涉入。讓自己像沙灘,多大的浪來了,也是輕撫著沙灘,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丟臉有理】

       秀英今天一進門,臉色就不好,皮包往沙發上一摔,坐在那兒,悶不吭氣。

       “怎麼了?”小王輕聲細氣地靠近。

       “怎麼了?”秀英別過臉去﹕“問你自己!”這一開口,氣是更大了,一下子滿臉脹得通紅。

       “你今天真是讓我丟夠了臉,當著一大堆同事的面,我真想找個洞鑽進去。”

       “我跟我們處長,到你公司參觀,怎麼會丟你的臉呢?”小王一頭霧水﹕“正因為我是處長面前的紅人,他才會帶我去,他怎麼不帶別人呢?而且,你要想想,處長不去別的廠參觀,為什麼專找你們工廠,還不是我介紹的?”小王也愈說愈有氣﹕“你們工廠,從上到下,如果做成這筆生意,應該感謝我,也就是感謝你才對,怎麼反而說讓你丟臉呢?”

       “當然丟臉!”秀英轉過臉來﹕“你還沒去,我就跟老板和同事說了,說你是我同系的學長、高材生,也是這方面的專家……”

       “你說的沒錯啊!”

       “錯大了!”秀英一瞪眼,突然低下頭,掩著臉哭了起來﹕你跟在你們處長旁邊,一副一問三不知的樣子,明明你最懂的機器,根本可以由你來介紹,你為什麼不說話,還不斷問你處長。他懂個屁!”

       “他懂個屁?”小王停一下,居然笑了起來﹕“他也是學這個的,就算過時了,他總是處長啊!”

       (想一想)

       以上這兩個故事,我故意只講一半,留下結尾讓讀者猜。

       何助教確實是個聰明的年輕人,他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問題是,“聰明”包括的不僅是知識、反應,更應該包含處世的智慧。

       年輕人失敗,常敗在不知道及時表現自己,也常敗在過度表現自己。愈表現,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別人的存在。

       相反地,那個以幕僚姿態,站在長官身後,默默耕耘,不顯示自己的小王,則懂得了做人的三昧。故事中,小王說得很明白﹕“他(處長)也是學這個的。”

       如果處長完全是外行,由小王這個內行代力解說,絕對是當然的事。但是,當自己的主管也是內行人的時候,小王搶在前面說話,不但是搶風頭,而且表現了“我比你內行”的氣勢。

       推銷員都懂得一種說話技巧;明明知道對方並不懂,卻說。

       “相信您一定是內行,知道……”然後,把自己要推銷的觀念說出來。這樣做,要比說“你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因為前者表現的是同意,是同一立場,也是尊重;後者表現的,是假設對方不懂,需要人指點。

       人人愛戴高帽子,當然前者的說法最討好。

       此外,人都喜歡表現,每個懂一點的人,都自以為是半個專家;而每個專家,都希望自己是專家中的專家。有什麼情況,會比在一個專家面前,表現得更專家,造成場面更尷尬呢?

       我曾親眼看見,一位“大師”帶著徒弟參觀書法展,站在一幅草書前,大師搖頭晃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下去。突然,有個字寫得太草了,連大師也認不出來,正左想右想的時候,徒弟卻笑道﹕

       “不過是個“頭’髮的‘頭’罷了!”

       當場,大師就變了臉,怒斥道﹕

       “輪得到你說話嗎?”

       那徒弟犯的錯,就是“在老師面前,表現老師”,問題是,那畢竟是他老師啊。

       談到這兒,我們也常在學術界,聽見研究生抱怨﹕“某教授發表的論文,根本多半是我寫的。他只是定個題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後來掛他的名。”

       這種實情是不少,但我們也要想想,當那個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幫他的教授作研究呢?

       有一些“倫理”是長期發展出來的,看似不合理,其中卻有一定的道理。

       “一將功成萬骨枯”,小兵可以說“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仗是我們在打,為什麼成名的都是將軍?”

       當他說這句話時,應該想想﹕

       第一,哪個將軍不是從下層升上去的?

       第二,當仗打敗了,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絞刑台的,是那些將軍戰犯,為什麼不是殺人的小兵?

       我曾經看過一個博士論文口試之後,指導教授對通過口試的學生,很客氣他說﹕

       “講實在話,這方面,你研究這麼多年,你才是專家,我們不但是在考你,在指導你,也是在向你請教。”

       學生則再三鞠躬說﹕

       “是老師指導我方向,也給我機會,沒有這個機會,我又怎麼表現呢?”

       在這兒,我特別要對初入社會的年輕朋友強調,這個社會好像許多果園,當你進去,果園的主人可能說﹕“好!那片地,交給你種!”

       當你種出最豐碩,甚至遠超過果園主人以前種出的果實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是誰讓你進來,又是誰給你這塊地。

       我們自鳴得意的時候,千萬不能忘本。

       當然,人際之間的進退,是有很大技巧的,有些技巧近於不合理,甚至可以稱為技巧。

       譬如,當古代皇帝御駕親征的時候,即使正與敵人對陣的將軍,可以一舉把敵人擊潰,不必再勞動皇帝,但是只要聽說御駕要親征,就常常按兵不動。等著皇帝來,再打著皇帝的旗子,把敵人征服。

       這按兵不動,可能姑息養奸,讓敵人緩口氣,而造成很大的損失,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把他打下來呢?

       此外,御駕親征,勞師動眾,要浪費多少公祿?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煩,皇帝豈不更高興嗎?

       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甚至錯得可能有一天莫明其妙地貶了職,甚至掉了腦袋。

       你要想想,皇帝御駕親征是為什麼?裡面難道不存有“好大喜功”嗎?他會不會根本知道敵人已經馬上要投降,才御駕親征。他不是“親征”,是親自來“拿功”啊!

       拿功給誰看?

       給天下人看!給萬民看!

       看!皇上一出馬,頑敵就俯首稱臣了。

       所以就算皇帝只是袖手旁觀,由你打敗敵人,你也得高喊“吾皇萬歲萬萬歲!”都是皇上的天威,震懾了頑敵。

       這樣說,有錯嗎?

       也沒有錯。因為你的將軍銜,是皇帝給的。你的大軍也是皇上派的。飲水恩源,還是皇恩浩蕩。

       說了這許多,有些事真令人疑惑、教人心寒,但這是真實的社會,真正的“人性”與“人情”,我不能不說,你不能不懂。

       對了!前面兩個故事的結尾——

       何助教後來考自己系裡的研究所,居然沒考上。主任常冷嘲熱諷,何助教最後出了國。

       秀英的工廠,果然拿到了訂單,小王後來還當了處長。

      【疫苗醜聞】

       送禮,有個原則,就是看對象。生活上短缺的朋友,你最好送他有實值的禮物;生活優裕的人,你可以送個有情趣的東西。

       送禮,就是表示敬意、表示禮貌、表示尊重。

       對方是怎樣的身份,你再送怎樣的禮。怎樣的禮,也正可以表示受禮者在送禮者心中的份量。

       相對地,有多少能力,送多少禮。如果你沒有那個份量,那心胸,就不要勉強自己。因為,如果送禮顯示了你的“優越感”或讓對方感到“自卑”,都失去了送禮的意義。

       記住﹕送禮是大學問,不但要送得“對”,而且要送得巧”。

       “實用”不等於“情意”;“價值”不等於“重量”。

       你即使送東西幫助人,也一定要把對方的面子作足。

      【舉起來,扔下去】

       在人生的戰場上,永遠要記得﹕

       魚不能離開水,如果你靠群眾起家,就不能離開群眾。如果你靠某樣專業起家,最好不要被“調離”你的專業。即使被調開,也要保持聯繫,不能落伍。

       當然,你也可能是了不得的大才,能從九死一生的戰役中凱旋。那時候打倒奸小.而獲“黃袍加身”的,自然是你。

      【眾“妄”所歸】

       記住!我們不必去假設人人都是壞人。但要知道,這世上不合理的好處,是不能拿的。不合理地去信任別人,是危險的。即使你因此得到好處,也可能是不道德的。
────────────────────
跟主子穿一條褲子打出天下的臣子,常第一個被殺掉。

      【小石變法】

       自從小石成為董事長的特別助理,各單位的主管都緊張了起來。因為隨時一通電話,就可能忙得雞飛狗跳,稍稍反應慢一點,小石自己便衝了下來。

       畢竟是留美的企管博士,雖然年紀不過三十出頭,辦事效率可了不得,進公司沒多久,把每個單位全搞清楚了。

       當然搞清楚也就有了麻煩,不見那張經理、王經理,分別卷了鋪蓋嗎?前一天小石才在他們的單位轉一圈,翻了翻本子,第二天居然就發現了免職通知。

       從小石進來,原來已夠精明的董事長,更是如虎添翼,事事能洞察機關了。

       當然董事長也真了不起,雖然受的教育不多,但是知人善任,所以公司能由當年一個廠長,加上管會計的華小姐,和幾個工人,發展到今天上百人的大規模。人人都說廠長沒有華小姐,不可能財務抓得這麼穩,華小姐若不是把命賣給了公司,也不可能拖到今天仍然未婚。

       小石跟董事長非親非故,還不是一次面談,就得到那麼大的權力!董事長的道理很簡單﹕

       “時代不同了!需要用現代方法與觀念來管理,才能經得起考驗,聘個外來的年輕人,沒有舊的瓜葛,做事放得開手,也顯得客觀。”

       幾乎每次主管會議,董事長都要當著大家夸小石,說要由小石幫他,為公司做一次全面的整頓,改善公司的體質,衝得更高更遠。

       小石的評估計劃終於出爐了,所有的主管都屏息以待,看看要怎樣“變天”……。

       “在了解每個部門的作業之後,我覺得公司需要全面電腦化、透明化,把所有的資料全部輸入電腦。要查那批貨,那筆帳乃至估價的細節,一按鍵就清清楚楚地出來,既增加了效率,減少了人情干擾,又可以防止舞弊!”

       小石把一份厚厚的計劃書,交給了董事長﹕

       “上面寫得很詳細,連電腦的容量、機型,都做了評估,花不了多少錢。您只要交給採購部門,找人估價就成了,到時候我會協助安裝,並教大家使用………”

       “好!好!好!我來看看!”董事長頻頻點頭,又轉過身﹕“華小姐,你也研究研究!”

       一個月就能辦妥的事,居然拖了近半年。難道董事長和華小姐要研究這麼久嗎?不過每次開會;他必定豎起大拇指,大聲說﹕

       “石博士這個計劃真是太偉大,太偉大了。哈!哈!哈!我愈看愈佩服,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大家都猜到小石很快會升到一級主管,果然董事長在會議上宣佈了這個消息﹕

       “石博士留美多年,我們公司應該積極借重他的才能,以開拓海外市場,所以我決定設立美國辦事處,請石博士擔任駐美代表。同時為了使他能無後顧之憂,公司要為他在美國買一棟房子,全家的機票。搬家和子女的教育費,全由公司負擔。”

       多麼優厚的待遇啊!人人都露出羨慕的眼光。

       只是公司的全面電腦化,要由誰來負責呢?

       “我正在研究”每次有人問,董事長都這麼說﹕“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想一想)

       許多人讀這個故事,都會說小石功高震主,董事長為了讓他遠離權力中心,所以把他外放。

       實際故事中的功高震主,並不合於功高震主的“狹義”解釋。狹義的功高震主,是當臣子的功勞太高、權力太大時,有將“主”推翻,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使“主”為之震動,而不得不將這個強臣除去。

       至於功高震主的“廣義”解釋,就複雜多了,最少我們可以歸納成以下兩種﹕

       一、對主的了解大深,或因為與主太熟,恃寵而驕,造成“功高震主”。譬如歷史上許多幫助草莽出身的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後來沒有好下場。不見得因為他們可能奪權,而是因為當“主”成為了所謂“真命天子”時,在萬民眼中,他是龍;在當年穿同一條褲子的老伙伴眼中,仍然是普通人。

       做了龍的主,是無法忍受被看為凡人的,所以那些不知道跪在地上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老朋友,便要被一一除去。

       而且為了避免世人責怪他不念舊情地殺功臣,往往要羅織大的罪名,以便堂而皇之地下手。又因為這些老臣,有許多班底,凡不歸順,甚至敢挺身說話的,也可能被一併除去。

       這種情況也常發生在夫妻之間,許多由貧苦環境中奮鬥出頭的夫妻,不能白頭偕老,是因為當昔日的貧賤小子,成為眾人偶像時,在他老婆的眼中,卻仍然是個平凡人。當世人都認為他的學問浩如煙海的時候,在妻子的眼中,卻一清二楚,知道他不過讀了那幾本書。當他在餐桌上高談闊論時,坐在旁邊的妻子卻心中暗笑,丈夫談話的內容,她已經聽了幾百次。

       於是當有一天那成功的男人,遇到崇拜他的女子,再與常冷言冷語,傷他自尊心的妻子相比時,極可能放棄糟糠之妻。

       二、因為做事的方法太直,可能對主造成傷害,以致震主。譬如一個草莽英雄革命成功,為了建立秩序,他需要良好的司法制度;也為了表現興利除弊,去除舊社會的腐敗,他必須整肅貪污。

       這時候,他要面對許多困難。其中包括幫他革命的老朋友,這些老朋友很可能正是貪污者,他們自然成為阻力。為了表現大公無私,做“主”的,常不得不對老朋友開刀。

       接著的問題,是“主”本人,或他的家族,也可能有不法的事,當司法和監察制度真正建立時,他自己也難逃被調查的命運,這時做主的,便不得不放緩原有的步子,甚至到頭來成為改革的阻力。

       又譬如某廣大違建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集中力量支持某民意代表當選,但是當那個代表真正進入議會,為了政治良好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可能漸漸改變原來反對拆除違建的立場。於是在下次選舉,違建戶們大力制肘,使他落選。此處的“主”是違建戶,那功高而不聽使喚的,則是他們原先選出的民意代表。

       小石的功高震主,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改革。起初雖然對董事長有利,但到後來,卻可能因為使公司太“透明化”,造成對董事長有害,而遭到“外放架空”的命運。

       整個歸納起來,我們要知道﹕

       一、當共事的老伙伴,突然之間發達得近乎神化的時候,他會由於總聽見別人讚美,而有些騰雲駕霧。這時如果你發現他不再是原來能“察納雅言”的老朋友,再不然早早拆伙、離開他。再不然,恐怕你就也得跟著眾人拍馬屁。

       相反地,如果過速成功的是你,便應該時時檢討,自己是否犯了“自以為神”的毛病,因為這常是造成人“富不過三年”或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做一個“主子”,如果沒有主子的格局,在今天,是很難長久的。

       二、在主子的眼中,臣子是他的工具,法律也是他的工具,除非他有天下為公,或以“法治”而非“人治”的觀念和心胸,那工具對他有利時,他會重用;無利時,他就要除去。

       中國有句成語——“芳蘭當戶,不得不鋤”,正是這個道理,如果那芳蘭不是長在門前,而是生在窗前,不但不會被鋤。反倒可能被“供養”。

       所以如果你自認是芳蘭,卻不能為上司重視,甚至被視為眼中釘時,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當了戶”,是不是擋了路!”

      【牛馬逃亡記】

       這個世界上,很難說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敵人。

       當原來的“互利”變成“互害”,在利益上有了衝突,則原來的朋友可以變成敵人。

       當原來的“敵對”,變成“共榮”在利益上可以結合,則原先的敵人可以成為朋友。

       你在批評任何人之前,都應該想想,是他這個“人”與你對立,還是因為他今天的職位和立場,使他不得不與你對立。進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這個工作,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

       這就是所謂”對事不對人”!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良知,每個人也都有眼睛會看、耳朵會聽。一個人似乎沒有良知,也似乎不看不聽,很可能不是“他”的原因,而是因為他處的“位置”。

       一個成熟的人一定要知道——在看別人立場的時候不可忽略那個“人”。絕對不要用立場否定“人”,或否定“人性”。

       因為有一天,你也可能換成對方的立場。如同前面故事中的小牛和小草,你原來的朋友,一下成了敵人;你原來的敵人,又一下子成為了朋友。

      【等到這麼一天】

       你絕不要以為站在今天職位上,所獲得的推崇,當你換了職位,依然能夠保有。當你在大公司工作順意,似乎外面廠商、客戶都對你奉承有加、形同兄弟的時候,你千萬不可樂昏了頭。甚至想,如果我跟老板鬧翻了,自己出去另立門戶,大家都會跟著我走。

       據統計,客戶跟業務跳槽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因為﹕

       第一,原來的廠,已經合作很久,既然沒出問題,何必自找麻煩換地方。

       第二,原廠的老板也是老交情,甚至交情遠在那跳槽的業務之上,何必為個部屬得罪老朋友。

       第三,許多人認廠不認人。如同貓常常認屋子不認主人一般。這是一種人性。

       第四,做老板的常向著做老板的。他下意識也不會願意跟著對方老板的叛徒跑。何況這樣做,會給自己手下,留下壞榜樣。所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何必呢?

       第五,當有人跳槽另起爐灶時,原廠為了留住老客戶,並打擊新對方,常會加強服務、降低價錢。既然已經在這“矛盾之間”獲利,也就不必換廠了。

       由此可知,除非你自立門戶之後,條件遠優於原來的東主,你是很難在短期獲勝的,即使獲勝,也常會兩敗俱傷。所以,不論跳槽或自立門戶,都得好好策劃,而不能因為自己“狐假虎威”地得到些掌聲,而錯估真正的形勢。否則,你會敗得很慘,甚至慘到在原來的圈子呆不下去。
───────────────────────
用非常的手段,應付非常的對手,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高人出手擋不住】

       “這小子最近有筆大生意過我手上,我不打算放水,所以今兒準沒好事,你講話小心,什麼都不能答應,就算幫忙也辦不到,更絕對別佔他便宜,他給什麼都不能拿!”臨下計程車,他還叮囑老婆﹕“三請、四請,面子上不能不去,我可是真不願意,所以他要開車來接,我都回了,我說‘你要是來這一套,我就不去!’咱們這包禮也不輕,只得他一頓飯,兩不欠嘛!好聚好散,老同學一場。”又轉身捅了捅兒子﹕

       “你也聽著,別拿人家東西,事關老子的操守,不是開玩笑的!”

       有錢人就是有錢人,院子大得像個小公園,還帶荷花池呢!池邊木蓮樹,正開著一朵碗大的白花。

       “在台北,這已經是稀有的植物。”他感慨地說﹕“小時候,我家院裡有一棵,公家改建挖掉,十幾年不見了。”

       “挖起來送你,如何?”

       “笑話!我哪兒有院子種?”心裡一驚,他馬上把臉掛了下來,回頭看老婆,正在那兒讚賞女主人的衣服﹕

       “這名家款式的衣服,只有你這高個兒穿起來漂亮!”

       “這哪兒叫款式?沒腰沒身的,誰穿都一樣,不信換給你穿穿看!”說著就把他老婆往屋拉,卻被他及時吼住了。

       紅木大圓桌,薄胎米瓷,外加銀托銀蓋,菜更不用說了。

       “桑島的海鮮,尋香園的排翅,福壽齊的小點心……”主人一樣樣地介紹﹕“你堅持不上館子,我只好出去打點了,要是再來個你老家的名產汾酒。就更妙了!對不對?哈哈哈………”

       他支吾地點頭,心裡卻在計算一桌菜的價錢。

       拍!主人一擊掌﹕“您老哥這一點頭,我還真想起,多年前有位高人送過這麼一瓶酒,沒舍得喝。”說著打開酒櫃。

       他趕緊衝過去阻止﹕“已經開了一瓶XO,不要拿別的了。”

       “哈哈!你慢了一步。”砰地一聲,主人已經打開了瓶蓋。

       “不成!不成!放回去。”他脹紅著臉堅持。

       “已經開了嘛!老同學,不要這樣嘛!你不喝,我喝行了吧!”

       正巧那邊兒子打翻了果汁,太太急著拿餐巾擦桌子。

       “桌子沒關係,應該先照顧小孩兒嘛!”倒是女主人掏出白手帕,跪在地上為孩子擦拭,跟著自己進去換了衣服,想必身上也被弄髒了。

       “都十六歲,明年考大學了,還跟小孩子一樣冒冒失失的。”他皺著眉對孩子說﹕”快點吃完;自己坐車去補習。”

       “我們送他。”

       “不用!他認得路,每次到附近打電玩,都自己坐公車。”

       “打電玩?”

       “可不是嗎?非要玩那種叫什麼‘火鳥’的進口機器,動不動就是幾十塊錢!”老婆拍著兒子,還笑呢!

       餐後四個大人坐在荷花池邊聊天,木蓮的香,讓他有些陶然,卻又不得不隨時提高警覺,所幸男主人居然沒再提那筆生意。

       告辭已是近黃昏了,女主人提個小袋子出來,拉著他的老婆的手﹕

       “你老公說什麼禮也不準送,我們女人例外,而且是舊的,我原來穿的那件,剛才已經叫佣人送出去改過,下襟剪短,一定正合適!”

       他老婆嚇了一跳,近乎尖叫地喊﹕“不行!不行!聲音直發抖。“唉!剪都剪了,我也不能穿了,又不是新衣服,你怎麼這樣呢?”

       老婆回頭看他,兩眼惶恐。他點了頭。

       “這才對嘛!”男主人拍拍老同學的肩膀﹕“你不準我送東西,一根小樹枝總成吧!”舉手便折下那朵木蓮花,遞到他手上﹕“童年!童年!回憶一下。”

       他的臉又脹紅了,倒退著往大門移動,豎直食指﹕

       “君於一諾啊!不推開車送。”

       “當然!當然!”男主人舉起雙手作成投降的樣子﹕“而且車子送令郎去上課了,等在補習班門口,說不定正送令郎回家呢!”

       七天之後,他的孩子再不用老遠到天母打“火鳥”了,因為有人運了一台到門口。他一生不曾見過孩子那副興奮的樣子,東西又沒處退,只好留了下來。

       十天之後,他又看到那個案子。猶豫了一整天,臨下班,批了“可”。

       “想一想”

       “他”為什麼會簽原本不打算批準的公文?

       因為接受了對方的盛情的款待,並收了禮物!

       但是讓我們回想一下,“他”得到了什麼?

       不過是一餐豐盛的午飯、兩瓶酒、一件衣服、一朵花、孩子上下補習班的一趟私家車接送,和一個電玩。全部加起來,也值不了什麼錢!

       “他”不是原先堅持不接受對方的饋贈嗎?為什麼還會接受?

       這就是故事的重點了——

       因為那都是無法拒絕的東西,當他要拒絕時,已經來不及了!

       那不是一百萬塊錢,一輛車,一只都彭打火機或一只勞力士金表,那些具有有形價值,又可以退還、拒收的東西!

       菜是由各大餐館叫的,你能退嗎?

       酒已經“砰”地一聲打開了,你能再密封得跟以前一樣嗎?

       白手帕為孩子擦身體,你能讓手帕不髒嗎?

       衣服已經剪短了,你能再把布接回去嗎?

       唯一一朵木蓮花已經折了下來,你能使它長回去嗎?

       孩子已經送了,你能叫時光倒流,車子退回嗎?

       電玩已經放在你的門前,你能運回給不知名的發貨人嗎?(雖然你猜到是誰送的,但無法證明)

       送禮人的高明,就在這兒了!他知道你不會接受,所以送出你不得不接受的東西。

       有一種人敬酒,你非喝不可,因為他說﹕

       “如果您看得起小弟,就一定喝了這杯,我先乾為敬!”

       一仰頭乾了杯,你能不喝嗎?不喝就是看不起他。

       更狠的人,是當他把酒倒人口中,酒杯先不離嘴,兩眼圓瞪瞪地盯著你,看你喝不喝,如果你還是不喝,他一低頭,原來”含”在口裡的酒,又吐回了杯子!

       真髒!也真狠!

       問題是,世上多少英雄、豪杰,堅守原則的人,就這樣不得不妥協了下來!

       日本幫會的人犯了大錯,常自己切下一截小指,呈給幫會的長老或被虧欠的人、對方如果接受那用白布包著的血淋淋的手指,就表示原諒犯錯的人。

       有幾個人看到這種場面,會不接受呢?

       手指已經切下,再也接不回去,你忍心不接受嗎?

       當禪宗大師慧可,拜達摩為師的時候,達摩本來不想收,但是後來為什麼收了呢!

       因為慧可砍下自己的手臂呈上去!

       連達摩祖師這樣“定”的人,都不得不改變初衷啊!

       再往前想吧!

       公元前二二七年,燕太子丹用什麼方法?使荊軻願意赴那“壯士一去不複還”的死亡約會——刺秦王!

       很簡單,也很簡單!

       當荊軻跟太子丹出遊,撿地上瓦片丟著玩的時候,太子立刻捧上金塊,來替代瓦片。

       當他們一起騎千里馬出去,荊柯無意中說了一句“千里馬肝美”,太子立刻殺了千里馬,把馬肝奉上。

       當荊柯看到彈琴的美女,讚賞一句“好巧的一雙手”時,太子立刻把美女的雙手剁下,用玉盤盛來送給荊柯……

       好狠的燕太子丹!又是多麼懂得“送禮之道”的燕太子丹哪!因為他知道,最毒的禮.是當對方想拒絕時,已經來不及的東西。盡管“千里馬的肝”和“美女的雙手”,都是那麼不合情理地被犧牲,卻如同“慧可的手臂”一般,叫你無法“不領這份情”!

       怪不得荊柯要感嘆他說﹕“太子對我大厚了!”

       總而言之,這世上送“有形禮物”給你的人,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以一種莫明其妙、毫不合理的方式,捧上禮物,又使你不得不接。即使不接,也不得不百分之百領情的人!

       如果真踫上這種人怎麼辦?

       一、你要保持高度警戒,在他開酒、折花,掏手帕之前,先一步擋住他!

       二、你用苦肉計對苦肉計。將那電玩放在門口,任它日照雨淋,或捐給公益團體。

       把那名貴的衣服捐去慈善義賣,再送一個大紅包,給帶孩子上下課的司機!

       用非常的手段,應付非常的對手!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
情歸情,理歸理,好話醜話最好都說在前面。

      【誰教你不早說】

       從鄉下的老盾,搬進台北的高摟,小李真是興奮極了。樓高十八層,小李十七樓,站在陽台上,正好遠眺市中心的十里紅塵,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小李那十幾盆花。陽台朝北,不適合種。適合種的東惻,卻只有窗,沒陽台。

       “何不釘個花架呢?什麼都解決了”有朋友建議,並介紹了專做花架的張老板給小李。

       只是,自從訂了花架,雖然還沒釘上去,小李卻一直作惡夢。夢見花架釘得不牢花盆又重,突然垮了下去,直落十六層樓,正好掉到路人的頭上。當場腦漿四濺……

       小李滿身冷汗地驚醒,走到窗前,把頭伸出去往下看,深夜兩點了,居然還人來人往,熱鬧非常,想想!這時候花架掉下去,都得砸死人。要是大白天出了事,還能不死一堆?

       想到這兒,小李打了個寒顫,可是,花架已經訂了,花盆又沒處放,看樣是非釘不可了。

       釘了花架的那天,小李特別請假,在家監工。

       張老板果然是老手,十七層的高樓,他一腳就伸出窗外,四平八穩地騎在窗口,再叫徒弟把花架伸出去,從嘴裡吐出鋼釘往牆上釘。

       張老板活像個變魔術的,不知道事先在嘴裡含了多少釘了,只要一伸手就是一支,也不知釘了多少。突然跳進窗內﹕

       “成了!你可以放花盆了。”

       “這麼快!夠結實嗎?花盆很重的!”小李不放心地問。

       “笑話!我們三個大人站上去跳,都撐得住,保證二十年不成問題,出了問題找我。”張老板豪爽地拍拍胸口。

       “這可是你說的,”小李馬上找了張紙,又遞了支筆給張老伯﹕“麻煩您寫下來,簽個名。”

       “什麼?還要……”張老板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看小李滿臉嚴肅的樣子,又不好不寫,正猶豫,小李說話了﹕

       “如果你不敢寫,就表示不結實。這要掉下去,可是人命關大,不結實的東西,我是不敢收的。”

       “好!我寫我寫。”張老板勉強寫了保證書,擱下筆,對徒弟一瞪眼﹕“把家伙拿出來,出去!再多釘幾根長釘子,出了事,咱可就吃不完兜著走了。”

       說完,師徒二人,又足足忙了半個多鐘,檢查再檢查,才氣喘吁吁地離去。

       (想一想)

       這是個發生在台北的真實故事,只是後來,故事的主角小李對我說,

       他還是放心不下,而一直想,會不會張老板起先只是馬馬虎虎地釘,直到發現他要簽保證書,才出去補救。

       “我怕他先釘的釘子根本不夠長,可是能釘的地方已經釘滿了,後來雖然要補大釘子,卻沒什麼地方能補下去,因此,用了那麼多時間。”小李對我說﹕“如果我在他釘之前,先講明要他寫保證書,事情恐怕就好得多了!”

       他的這句話,可以說“正中要害”,也是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重心。

       記得我有一次叫工人送印好的新書來,書很多,堆了一落又一落。因為堆得不整齊,我特別請工人別堆太高,免得地震時倒下來傷人。

       幾千本書總算堆完了,我看工人忙得汗流俠背,除了運費,還額外給了他不少小費。

       看到小費,他怔了一下,很不好意思他說。

       “哎呀!早知道你要給我小費,應該特別給你堆整齊一點。”說著,居然就跑到書堆前,東推一下,西推一下,已經堆完了,再推也沒用。

       這件事,讓我得到個教訓——

       在國內,因為沒有給小費的習慣,所以給小費或任何好處,最好先講明。有處罰和原則,也應該事先說好。前者是“好話說在先”,後者是“醜話說在先”。

       人性是很妙的,基本上,對於負面的事我們會假設﹕“即使我做得不夠好,對方也可能看不見;就算看見了,也可能放一馬。”

       對於正面的事,我們也會假設﹕“即使我做得好,對方也可能看不見;就算看見了,也八成不會給額外的獎賞,而認為這是當然。”

       在這個基礎上,一般人做事,是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的。如果你希望非常好,或不至於“有一點點壞”,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擺明了”。

       舉兩個最普通的例子來說。

       如果你帶了不少怕摔、又笨重的行李到旅館。明明小費是要最後給的,但是你可以在到旅館,才下車的時間,就對運行李的人說﹕

       “麻煩你小心一點運,等下我會好好謝你。”

       我曾經參加個旅行團,團裡有對老夫婦,每次住旅館,都被分配到“窗外景觀最好”的房間。當十幾天的旅行結束時,我開玩笑地問﹕“你們一定是事先就告訴領隊,會給他很多小費吧?所以運氣總能那麼好。”

       豈知老先生一笑﹕

       “我們沒說,否則是‘期約行賄’。但是,我們讓他感覺到了!”

       “感覺到?”

       “對!”老先生神秘他說﹕

       “教你一招,你可以在旅行才開始,就當著領隊和導遊的面,給餐館服務生或司機小費。那些人明明是不必給小費的,你卻給,而且給得大方,看在心裡,就受用了!”

       可不是嗎?當一個人預期,甚至確定你會給予額外的獎勵時,當然會努力地表現。這對老夫婦的暗示法,誠然是極高的藝術。

       說到這兒,我也要舉個相反的例子,就是當對方根本不預期你的獎賞,甚至報酬時,所產生的問題。

       最常見的例子是,我們往往發現,請親戚幫忙做的事,不但不見得最好,還可能最差。同樣的,我們幫親戚做事,也常並不把事情擺在最優先。

       第一,是親戚,就算做壞了,也還是親戚。

       第二,是親戚,不好拿報酬,就算給,也不好意思收。

       問題是,人性基本上是相互的,當你有了以上的兩點假設,怎麼可能產生最好的效果?能及時交件,表現平平,已經不錯了。

       於是,我們經常會看見這樣的事﹕

       某人請親戚幫忙做事,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完成之後。某人很客氣地照樣付錢,親戚先推,某人硬給,說“哪兒能白做?一定要收。”

       最後,親戚收下了,某人則在背後大罵﹕

       “什麼親戚嘛!又貴又差。”

       他豈知,說不定那親戚也正後悔呢﹕

       “早知道會硬給我錢,而且一文不少,當初應該好好幫他做!”

       這種情況,中國人的社會最常發生。我們要好好檢討﹕原則、酬勞、賞罰,是不是應該跟人情分開來?所謂“情歸情、理歸理”,好話醜話都說在前面。

       這不再是個能猜來猜去的社會,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社會。該講明的事,如果都能早早講明,事情會完滿得多!

      【只管向我報告】

       經營者和領導者,不要認為都用自己人是最好的。自己的人可以用,但他們必須是對你效忠的自己人。而不能讓下面人之間徇私,超過對你效忠的程度。如同故事中,江經理和王經理(小王),都是總經理的自己人。一個是親表弟,一個是親自提拔出來的好部屬。江與王都對總經理效忠,卻彼此是客觀地各盡本職。

       相反地,如果王與江的私情有可能超過“公事公辦”的程度,則不是好現象。

       不論在政治、軍事、商業界,聰明的領導者,都知道怎樣安排部屬之間的“權力均衡”,使領導者能不被蒙蔽,也減少部屬聯合叛變的可能。

       從部屬的角度看。如果你是個沒有背景的人,絕對不要因此認為爭不過那些“有關係”的。要知道,”沒背景”正可能是你的優點,你可能因此而“找到背景”。

       此外,如果你喜歡拉小圈圈,也必須小心。在主管者的眼中,小圈圈不但最容易惹閒話、造是非,而且最容易作弊。你尤其不可跟業務上應該“客觀對立”的人拉小圈圈。譬如你是會計、他是出納,你們走得比誰都近,似乎形形不離。據你想,這兩個部門本來就該合作無間。但是你也要知道,商業界的一句老話﹕“會計兼出納,弊端叢生。”所以,私交是私交,公事仍然要公辦,如果有公私不分的現象,絕對是大忌。

       當然,如果領導者採取“直接領導”的方式,也可能造成兩個缺點。

       第一,是“馬屁精”型的部屬,巨細靡遺地向你報告,造成累死領導者、不能分層負責的情況。

       第二,是你經常會聽到閒話,不是這邊告一狀,就是那邊參一本。

       面對兩個缺點,你必須一方面做到充分授權,要求部屬分層負責,一方面對於各種“小道消息”,要有過濾的能力。你尤其要多聽少講,免得部屬拿你無心的一句話,“雞毛當令箭”地下去傳遞,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

       記住,一個開車時閃躲每個路上小坑沿的人,常有較高的出事率。中國更有句古話﹕“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一個對於部屬告的每個狀,都作立即反應的人,絕對不是最佳的領導者。

       領導者怎樣使屬下各盡本職,客觀地樹立,而不是主觀地敵對,以避免徇私、腐化,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落入誰口袋】

       圖省事,而把東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經常是最不智的。因為又貴、又危險。

       但是,如果你說﹕“我是新手,不懂怎麼做,當然交給一家最方便。”

       那麼,我建議你試著抽出中間一個步驟,由你另外找一家來作。

      【毛病大家說】

       接過書,小青真是興奮極了!這是她主編的第一本校刊,翻開來第二頁,就有她的文章。

       她翻過來,翻過去,看了又看,覺得好親切。每一篇東西,都是由同學投稿中選出來的。最前面是作文比賽得獎作品,然後有優美的散文,再下來是跳躍的新詩,最後則是厚重的小說和論文。

       “這是照指導老師講的,看一本雜誌,不必細看,只要翻過去,就能感覺輕重和疏密的節奏。”小青心想。只是當她快速翻閱的時候,卻怎麼看,怎麼不對勁。

       為什麼版面一下高,一下低,跳來跳去,不在同一個位置呢?

       為什麼文字一下濃,一下淡,會變來變去呢?

       小青找幾位編輯開會之後,決定請裝訂和印刷廠的老板來談談。

       “哎呀!這本書裝壞了嘛!摺紙就沒摺準,釘子又釘歪了!”印刷廠老板拿起書嘆氣,接著把毛病指給大家看﹕“太槽了!你們可以扣他錢!”

       印刷廠老板才走,裝訂廠老板也氣喘吁吁地趕來。小青馬上把毛病指給他看。

       老板直抓頭,把校刊翻了又翻,還拿起幾頁,對著燈光看,突然大聲叫道﹕“你們看!你們看!我裝得有毛病,實在也因為印得不好,不信你們還透光看看。”舉起一頁﹕“前一頁和後一頁的數字頁碼,都不在同一個位置。

       裝訂廠老板一邊鞠躬,一邊神秘兮兮地笑道﹕“我們下次要改進。但是我也要愉偷跟你們說,我看這本書不是那家廠印的。油墨一下深、一下淡。八成是太忙,外包給別家小廠印的,你們可以扣他錢。”又把手指放在唇邊﹕“千萬別說我講的!”

       小青立刻又打電話給印刷廠。

       老廠在那頭怔了半天,沒話說。最後終於開口了﹕

       “老實告訴你,最近我們實在太忙,你們又要趕在青年節,實在印不出來,可是外包的那家廠也不錯啊!版位雖然沒印準,油墨不勻全是因為紙不好。你們訂的是什麼紙啊?又粗又掉紙毛!”

       “是最好的道林紙!”小青說。

       印刷廠老板笑了起來,炸得小青耳朵直疼﹕“不要笑死人好不好?連模造紙都不夠格!”

       學期結束,校刊社開了個檢討會,把這次學到的經驗一一寫下來,以便交給下一年編校刊的同學。大家相信,明年的校刊不但會比今年印得更好、更厚,而且可以印得更講究。

       為什麼?

       因為今天足足扣了廠商三分之一的紙張、印刷和裝訂費,省下不少錢,可以明年用。

       (想一想)

       這個故事談的是另一種對立。

       在小青分別談的印刷廠、裝訂廠和紙廠老板之後,由於他們彼此的推卸責任和批評,不但發現了事實的真相,學到不少專業知識,而且省下許多錢。

       相反地,如果小青不是分別交給三家廠,而是由“一家包到底”,她就很難聽到真話了。

       想想,如果是你一人承攬這筆生意,無論紙張、印刷或裝訂出問題,都是扣你的錢,你會不掩飾嗎?

       此外,如果三個老板同時出現,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大家都是同業,誰好當面說對方的不是呢?要說,也是偷偷說啊!

       無可否認地,這運用了人性,但是如果這樣得到的是真相,這樣能不被欺騙,又有什麼錯?我們只是將對方各個擊破罷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應該處處利用這種智慧,讓外行的自己退到另一個角度,冷眼旁觀地聽那些對立的人說話。然後加以組合、分析,成為我們的結論。

       記住!不要意氣用事,不要衝動地去爭吵,要冷眼看人生,在那許多人際利害的矛盾中,積累自己的知識。

      【薑是老的辣】

       接到古先生的電話,小宋心跳到了一百二十下。

       “這麼大牌的製作主持人,居然會找到我。”小宋放下電話,興奮地對老婆說﹕“還約我明天踫面,說要談節目的事。”

       小宋一夜沒睡好,小宋的老婆也沒睡好,一大早就起來為小宋燙襯衫,一邊燙,一邊問﹕

       “你猜,古先生是找你做什麼節目呢?”

       “不知道!可以確定是不會找我主持他的‘四海心聲’。”

       “四海心聲”是古先生的成名節目,自己的製作班底,加上自己主持。起初大家看他一定弄不成,沒想到一炮而紅,愈紅愈有大人物願意上,收視率也愈高,使古先生不僅在電視界,連在政治界、學術界,也成了一號人物。靠著關係作生意,更愈作愈大。

       想想,有誰會把自己的“成名之作”,交給別人呢?尤其是交給小宋。

       當然了!小宋也是新秀,留美的碩士,又儀表堂堂、辯才無疑。大家都說他是“學者從秀”,前途無量的明白之星。

       “如果古先生能提我一把,就棒了!”小宋出門時,在胸前畫了個十字,又要老婆親了一下﹕

       “希望你的吻,能帶給我好運。”

       小宋果然交了好運,一個想都不敢想的好運——

       古先生居然真的要把“四海心聲”的主持棒,交給小宋。

       “我的事情多,常在世界各地跑,偏偏節目每個禮拜都得錄影。”古先生兩只熱手握著小宋冰涼的手,很誠懇他說﹕“想來想去,只有你這位青年才俊,夠格來接,你考慮考慮。”

       “哪裡還要考慮?”小宋高聲叫著,對電話那頭的老婆喊﹕“我當場就接了。”

       小宋接手主持“四海心聲”,真像是一聲雷,震動了電視界,更震動了觀眾。大家議論紛紛﹕

       “小宋這麼嫩,怎能接古先生的東西?”

       “老古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交給小宋,太冒險了!”

       “不是小宋這樣的曠世才子,又有誰接得了?放眼今天,能主持,又有學校背景的,能有幾人?”

       節目播出了,小宋果然主持得可圈可點。雖然有些看慣古先生的人,一時不能習慣,隔些時也就成了。

       問題是,隔了好些時,節目不但收視率沒提高,反而下降了,小宋四處請求,廣告商就是不跟。

       “老弟!這可是我的‘老招牌’,你要加油啊!”古先生常鼓勵小宋,只是,說歸說,連古先生的製作班底,也愈來愈沒勁。而且聽說都去搞另一個新節目了。

       “四海心聲”在古先生打響招牌十年之後,終於因為收視率太差,廣告又太少,而宣告結束。

       小宋傷心極了,覺得愧對古先生重託。

       “沒關係!沒關係!”古先生拍著小宋﹕“連你這樣的人才,都做不下去,也就沒話說了。不怪你!不怪你!”

       隔不久,又傳出了雷聲。

       古先生再度出馬,開闢一個比“四海心聲”更精彩的節目,而且親自主持。

       退出的廣告,一下子全回來了。

       古先生的班底,居然在短短兩個星期當中,已經製作了好幾集,還存了許多精彩的“點子”!

       新節目又一炮而紅。

       還是古先生的魁力驚人。只是年輕的才子小宋,砸了“四海心聲”那麼有名的節目,成為票房毒藥,短時間很難再爬起來了。

       (想一想)

       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古先生是很不簡單,居然把他的成名節目,交給小宋。小宋也硬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把節目作垮了。

       只是很奇怪,古先生的老招牌砸了,似乎沒傷害到古先生,反證明古先生的魅力,使他更紅了。

       再想想,那個做了十年的“四海心聲”,似乎也真是太老,該換新東西了。

       說到這兒,相信你已經找到了答案。

       古先生的成名作、老招牌,怎麼能在他自己的手下砸掉,那是多明顯的失敗啊!可是節目又該更新了,怎麼辦”

       於是“卡位”的計謀產生。把這個已經沒救的位子讓給小宋吧!他做成功了,那是我古先生的節目,在我鋪路下,做成功的。

       做失敗了,只怪他能力不足。這麼老的招牌,居然到他手上就垮了,可見還是我古先生行,還是換我來吧!

       年輕人!記住!

       這世界上處處有古先生,看來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令你感激涕零。但是,你也要想想,憑什麼他要給你?你是真年輕幹練,足當重任嗎?抑或你只是個替死鬼?

       不要忘了!尤其在你最得意的時候,切記﹕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笨蜻蜒抱著自己的尾巴啃,還以為抓到了一隻大肥蟲。

      【等不到的便宜】

       看看表,還有三個鐘頭,小強衝出機場,他心裡只有一個目標——為菲菲買架最好的照相機。

       這個念頭已經在小強心裡盤旋很久了。菲菲學生時代就愛攝影,總是背著相機。好幾次小強騎車載著她。菲菲會突然大叫“停車!停車!”嚇得小強猛煞車,兩個人差點同時翻倒。

       然後,就見菲菲舉起相機猛拍。妙的是,什麼貓打架、牛拉車,到了菲菲的鏡頭裡,都變得那麼美。連台北的空氣污染,也能拍成一片迷迷蒙蒙的夢境。

       “菲菲要是有了新相機,就更棒了!”小強終於看到一家攝影器材行,趕快停住步子。

       對照相機,小強雖不內行,也不算外行了,尤其是這半年來,除了常問菲菲,只要看見有人照相,他總會釘著看,看那機器的樣子、品牌。他早打定主意,要為菲菲買一架全自動的美達相機。

       “而且要是可以改變焦距的,這樣菲菲就不用帶好幾個鏡頭了。”小強一邊想,一面問價錢。

       盡管在香港,這個免稅的購物天堂,美達相機還是不便宜的。尤其廣角二點八的鏡頭,更貴。

       不過小強很精明,在兩岸做生意,跑了四年,他早練就了貨問三家不吃虧的本事。

       “給我一張名片!”小強一邊把問好的型號和價錢寫在名片上,一邊對店員說﹕“這可是你們最低的價錢”我是要比價的喲!”

       走出這家店,進入那家店。小強一家家比,而且愈問愈內行。

       “那些店員單單聽我說出型號和特性,就知道我是行家。”小強得意地想﹕“價錢也自然會壓到最低。”

       只是連走了好幾條街,價錢居然都差不多。小強正想就此停住,挑一家稍便宜的下手。所幸,最後的這家,終於走對了!

       當對方說出價錢,小強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確定是美達G5,那種最新的機器嗎?”小強慎重地再問一次,心想怎麼可能比別家便宜四分之一。

       “當然!我們是直接由工廠進貨,保證比別家便宜得多。”老板笑道﹕

       “你買不買?還是要再比幾家?要就快講,我還得派人去拿貨。”

       “拿貨?”

       “因為我們價錢低,賣得快,剛賣完。現在要去拿,很近,五分鐘就拿回來了。”

       小強看看表,離回台北班機的起飛時間,只有一個多鐘頭了。

       “好吧!我買。”說著掏出旅行支票。

       問題是旅行支票早簽好了,派出去拿貨的小弟,卻過了十多分鐘,還沒回來。

       小強猛看表。店老板也著急,一直撥電話找,卻又撥不通。好不容易通了,原來因為倉庫沒貨,小弟又去了別的倉庫。

       放下電話,老板走到小強身邊,低聲問﹕“老弟!有一件事,我不太懂。你為什麼非要這種美達?”沉吟了一下,老板緩緩打開櫥窗,拿出一架康尼的機器﹕“看你老弟也是內行人,你為什麼不買這種機器呢?你拿拿鏡頭看,多重!這是金屬的。哪裡像美達,是塑膠的。這種價錢不過貴一點點,可是好啊!”

       接過機器,果然比在別家看的美達重得多。“多少錢?”小強問﹕”你可不能算貴了!”

       “笑話!”老板拍拍小強﹕“你問過幾百家了吧?為什麼挑上我?就因為我比別人便宜,對不對?”又拍了拍小強﹕“這只是建議,如果你堅持,我們就等美達。”

       小強看看表,又數了數身上現款,連剩下的人民幣都湊上,還差那麼一點。

       “那點錢算了!看你老弟這麼誠意,就賣給你吧!”老板豪爽地笑著﹕“以後別忘了多介紹客戶給我們。”

       一直到坐進飛機,小強的心都猛跳。他知道,那是興奮。他也知道,當菲菲拿到這康尼相機,會更興奮。

       “如果在台灣,只怕六萬塊錢都不止,誰想到,讓我歪打正著地踫上了!還買得這麼便宜。”小強的心跳更快了。

       “天哪!一架康尼!我同事才買一架,我好羨慕,居然自己就有了。”菲菲把小強緊緊抱住親吻。

       “是啊!才花了我一個多月的薪水呢!”小強說﹕“沒想到吧!”

       抱著相機,菲菲突然抬起頭來,瞪著小強。

       “你說多少錢買的?”

       “合台幣四萬塊。”

       “笑話!我朋友在台灣買,才花了三萬。”

       “想一想”

       看完這個故事,你或許要問﹕“如果小強非買美達不可,他是不是就賺到了?”
-─────────────────────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只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
現在我還落後大多,我永遠不會死。

      【永遠不該死】

       讀“二十世紀文壇靈魂人物“海明威的傳記。作者用數十萬言寫海明威的一生,居然以簡單的幾句話作了結束﹕

       “他(海明威)將兩顆子彈上膛,把槍托小心的放在地上,身子湊向前,用槍口抵住眉毛上方前額的位置,然後扣下扳機。”

       多麼可怕的一幕啊!那雙管獵槍強大的爆炸力,必定轟掉了海明威的半個頭顱。

       使我想起大畫家梵高,他的自殺也很慘,不但一槍進了肚子,而且死前已經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還有日本文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居然嘴含著瓦斯管自殺。至於更慘的則是切腹而死的三島由紀夫;凡切腹的人,都要請“介錯人”把自己的頭砍掉,所以三島的死是“身首異處”。

       為什麼尋死?

       他們都是有成就的人,何必去尋死呢?難道他們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創作和生命”已經到盡頭,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已了,活著不再有意義,所以自己結束生命?

       如果真是這樣,我倒還有兒分諒解。問題是,為什麼那麼多年紀輕輕的孩子,居然也自殺了呢?

       他們也覺得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已了嗎?他們的貢獻在哪裡?我只知道他們是父母呵護大的,花了不少父母師長的金錢和血汗,又留給大家無限的哀傷。他們的貢獻在哪裡?

       難道正因為他們太被呵護了?他們不用賺錢養家,不必擔心失業,甚至不用洗碗掃地。他們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著﹕“你什麼都不必做,只要好好念書,考個好學校就成了。”

       這下我懂了!他們自殺的道理與海明威一樣,卻又相反。海明威可能覺得不能再貢獻了,所以活著沒意義,他們則不知道有什麼好貢獻,所以活著沒意義。

      【人是到這個世界來奉獻】

       人到這個世界,不是來消耗,是來貢獻的啊!你看那孩子多的父母,一輩子操勞;臨老,還要東奔西跑,到各孩子家幫忙照顧孫子,他們不是活得很快樂嗎?就算他們嘴裡有時抱怨,你只要看他們在忙,忙得充實而健康,健康而長壽,就是幸福。

       相反地,那些家財萬貫,卻沒生育的人。為什麼會去領養孩子,再不然專注幹事業,即使退休之後,還要四處當義工。他們何不圖個清閒,吃吃喝喝睡睡,好好地“混吃等死”呢?

       “混吃等死”這個詞用得真妙,當一個人不再貢獻力量,不再付出愛心,只是混日子的時候,就是在“等死”了。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則常說“人無近憂,必有遠慮”。你會發現那些衣食無慮,又不為子孫操勞的人,就好像站在人生的大道上,前面一片平坦,沒山崗也無樹林的阻擋,他一眼望去,大道的那頭正有個可怕的東西在等他——死亡。

       常常想到死亡在等著自己的人,怎麼可能快樂呢?

       要有責任,活著才有意義!

       我以前教過一個洋學生,高中沒畢業,已經一頭亂髮,滿臉於思,看來活像五、六十歲的人。他學國畫是想透過國畫的水墨,去得“道”;他想“得道”,是因為覺得生命太空了。

       他一天到晚覺得活著沒意思,常常坐在我對面,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隔半天,說﹕

       “教授,我昨天差點死掉。”然後用兩根手指比個手勢﹕“差那麼一點,就完了。可是你知道嗎?我想到你的畫稿我還沒還。我今天不還,別的同學就借不到。所似,我沒扣下扳機。”

       天哪!我的畫稿(就是借給學生臨摹用的畫)居然救了他一命。可是,從他的話去想,人為什麼活下去,人是為責任活下去,不是沒有責任活下去。

       後來,他去印度呆了一陣。現在不但大學畢業,而且結了婚,有了兩個孩子,過得充實極了。

       每次談到以前他要自殺的事,他就手一揮﹕“哎呀!你為什麼老輳我呢?我那時候懂什麼?”

       問題是,他那一晚,如果真扣下扳機,他現在在哪裡?

       誰救了他?不但是還畫稿的責任救了他,更是印度苦難的人民救了他。當他從印度回來時,滿臉痛苦,又滿臉欣喜,痛苦他說“為什麼?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可憐的人,真是生不如死!”

       “可是他們在努力地活著!”我說。

       他又欣喜他說﹕“是啊!看了他們,才覺得自己幸福,他們都那麼認真地活著,我又怎麼能死?”

      【死念常在一瞬間】

       也記得有位學生因為感情問題要自殺。她在電話裡有氣無力地對我說﹕“我要跟你說再見了!因為我馬上就要自殺了!”

       “你能死了嗎?你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完了嗎?”我問她。

       “就因為我不能做什麼!”

       “笑話!”我吼了回去﹕“我送你去殘障育幼院看看,有多少人需要你幫助?然後想想,你有沒有資格,在對這個世界沒盡一份力之前,就去死。”

       然後我立即聯絡了台南的瑞復益智中心,對方也歡迎她去工作。

       我再打電話給她,叫她到松山機場踫面,由我送上飛機。她沒有接受。但是就這麼十幾分鐘,她已經打消了死念。

       死念豈只是十幾分鐘,真正“致死的死念”,常只是幾分鐘。就那幾分鐘想不通,就死了!

      【勇敢地面對生命】

       你看那要跳樓的人,坐在陽台邊,一邊是幾十公尺的高樓,下去就告別人世;一邊是走回屋子,重新面對人生。這是多麼大的抉擇啊!那自殺的人,居然成為半個上帝,由他決定一個人的生與死。

       這個人是他父親億萬個精子裡,終於能受孕,又在受孕之後,由他母親懷胎十月,再平安產下的。這個人會說話,會唱歌,會走、會跳、會思想。居然用他莫明其妙的思想,判他自己死亡。

       如果他有一生最笨的決定,必是跳下去。如果他能有大的智慧與勇氣,就是回頭。回頭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為社會,好好做點事;這樣才不負上天給予他生命,才不負他得到寶貴的生命。

       我太太的秘書,在牆上掛了一段幽默的話。大家都借去“拷貝”,於是掛滿了辦公室。現在,則掛到了我的家裡。

       那幽默的句子是﹕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是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現在,我還落後大多,我永遠都不會死!”

       各位朋友!如果你居然要自殺,請想想這句話。
────────────────────
你要為自己純淨的心版上,多記錄些美好的事務和前人的智慧。
你要打造一把鑰匙,去開啟人生的每一道門。

      【打一把人生的鑰匙】

       小時候,每次我從外面玩回來,母親都叫我去洗手。她知道我懶得洗,所以每次洗完,還要把我的手抓過去聞聞。

       頑皮的我,於是想出個辦法,打開水龍頭,讓母親聽到水聲,然後根本不洗,就把龍頭關上,只是用手摸摸肥皂,伸去給媽媽聞。

       她吸口氣,嗅到肥皂的味道,點點頭,我就又蹦又跳地跑開。我好得意啊!心想﹕“看!我多聰明,媽媽又被我騙了!”

       看到這兒,你會不會覺得很好笑?洗手,是為我好,不是為媽媽洗,我明明騙了自己,卻覺得很得意,不是太笨了嗎?

       不過,你也別笑我。因為我處處看見年輕朋友,在做這樣的傻事。

      【別埋沒自己的才華】

       有一天,收到一位中學生的來信,還沒打開,已經被那封信的厚度嚇到。打開之後,又是一驚,只見工工整整十幾張信紙上,排列著密密麻麻,卻又工整無比的小字。

       那字像是印刷的“仿宋體”,娟秀而一筆不苟。當我展讀之後,更是訝異了!真難相信一位高中生,能寫那麼深入的文章。

       我立刻邀請那位女同學到辦公室聊天,還請她和陪她來的同學午餐。

       在餐桌上,我問她﹕“相信你在學校的作文成績一定很好。”

       未料,她淡淡一笑﹕“很爛!”

       “你的文筆這麼好、字這麼漂亮,怎麼可能呢?”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為我從來不好好寫”。她又淡淡一笑﹕“我的老師很爛,我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寫給她看?”

       然後,她形容了老師的“爛”,又很羨慕地說某名校的國文老師多好。問題是,她可曾想過,文章是她自己的,學問是她自己作的,不是給她老師作的。

       由這位同學的表現,使我想﹕這世界上會不會有許多具有才華的年輕朋友,只因為不滿意學校,不滿意老師,而放棄自己、埋沒了才華?

      【學校的菜單】

       常聽見不好好念書的學生,很但然他說﹕“讀書,誰不會讀?哪裡不能讀?又何必在學校讀?以後哪一天我想念書,都可以!”

       活是沒錯,但我也要說,學校教育有它的優點,那也是其他環境不能取代的。

       記得我大學剛畢業那年,曾應邀到某大學的國文系演講。當時我已經得了“優秀青年詩人獎”,也在不少報章上發表作品而小有名氣。

       但是,在接受學生問問題的時候,我卻出了醜,一個連國文系新生部知道的東西;我居然說錯了。

       事後,我癰定思痛,開始苦讀古詩,甚至編《唐詩句典》,但我始終忘不了出醜的那一幕,我常想﹕我為什麼連這個基本國學都不知道?是因為有關中國文學的書看得太少?還是因為看得沒有組織?

       答案應該是後者。你會發現學校教育雖然有不少僵化而值得批評的地方,但無可否認,它也像是營養專家,將各種食物拼成食譜。雖然口味變化不大,也不夠刺激,卻有你必需的營養。當你按部就班地讀下來,自然得到了完整的學問。而不會像你自修時,可能隨興所至;東抓一本,西抓一本,看來淵博,卻忽略了最基礎的東西。

      【快快打造一把鑰匙】

       這基礎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治學的工具”。

       “治學的的工具”像是一把鑰匙,可以用來開啟更多知識的寶庫。你會發現求學像登高,不由山腳一步步往上走,是攀不上巔峰的。而很多你在學校裡學到的“看來不像學問的學問”,正是那山腳的階梯。

       前些時、我在電視裡,看到有關圖書館裡修補古書的報道,一位八十歲的老先生,數十年不分寒暑,為圖書館裡的破書換上新裝。他把蟲蛀的、水漬的、朽爛的書頁,小心地拼湊、裱糊,不知保存了多少珍貴的善本書。

       但令人驚訝的是,那位老人居然不識字。

       我忍不住地想,要是遇到脫散的書籍,再加上頁碼已經朽爛,那位老先生該怎麼分辨前後次序?又如果他能識字,在這數十年修補的過程中,他該能親炙多少偉大的篇章?

       他為什麼沒能“回頭”花幾年時間識字?難道要像是一個用“很鈍的斧頭”砍樹的人說﹕“我砍樹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磨斧頭?”

       抑或因為一年年老去,記憶力一天天衰退,想學,也力不從心了?

      【刻在心版上】

       說到這兒,我們又觸及另一個重點——你必須把握青春,善用你記憶力最強的年歲,好好學點東西、背點東西。

       讓我們做個實驗吧!去問問四、五十歲的人,他們記不記得小學時候讀的《武訓興學》和中學時念的《木蘭詩》。你會發現,他們可能連昨天看過的新聞都忘了,卻記得“莫嘆苦,莫愁貧,有誌競成語非假,鐵杵磨成繡花針。”“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抒聲,唯聞女嘆息……”

       即使他們背不了全部,總會想起幾句。想想!那是多久遠以前的事了,他們為什麼還記得?

       因為,那是在他們記憶力最強,心靈也最純淨的年歲,被一筆筆刻在心版上的。

       於是,你摸摸自己的心,你自己不正在這個人生的黃金時代?你能不好好把握嗎?

       讓我為你說兩個真實而好笑的故事。

       我中學時候,有位同學很會作“板書”。每次要考國文默寫。他就早早到校,用鋼筆,一絲不苟地把整篇課文寫在桌子上。

       然後,他會站到桌子上踩,踩上一片灰上,再用袖子輕輕拂一遍。使那些“板書”被掩在一層薄薄的灰土。

       考試時,可精彩極了!考哪一段,他就對準那一段呵氣。呵氣之後桌面潮濕了,原來鋼筆的筆跡浮現出來,他就照抄。

       有一次他呵氣呵得太厲害,老師還以為他犯了氣喘,引得全班大笑(只有老師不知道原因)。

       我還有位同學,專精幹製作“袖珍小抄”。大學聯考前,他花了許久的工夫,寫了一本數十褶的小抄應戰。我感動於那小抄之精緻,特別預訂,請他在考試之後送給我收藏。

       他考完了,沒把小抄送我,隨手扔進了垃圾桶。

       我問他為什麼

       “我走出考場的時候,看到地上有個小紙條,拿起來一看,居然是本更精致的‘珍本’,比我的棒太多了。”他說﹕“原以為我的最精,沒想到人上有人,一氣,就扔了!”

       前面兩位同學都名落孫山,後一位還對著我哭,說他原本會的,但是心裡一直想著小抄,監考盯得緊,小抄不容易翻,反而會寫的都沒寫。

       我則想﹕要是他們能用那寫板書和作小抄的時間,好好讀書,成果應該好得多。最起碼,那不是寫在桌子和紙上,而是刻在心上啊!

      【有沒有加分?】

       話說回來,讀書又何必為考試、為成績?那是為自己讀,不是為數字讀。記得我以前在美國教書的時候,學生的表現都不錯。我就試著教點深的東西,並提出很難的問題考他們。

       有一次,一個學生答對了。我高興極了,說﹕“Extracredit(加分獎勵!)”

       從此,每次問問題﹕學生們總先問﹕“有沒有加分?”

       漸漸,我發現他們對“加分”的興趣,超過了“作答”。沒有“加分”的題目,他們甚至懶得答。我發現自己錯了,以為加分的獎勵能促進學習,卻給了學生錯誤的導向,使他們把“學習的快樂”,轉為“加分的快樂”。

       當學習只為分數,便失去了學習的意義與樂趣。失去樂趣的學習,則是最痛苦的工作。

      【當生活與書本產生共鳴】

       學習應該是多麼快樂的事啊!

       幾千年前,老祖宗寫在竹簡上的字,我居然看懂了,知道那駐防邊塞的軍人,有著怎樣的思鄉情懷。

       浩瀚的英文典籍,只因為學了英文,就一下子對我有了生命。雖然還不能全懂,但我會翻字典,我也會猜;愈猜愈懂,愈懂愈會猜了。

       到寒山寺,令我想到張繼的《楓橋夜泊》;去靈隱寺,讓我想起《濟公傳》裡的癲僧。登岳陽樓,使我想起範仲淹;上黃鶴樓,讓我想起崔灝。

       到角板山,使我想到地理課本裡說的“河階地形”;到橫貫公路,令我想起河川準點下移造成的“回春作用”。連站到挪威的山頭,都讓我眼睛一亮﹕

       “那不是‘冰斗’?那不是‘羊背石”嗎?”

       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初中二年級,物理老師說“熱的地方氣壓低,冷的地方氣壓高,高氣壓往低氣壓移動”時,我大叫﹕“對!對!”

       因為當我家失火時,我就感覺到“那陣風”。

      【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時段】

       學問真是可愛啊!它像是印章,蓋在你人生的支票上,到時候,就可以提領。人生的支票愈多,愈能左右逢源,愈能在緊要關頭”獲得靈光一閃。“即使在人生的困境,都能因為你被學問充實的心靈,而得到舒緩。甚至讓你轉化,把那痛苦化作篇章,變成力量。

       年輕人!把握你人生最美好的時段,為自己做點學問吧!不為父母、不為老師,不為成績,甚至不為聯考。

       只因為,你要為自己純淨的心版上,多記錄些美好的事務和前人的智慧。

       只因為,你要打造一把鑰匙,去開啟人生的每一道門!
───────────────────────
當一個人偏狹地時你好的時候,他自然期盼你能偏狹地對他好。
施者總有不甘,受者總有不安。

      【假好人與真鄉愿】

       當我十六年前剛到美國的時候,曾應邀在佛羅裡達的一個小城舉行畫展。

       畫展揭幕那天,市長也來了。他拉著我到旁邊,以一種很特殊的表情,說了一段很特殊的話,使我至今難忘。

       “你知道嗎?我們這個城市和台灣的某城結為了姐妹市。”他對我說﹕“可是,我愈來愈不知道,該怎麼跟那個城市交流了。”

       “為什麼?”我問。

       “因為當我們去訪問的時候,他們叫幾千個學生列隊歡迎,獻花,用一長隊禮車迎接,還加上警車開道,把我們都嚇著了,不知道他們來我們這兒訪問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安排。”市長攤攤手﹕“我們只是個小城,實在拿不出什麼東西。結果,我們反而不敢邀請了。”

      【人情味的副作用】

       不久之後,我到達紐約,除了在學校教課,也在家裡收學生。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洋學生用的毛筆很差,建議他買好一點的。

       “這已經是店裡最好的了。”學生說﹕“老師,能不能託你幫我買一支?”

       我馬上就去找了一支,交給他﹕“這支筆就送你!”

       “真的啊!”學生興奮極了。

       隔不久,他又要買筆,我就又找了一支送他。說實在那筆沒多少錢,學生又用功,我等於給他當獎品。

       只是從此,即使他的筆已經舊了,而偷偷託同班的中國學生買,都再也不曾向我開口。

       有一天我問他為什麼。他很嚴肅他說﹕“你總不收錢,我怎麼還能託你買?”

       把過去的兩件事對照,我突然有種感觸﹕

       “難道中國的人情味,拿到洋邦,反而有了反面的副作用?”

      【請你照單會錢】

       沒到美國之前,常聽人說﹕許多中國人到了美國,別的沒學會,先學會對親友的無情。連打電話,都計時收錢。

       到美國之後,有段時間,由博物館安排,在各地旅遊,並接受當地人士的接待。果然,他們也會把我打電話的帳單寄來,勾出我打的長途電話。

       “他們真是無情。”每次我寄錢過去,都想﹕“要是在我們中國,就算你搶著付錢,主人也不會收。”

       只是,一天天過去。聽多了,看多了,我發覺自己的想法可能並不對。

       當朋友來住在家裡,我不收任何電話費的時候,他明明需要講二十分鐘的長途電話,可能不到五分鐘就草草結束。問題是,二十分鐘的事,用五分鐘怎能說得清?如果有要緊的事得討論,又怕多花主人的電話費,而不能多談,豈不誤了大事?

       於是,我改為對來訪的朋友說﹕

       “你盡量打電話,要是怕我付電話費,以後帳單來了,我會告訴你,千萬別因為客氣,而該講的沒講。”

       我發現,對方反而泰然了。正如一位朋友說的﹕

       “你這麼做,真好!因為我到別人家作客,他們客氣,絕不收電話費。害得我打電話的時候,都覺得主人在偷愉看表,結果,出來做生意,反而沒做好。”

       我真高興聽他這麼說。只是,我心裡還是多少有些不安﹕從國內來的朋友,是不是全能諒解呢?他們能諒解我這樣做,是為大家好嗎,

      【該拿的就要拿】

       有一天,讀到明朝袁了凡寫的(了凡四訓),其中說到兩個有關孔子的故事,終於讓我釋懷。故事說﹕

       魯國法律規定,如果有人肯出錢贖回被鄰國捉去做臣妾的百姓,政府都頒獎金。孔子的學生子貢,贖了人,卻不接受獎金。孩子知道就罵他說﹕“你錯了!怎麼可以只為自己高興,博取虛名,就隨意去做呢?現在魯國大都是窮人,你開了惡例,使大家覺得贖人受賞是丟臉的事,以後還有誰贖得起人?從此贖人的風氣,只怕要漸漸消失了!”

       書裡又說﹕

       子路有一次救起溺水的人,那人送了一頭牛為謝,子路收了。孔子聽說;則大加讚賞。

       了凡先生寫了一段很引人深思的話。

       “若所行似善,而其結果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善,若所行雖然不善。而其結果有益於大眾,則雖非善而實是善。”又說﹕“例如不應該的寬恕,過分的稱讚別人,為守小信而誤大事,寵愛小孩而養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靜檢討改善。”

       我發覺,其實中國的儒家思想,早就重視了“合理化”,只是後來許多人故意表現“私情”,故作有人情味的樣子,或表示自己的寬宏大量,而造成“情理不分”。

      假好人與真鄉愿

       讀中國繪畫史,有一段明代大畫家沈周的故事,我永遠不會忘。書裡說,沈周的鄰居掉了東西,誤以為沈周家一個相似的東西是他的。沈周知道之後,就把自己的東西送過去。直到鄰居掉的那個找回來,把沈周的東西歸還,沈周也只是笑道﹕“這不是你的嗎?”

       書中舉出的這類例子很多,似乎以此推崇沈周的“胸襟廓落”。只是,每次我讀到這兒,都不以為然,這真叫胸懷嗎?這根本是最害中國社會的“爛好人”、“真鄉願”。

       說到這兒,我又想起《論語》中的一段話,而不能不佩服孔子。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好不好。

       孔子回問﹕“你拿什麼去報德呢?”接著叮囑﹕“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儒家“求合理”、“不過火”的中庸之道,在這兩句話中,已經做了明確的表現。

       問題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國人,為什麼卻處處忘記這個道理。

       最近,一個跟英籍丈夫離婚的中國媽媽,為了把孩子帶回台灣,而上了法庭。那英國人居然批評台灣是個沒人情味的地方,說你在路上被撞死了,都沒人救你。

       雖然法官後來把孩子判給了母親,那英國人的每個批評,卻不能不讓我們深思。曾幾何時,我們這個最有人情味的國家,卻成了最沒人情味的?

       那人情味去了哪裡?

       答案應該是﹕去了自己人的身上。

      【褊狹的人情味】

       總記得以前看過的兩個電視笑劇——

       二人在公車上搶一個座位,突然發覺是熟人,於是不搶了,你讓我,我讓你。

       一桌不認識的人吃酒菜,菜一上來,就搶著下箸。旁邊一桌熟朋友,則正好相反。菜端上來,你讓我、我讓你,最好吃的雞腿,反而在一桌人的注視下,留到最後,被端了下去。

       這種謙讓是真謙讓嗎?還是一種“褊狹的人情”?

       糟糕的是,當一個人褊狹地對人好的時候,他自然期盼你能褊狹地對他好,施者總有不甘,受者總有不安。

       於是,當你做大廚的時候,一定要給熟客人多加兩勺。

       當你做公務員的時候,一定要給熟人辦事,多一些方便。

       當你賣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給朋友較便宜的價錢。

       而你給這人多一勺的時候,那人就少一勺。你給我方便的時候,就比較給別人不方便。你算我便宜的時候,別人就要比我多付錢。

       請問,這造成的是公平,還是不公平?

       不平則鳴!鳴則不寧!它對社會的好處多,還是壞處多呢?

       是光榮還是尷尬?

       最後,讓我說兩個故事﹕

       二十年前,當我太太在中山女高做訓育組長的時候,一個老朋友聽說,立刻興奮他說﹕“太好了!這樣我女兒就可以進中山女高了。”

       五十年前,在上海。一位著名的京劇演員登台,戲院裡座元虛席。突然進來一位“人物”,那名演員老遠在台上看到,居然停下來打了個招呼。

       我常常想到這兩年事。心想,那位朋友難道以為靠關係,可以不參加聯考?或是可以在考試中作手腳?他那樣說,真是侮辱了聯考。又想,那位“名角”,真能稱為名角嗎?一個敬業的演員,怎能在演出一半,不顧整場觀眾,而停下來打私人招呼?

       我更想,如果我是那位“人物”,會覺得這是光榮,還是尷尬?

       我夢想,有一天我們能公平地,真心地,以合理合法的態度,去關懷每一個人,而不是只對自己人好。

       我夢想,有一天,我們不再“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而能冷靜地看每一件事。

       我夢想,有一天,孔子“合理化”的中庸之道,能真正在我們的生活中落實。
────────────────
你看過城隍爺出巡的儀式嗎?
那真是精彩極引掌管地府的城隍爺在前面威風凜凜地前進,後面跟著一批青面掩牙的小鬼,和背枷戴銬“被打下十八層地獄的惡人”。

      【看吧!我終於辦到了!】

       常聽人說“壓力太大,實在受不了。”或是講“我這個人,就是受不得壓力。”

       豈知道,我們每個人從沒出生,就已經受到壓力,而這壓力一直到死,都無法脫離。

       如果我們裝滿一杯水,在杯口蓋上一張紙,再把杯子倒過來。會發現,那張紙和杯裡的水,能不傾瀉下來。

       這是因為大氣的壓力。

       如果把一個空心的鐵球,切成兩半,再合起來,並抽掉其中的空氣。會發現那鐵球的兩半,緊緊吸在一起,即使用十六匹馬,都可能拉不開。

       這有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的壓力。誰能想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由地面向上延伸六十到三百公裡,也把它的重量狠狠加在我們身上。

       可是,我們不是活得很輕鬆嗎?

       那是因為我們的體內,相對地產生壓力。兩個壓力抵消,就毫無感覺了。

      【在高壓下出頭的人】

       記得一位政治家,回憶在監獄做政治犯的時候,常自己孵豆芽。一大把豆子,泡在杯裡,居然愈被壓在下面的豆子,長得愈肥。

       我自己也有經驗——

       每年秋天,我會在地上挖一個個深達六寸的坑,把鬱金香的花球放到坑底,再蓋上厚厚的泥土。

       每次一邊蓋上,我一邊想﹕“這些嬌嫩的鬱金香,為什麼非種這麼深呢?它們又怎麼有能力,向上衝破這麼厚的泥上?”

       只是,一年又一年,它們都及時探出葉片,抽出蓓蕾,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若不是種過鬱金香的人,誰會想到,它們是從六寸深的地方鑽出來?

       大家只見燦爛的花,有誰會想到它艱苦的過去?

      【在高壓下退縮的人】

       當然,我也偶爾發現有些因為力量不足,沒能鑽出泥上而死亡的。看到它們終於萎縮的球根,我有著許多感慨﹕

       它們不就像人嗎?有些人很有才氣,很有能力,甚至很有健康的身體。卻因為受不了壓力,而在人生的戰場退縮下去。

       他很可能是參加競選的政治家,實在受不了精神壓力,而中途退選。

       他很可能是花十幾年時間,準備參加世界運動大賽的國手,卻因為承擔不了大多人的矚望。唯恐失敗之後,難以面對全國同胞,而臨場失常,敗下陣來。

       他還可能是每天把聯考掛在心上的好學生。當那些功課不如他的人,都準備上場一搏的時候,他卻宣佈﹕”我痛恨考試,為了向這考試表示抗議,我要做拒絕聯考的小子。”

       他確實可能是特立獨行的人物,敢於向他認為不理想的制度挑戰。但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麼想﹕

       他是因為太怕失敗、受不了壓力,而選擇了不應戰。

      【城隍爺抓來的罪人】

       你看過城隍爺出巡的儀式嗎?

       那真是精彩極了!掌管地府的城隍爺在前面威風凜凜地前進,後面跟著一批青面潦牙的小鬼,和背枷戴銬“被打下十八層地獄的惡人”。

       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那遊行隊伍中,被邊走邊打的惡人,會愈來愈多。因為一路走,一路有人化裝成罪人加入。

       據說這樣可以作為一種仟悔的方法,也可以消滅一些罪惡。但是據心理學家研究,他們實在是怕自己死了之後下地獄,所以先主動“下地獄”。就好比原始人類怕獅子老虎,反而把獅子老虎畫成壁畫。

       也可以說,面對恐懼時,他們不但沒有採取積極的態度,反而俯首下來,任憑宰割。

       同樣道理。許多人有懼高症,站在高處往下看,就心驚肉跳。你問他有什麼恐懼。他會說“害怕”。你再問“你不是站在很穩的地方嗎,有什麼好怕?”

       他可能說﹕“我覺得自己隨時會跳下去。”

      【逃避與對抗】

       不敢面對壓力,或實在無法忍受壓力的時候,就採取消極的逃避。甚至向那壓力去靠攏、屈服。這是多麼可悲的人性啊!

       連小孩子,都會用裝病,或弄傷自己,來博取大人的同情。

       連成人都會因為不敢面對工作壓力,而裝病不上班。

       他們豈知道,如同我們面對大氣壓力,最好的方法,是由體內產生相對的壓力,使它兩相抵消,讓我們突然間,覺得輕鬆無比。

      【不信自己辦不到】

       最近讀到兩個人的報道,都談到壓力。

       一位是在一九八五年,以十七歲的年紀,勇奪溫布頓網球大賽冠軍的德國網球好手——貝克。

       他居然﹕“如果時光倒流,我真希望輸掉那場溫布頓賽。”

       因為自從他拿了冠軍,大家對他的要求愈來愈高。只要一場失利,就噓聲四起。貝克感慨萬千他悅﹕

       “大家好像只記得我是溫布頓的冠軍,卻忘了我還是個青少年。”

       另外一位,是偉大的音樂家伯恩斯但,他曾對一群年輕的音樂家說﹕

       “你們要想成為偉大的演奏家,不僅在於你多麼勤苦的練習,更要看你走上台,面對觀眾的強大壓力時,是不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恐懼與猶豫,全摔到一邊。由內心產生一種特殊的力量,一種不信你辦不到的力量。那力量,使你成為大師!”

       我更永遠記得,代表美國參加世界溜冰大賽的克莉絲蒂•山口小姐,當她做完一連串最難的動作時,沒等表演結束,就握緊拳頭,向空中狠狠一揮。

       後來記者問她,那一揮是什麼意思,

       山口一笑,說﹕

       “是‘看吧!我終於辦到了!(Gosh! I made it!)’”
──────────────────────
別讓配料殺了你的味覺,別在文章裡加太多辣椒和味精,更別不合時宜地一味傾吐,讓讀者喝了一大壺冷茶。

      【做一桌文章的好菜】

       常有讀者寫信來,讚美我的文章寫得好,並請教我寫作的方法。

       對於這一點,我真是愧不敢當,我從不認為自己的文筆好,也沒什麼特別的寫作方法,更不是文學科系的“學院派”出身,我只是隨興寫作,我筆寫我口,我口說我心,有時候,我甚至開玩笑地對朋友說﹕

       “我筆寫我口,因為我的許多寫作技巧,都是從‘吃’學來的。”

       朋友不信,我則說﹕

       “你想想,要做一桌萊,就先得買材料,回家切切洗洗,把那不必要的扔掉。再按部就班地想好,哪樣先得爆香,哪樣應該切花,哪樣先得慢火炖爛,哪樣又得大火快炒。結果看來簡簡單單幾道菜,很可能先花了一段時間裡,用了不少時間買,費了許多時間摘,真正聽見刀鏟齊飛,看見火光衝天的時間,不過上桌前短短十幾分鐘。等到端上桌,又一會兒就吃完了。只是菜做得好,真是余味無窮,讓人吃完了許久,還有得想。”

       朋友都鼓掌。尤其寫作的人,更是心有共鳴。

      【寫文章如同做菜,先得辦貨】

       寫文章不就如此嗎?哪個寫文章的人能不早早就想“材料”?你只要定下題目,就得想那做法,好好收集材料。而且寫作比“辦桌”更麻煩,一篇文章的材料,常得收集一年半載。寫小說的要到文章中的地點體驗,寫散文的要為寫作的主題找素材。你可以讀一大堆東西,到最後全不用,卻不能不讀。“書到用時方恨少”,你很可能發現才讀過的東西,因為當時沒弄清楚,而不敢引用;也可能驚喜到小學念的故事,居然派上用場。

      【寫文章要有生活的經驗才主動】

       我最近看了一本美國黛安艾克曼(DianeBckeman)寫的《感官之旅》(Bnaiural History of the Senss)真是嚇一跳。這位小姐寫嗅覺、觸覺、味覺、聽覺和視覺,居然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句句有出處,不知下了多少考證的功夫。隔不久,又在美國的公共電視,看到她連續四集的報導,把文字的感官之旅變成影像,讓我不得不佩服,她的題材不只是從書本裡得來,更有許多“生活”的經驗,怪不得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會發覺,一個親身感受過的人,寫出的東西,絕不同於紙上談兵的作品。他談的不只是知識、是道理,還會給你一種主動的影像,從文句中跳出來,活生生地呈現在眼前。

      【生動的導入,可以引人入勝】

       我寫文章很講究這種影像,妙的是,我最早卻是受到《詩經》的啟發。

       (詩經)裡有所謂“興”的寫作技巧,先談別的事,引起你的興趣,再轉入主題。它寫男女約會,先說“東門之外的白楊樹”;它寫男女偷情,先說“野地裡有只死樟,用白茅草包起來”。讓你正不知怎麼回事,突然話題一轉,跳出一對生動的男女。它也用“蟬”的頭來形容寬寬的額角,用飛蛾的“觸須”形容彎彎的眉毛,用幼嫩的小草形容纖纖十指,甚至以蛀木頭的小蟲形容女孩白皙的脖子。

       但是,因為那些都是詩人親身接觸的東西,所以寫來不但不俗,而且生動,優雅。

      【文章的素材要平時收集】

       我常想,寫文章的人如果等見到題目,才出去找題材,恐怕已經來不及了。一個人真要左右逢源,順手拈來都“妙造自然”,就得平時多讀書、多遊歷、多感觸,好像一位大師傅,把各種五香,乾貨、酒品、罐頭,早早存著。只要捉到“生鮮”,立刻就能下鍋。

       什麼是“生鮮”?生鮮是剛捕來的魚蝦,活殺的雞鴨,也是寫作時突然出現的靈感。你可以在翻報紙,看電視的時候,突然觸動靈感,然後衝去書桌,攤開紙,就把靈感發揮出來。那靈感是生鮮,你平日貯存的知識是配料,少一樣都不成。

      寫文章可以快筆單刀直入。

      也可以慢慢導入

       當然,也不是每道菜都能“快鍋大火”地立刻上桌。有些菜就非“溫火”不成。踫到這類文章,你得慢慢地“煨”,把靈感和配料,在腦海裡慢慢調和,讓它們互相作用。好比高湯煨排翅,那滋味是高湯,精華是排翅;排翅無高湯只是“空質”,高湯無排翅只是“空鮮”,只在兩者相合,才能成第一等的美味。

       我不論寫散文或小說,都愛這高湯排翅的作法。把平常生活中的雜感,慢慢煨煨人生哲理。那哲理因為有生活作背景,所以能感人。至於小說,我則喜歡慢慢的烘焙,把氣氛整個醞釀起來,再把排翅放下去,使高潮能引起讀者更大的共鳴。這慢火的功夫,我是經過幾十年,才稍稍抓到的。

      
【文章要求精簡】

       年輕時寫文章,我喜歡大火炒,而且買到什麼材料,都要下鍋。道理很簡單——我好不容易收集這麼多材料,顯示我功夫深,學問博,怎麼不用?可是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吃“臘八粥”,她只用了糯米、紅棗和桂圓,再灑點米酒,卻比我家放了八種材料的好吃得多。

       我突然發覺,湊足了八樣材料的“八寶粥”,不見得好過四種材料,而吃東西,重要的是味道,不是虛名,不論做菜,寫文章,存心“掉書袋”、賣才學的,往往作不出最好的東西。那是堆砌,不是豐富;那是虛夸,不是真實。

      【文章要平實自然】

       說到真實,我認為和我們愈接近的愈真實,而愈接近的應該愈生活,也愈平凡。用生活中最平凡語言寫出的東西,最讓人感動。

       所以我寫文章,盡量用白話,白得小學生都懂。這有什麼錯呢?我們平常說話,不是孩子也聽得懂嗎?如果你能把高深的道理,說得小孩也懂,不是更好嗎?

       我常想起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哪個中國人不會背這首詩?哪個會這首詩的人到異鄉,能不在心頭浮上這些詩句?

       只是,我也想,會不會惟有在大唐,那個萬邦來朝、文風鼎盛的時代,人們才能由奇麗、詭橘、險怪,回歸到最接近心靈的“平淡人妙”?如果把《靜夜思》放到今天的“詩社”裡評選,恐怕會被當作“打油詩”,不但得不了獎,連入選都辦不到。

      【文章要淺白易解,直指人心】

       最近看英美大思想家羅素(BetrtrandRussell)的《羅素回憶集》,其中一段話,很引起我的共鳴。他說﹕

       “我總是使用平易近人的英文寫作,雖然如大家所知,我也能用晦澀難解的數學邏輯。我也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才能寫出老嫗能解的文章,它給我一種自由的感覺……”

       羅素還建議寫作的人﹕“如果用一個簡單的字就能表達出來,千萬別用複雜的字。”

       他使我想起十幾年前,第一次看作家老舍的《駱駝祥子》時,看到老舍形容雪天、雪地,簡簡單單幾句活,好像把那雪景活生生的搬到眼前,比我用一大堆“晶瑩”、“剔透”、“白皚皚”、“粉飾銀裝”所形容的更直接、更生動。

       也使我想起《史記》裡描述荊柯刺秦王。“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恐,劍堅,故不可立拔。”那一段都用短句,但是正可以描繪千鈞一發的畫面。

      【辭藻不可喧賓奪主】

       我開始領悟,味道好,不但作料不能放得太多,而且要用得恰到好處。不能早放、不能久擱。最重要的是把“主味”烘托出來,而不能喧賓奪主。所以作雞,要有雞味;作牛,要有牛味。如果只知作料味,卻失去雞和牛本身的鮮味,就好比用一大堆形容詞,寫“刺秦王”的一瞬,和描述“一眼看到的雪景”,那瞬間最真實的感受,反而全不見了。

      【文章不可偏離主題】

       想起有一次和林玉山老師吃“生魚片”,他看我在醬油裡放了許多“芥未”,笑道﹕“你是吃生魚片,還是芥未?放太多、太辣,反吃不出生魚片的好滋味了。”

       想起大學時代在師大旁邊的龍泉街,吃辣牛肉麵,一群人對著碗掉眼淚,一邊哭,一邊吃。有人問﹕“好吃嗎”吃者答﹕“過癮,辣極了!”只是後來想想,到底吃到牛肉味道了嗎?

      【文章不可不合時宜】

       也想起有一次跟黃君壁老師吃飯,他的茶杯一空、我就為他倒滿。老師居然把手掩著杯子說﹕“咱們是自己人,我就直說,為了我好,不要隨時為我添茶,免得我沒立刻喝,反而後來喝的全是冷茶。”

       多有道理啊!別讓配料殺了你的味覺。別在文章裡加太多辣椒和味精。更別不合時宜地一味傾吐,讓讀者喝了一大壺冷茶。

      【綜合結論】

       說了這許多,你可許真以為我在教烹飪了。那麼講實在一點,我的結論是——要想文章寫得好,你必須平時收集材料,不但看萬卷書、也行萬裡路,使自己下筆能真實而生動。

       寫作時,你可以單刀直人地“破題”寫來,也可以用生動的材料將“主題引入”。然後適時、適量地加入自己的論點和經驗。那必須是你深恩之後豁然貫通的想法,而非生吞活剝的堆砌。那最好是平實自然的描述,而非艱深辭語的賣弄。

       最重要的是,你無論怎麼寫,總不能偏離本題。而且只有出於真誠的文章能夠感人,只有感人的文章可以流傳。
────────────────────
在冰寒的天氣,一群人端正地坐著,稍不用心,就被戒尺狠狠地抽在背上……
在熙來攘往的街頭,一個人直挺挺地站著,不管人們奇異的眼光,大聲呼喊……

      【你準備好發怒了嗎?】

       以前看過幾次成人在街頭打架,印象最深刻的是——

       兩個人剛動手,就聽見有東西在地上滾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是兩只斷了表帶的手表。

       也踫過人們在餐館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妙的是,這個狠狠給那個一拳,那人倒在椅子上,椅子卡嚓一聲,就斷成了三截。

       後來我常盯著自己的手表和椅子想﹕

       看起來這表帶挺結實,我丟球、作體操,它都不會掉。還有這椅子,兩百磅的大胖子坐上去,也不會垮,為什麼打架的時候,那麼不經用呢?

       我想出的答案是﹕

       它們都是為理性的人做的。理性時再結實的東西,踫到不理性的動作,都變得脆弱無比。

      【無傷害的發怒】

       問題是,人畢竟是人,是人就有情緒,有情緒就可能發怒。

       去年秋天,我到挪威首都的“維格蘭雕刻公園”去。數百尊雄偉壯觀的雕塑,仁立在中央走道的兩側。公園的中心點,則是聳入天際的名作——“生命之柱”。

       奇怪的是,居然有一大群旅客,圍在一個不過三尺高的小銅像前。

       那是一個跺腳捶胸、嚎陶大哭的娃娃,公園裡最著名的“怒嬰像”。

       高舉著雙手,提起一隻腳,仿佛正要狠狠踢下去。雖然只是個銅像,卻生動得好像能聽到他的聲音、感覺他的顫抖。

       他是在發怒啊!為什麼還這麼可愛呢?

       大概因為他是個小娃娃吧!被激動了本能;點燃了人類最原始的怒火。

       誰能說自己絕不會發怒?只是誰在發怒的時候,能像這個娃娃,既宣泄了自己的情緒,又不造成傷害?

      【有原則的發怒】

       最近看了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和張藝謀導演的《活著》。兩部電影都好極了,但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都是發怒的情節。

       在《霸王別姬》裡,兩個不成名的徒弟去看師父,師父很客氣地招呼。但是當二人請師父教誨的時候,那原來笑容滿面的老先生,居然立刻發怒,拿出“家法”,好好修理了兩個聽話的徒弟。

       “在《活著》這部電影中,當葛優飾演的敗家子,把家產輸光,債主找上門,要葛優的老父簽字,把房子讓出來抵債時。

       老先生很冷靜地看著借據說“本來嘛!欠債還錢。”然後冷靜地簽了字,把偌大的產業讓給了債主。事情辦完,一轉身,臉色突然變了,渾身顫抖地﹕追打自己的不肖子。

       兩部電影裡表現的老人,都發了怒。但都是在該發怒的時候動怒,也沒有對外人發怒。那種克制與冷靜;讓人感覺到“劇力萬鈞”。

       只是,這世上有幾人,能把發怒的原則、對象和時間,分得如此清楚呢?

      【有理性的發怒】

       記得小時候,常聽大人說,在聯合國會議裡,蘇俄的赫魯曉夫,會用皮鞋敲桌子。

       後來,我跟精幹外交的一位朋友談到。他一笑,說﹕“有沒有脫鞋,我是不知道。只知道作外交雖然可以發怒,但一定是先想好,決定發怒,再發怒。也可以發表憤怒的文告,但是哪一篇文告不是在冷靜的情況下寫成的呢?所以辦外交,正如古人所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君子有所怒,有所不怒。”

       這倒使我想起,一篇有關本世紀最偉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報道。

       托斯卡尼尼脾氣非常大,經常為一點點小毛病,而暴跳咆哮,甚至把樂譜丟進垃圾桶。

       但是,報道中說,有一次他指揮樂團演奏一位意大利作曲家的新作,樂隊表現不好。托斯卡尼尼氣得暴跳如雷,臉孔脹成豬肝色,舉起樂譜要扔出去。

       只是,手舉起,又放下了。他知道那是全美國唯一的一份“總譜”,如果毀損,麻煩就大了。托斯卡尼尼居然把樂譜好好地放回譜架,再繼續咆哮。

       請問,托斯卡尼尼真在發怒嗎?還是以“理性的怒”作了“表示”?

      【學習發怒與不發怒】

       想起一位剛自軍中退伍的學生,對我說的笑話。

       一位團長滿面通紅地對臉色發白的營長發脾氣;營長回去,又滿面通紅地對臉色發白的連長冒火;連長回到連上,再滿臉通紅地對臉色發白的排長訓話……

       說到這兒,學生一笑﹕“我不知道他們的怒火,是真的,還是假的。”

       “是真的,也是假的;當怒則怒,當服則服。”我說。

       每次想到他說的畫面,也讓我想起電視上對日本企業的報道﹕

       職員們進入公司之後,不論才氣多高,都由基層做起,也先學習服從上面的領導。當公司出了大庇漏,一層層訓下來,正像是軍中一樣。

       報導中,也有企業界人士冬天去“打禪七”,和“在街頭呼喊”的畫面。在冰寒的天氣,

      
第二部

      ──────────────────────

      【賣瓜瓜不甜】

       我對工作倫理的結論是﹕

       無論你是主管或部屬,永遠要記得——

       第一,要遵守職業道德,維護顧客的權益。

       第二,要嚴守職位的分際,在什麼職位,做什麼主、說什麼話。

       第三,要盡忠職守,維護工作崗位和工作伙伴的權益,千萬別吃裡扒外、通奸資敵。

       唯有人人遵守工作的倫理,人際才能有共信,事業才能有共榮,社會才能有進步。

      【當蜜月過去的時候】

       想想,如果你在朋友欠你小錢的時候,就趁他領年節獎金,暗示他還,甚至故意作個低姿勢,說自己出了點事,急需。

       錢的數目少,拿出來輕鬆愉快,他當然會還。

       如此,有借有還,朋友之間既有“通財之義”,也有“還錢之信”,永遠是好朋友,怎會淪落到避不見面的地步呢?

       俗話說得好——“債多人不愁”。

       債多而不愁的人,不是有能力還債,而是“一翻兩瞪眼”——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他由拉下臉來借錢,到拉下門來躲債,最後則是拉下自尊賴皮。

       失敗到絕望的時候,就自暴自棄,這是人的天性。不論做生意、帶部屬、交朋友,希望能有群子之交,就要時時注意“怎麼維護對方的自尊”。

       這世上無論進化或腐化,都是慢慢發生的。唯有建立制度、情理分明的人,能夠像設有紅綠燈和安全島的道路,不但走得快,而且少出事。

       記住!農業時代,那種“一諾千金”的時代過去了,要做長久的朋友、長久的生意,你要有維護對方尊嚴的技巧,與絕不妥協的原則。

      【萬里尋畫記】

       見獵心喜,卻又因為心喜過度,而喪失了原有的判斷力。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毛病。

       我們總是想別人沒自己聰明,而在下棋時,希望對方不要看出我們的弱點。如果對方真沒看出來,而走了另一步時,我們則暗自心喜。

       豈知,如果對方是高手,他也可能正設下這個陷餅,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而忽略自己另一個更大的弱點。

      【五折大採購】

       我們更要了解一件事,就是人性。

       既然有“以為小角落就比較安全的蚊子”,也就有“專在小角落下網的蜘蛛”。憑什麼只能你聰明,別人就不能對準你心理的弱點呢?

       如果他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好不容易有你這條肥蟲上網,就更會好好“吃”你了。

       所以,你可以放心自己家門邊的小店,認定他比較便宜。(因為他今天騙了你,明天你再也不上門,甚至可以到四鄰去告他。)卻絕不可相信旅遊區,尤其是異國的商家,免得被他們“連肉帶骨”地吃掉。

      【後來居上的小董】

       人們失敗,常因為不能替對方想。

       許多人寫信,不但龍飛鳳舞地簽名,而且龍飛鳳舞地寫地址,他以為自己滾瓜爛熟的地址,也應該是別人熟悉的東西,豈知可能因此,而接不到回信。

       許多人在投稿時,也字跡潦草。當他寫一般文句的時候,上下文串起來,主編還能“猜”到,但是當他寫地名、人名或專有名詞的時候,難道還要忙碌的主編去翻百科全書嗎?…

       他常因此被退稿。

      【好個豪爽的大漢】

       我必須強調,這世界上有些人是開“合理標”,有些人是開“最低標”。

       開“合理標”的人,先算好大約應該需要的工本費和利潤,來投標的人,要價過高,他固然不取。如果報價太低,他也不取。道理是——那麼低的價錢,不可能做得好。

       至於開“最低標”的,則是只要東西看起來差不多,推算得便宜,就買誰的。豈知生意人,往往看準這一點,先以最低價,搶下這筆生意,再一步步要你追加預算。

       “對不起!物價上漲了。”

       “對不起!踫到流沙層了!”

       “對不起,我這樣做,一定自己先倒,我做不下去了。”

       踫到這種狀況,你是要拿“約”修理他,還是跟他妥協?何況許多民間的交易,像小郭的屋頂,根本沒有什麼“約”。

       除了交易,人事也一樣。

      【包在我身上】

       從政的人常說,先不要考慮開出去的政見支票能不能兌現,而要知道,如果得不到政權,就連半個政見也無法兌現。

       在人生的戰場上,無可否認的﹕

       當兩個人戰鬥,只有一把槍,誰先搶到槍,就可以用槍把對方撂倒。

       既然對方倒了,就不再有人和你爭;既然沒人跟你爭,就連指責你當初不擇手段“搶槍的聲音”,也不再會出現。

      【半個也跑不掉】

       當你不會用人的時候,不但是用錯了人,而且會失去人。失去的那人,更可能成為你的敵人。

       當你讓下面人搶位於的時候,他不但搶到自己的位於,而且可能搶到你身邊的位於。

       進一步,他可以搶你的位子;退一步,他可能擋住你的視線,使你看不清周遭的情況。

       看不清周遭是最危險的,當你總是跟某人合作,而不隨時出去了解市場和比價時,你很可能有一大發現,這老朋友算你的價錢,比別人都貴。

       不是他漲了,是別人跌了。他卻因為你總是“照以前的方式”,而沒有主動通知你降價。

       要糟的是,當你不去要求他,他也會在伺侯你的時候,因為缺乏跟外界的接觸,少了比較的機會,“你們”很可能一起老化、一起落伍。

       此外,商人多半知道在老板那種“吃不下,含在嘴裡也好”的道理。當你不夠靈活,不去監督的時候,他們就吃定你,綁定你,甚至在必要時——

       犧牲你!

       而且使你明明被犧牲了,還覺得他夠朋友。

      【全靠老同學】

       情與法的關係非常微妙。法看來是硬的,情看來是軟的。但法是人定的,也由人執行。執行的人有情,這法就有了彈性。

       更進一步說,當法愈嚴苛,愈不合人情的時候,那執行的人,就可能變得愈重要。

       法,一定要合理,不合理的法要修,而不能用“人情的執行從寬”來補償。

       因為在這執法從寬中,不但不能真正地“執法”,而且造成許多弊端。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發現別人要你簽不合理或你辦不到的約,你必須知道,從簽約的那一刻起,除非你夠大、夠硬,否則每一個攪局的小鬼,都可能處理你。

       情與法的不夠分明,是我們社會的通病。

       許多人在這當中得了好處,許多人被這樣吃死。

       記住!

       你可以要求修法,不可以故意違法。只有當“法”能公正、合理的時候;執法才可能嚴明、弊端才可能減少。

      【當法律放假的時候】

       許多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只因缺少這分機智,為保住“身外之物”而抵抗,結果造成悲劇。

       不錯!東西是你的,他憑什麼要搶?你當然可以反抗。但你也要知道,當東西是你的,群眾是他的,而你勢單力孤的時候,東西也可以變成他的。

       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邦無道,危行言遜”,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不小心進入“危邦”或“亂邦”,就必須認清情勢,明哲保身地想辦法“全身而退”。再在全身而退之後,想辦法“平反”。

       記住!不要在必輸的情況下逞英雄,也不必在無理的環境中講理。

       否則,你就永遠沒有講理的機會了。

      【扒手請上鉤】

       我們要知道,賊也是人,也有自尊。他可以失手被捕,只怪自己“手藝”差。但是,當他發現上了你的鉤時,是他鬥智輸給你,他的面子就掛不住了。

       你愈是弱小,贏了他,他愈覺得丟人,他愈可能對你不利。

       所以,聰明人,除非有萬全的準備,即使發現了賊,也要按兵不動,甚至故意咳嗽兩聲,留上條路給賊出去,再看準了他,以後動手。

       孫子兵法上說“圍師必闕”就是這個道理。把敵人圍住的時候,與其讓他作“困獸之鬥”,跟你正面拼命,不如留個缺口,讓他由那裡逃跑,在他落荒而逃的時候,從後面追擊。

       想想!是正面與你拼命的敵人容易對付,還是正在逃跑的“背面露出來”的敵人容易對付?

       當然是後者!

       於是,你忍一時,仿佛為他留條生路,反而能自己不傷一卒,把他殲滅。

       相反地,你也要知道——

       如果有一天,你與別人爭鬥,人家故意閃開,可能正是等你把弱點露得更大些,好將你徹底摧毀。

       那看來像“一念之仁’的,其實是“百謀之毒”。

       所以,即使你在逃的時候,也應該有組織,有戒備地,以面對敵人的姿勢離開。

      【何必逼人太甚】

       我們常批評人“不識相”。

       “不識相”就是不懂得看面子,別人給臉的時候不要臉;別人給台階的時候,又不順著台階下。

       同樣地,當別人要臉、要台階的時候,你不給他,也是“不識相”,因為你造成彼此的尷尬。

       要知道,每個“吹牛”都是一種謊言;每個魔術都是一種謊術;每個託詞,都是一種謊話。

       這些“謊”,多半沒有惡意,而是為了表現,為了面子,你何必去戳穿呢?

       他知道你有數,卻不去戳穿,一定心存感激。相反地,他希望找個借口開脫,你硬是擋著不讓,他也一定加倍恨你。

       成長,使人能看透謊言,看穿騙局。

       成熟,也使人能知道什麼時候不戳穿謊言,什麼時候不戳穿騙局。

       如同用兵,你只是留個缺口。

       你可以追殺他,使他全部落網;也可以放他走,讓他感激你,成為未來的朋友。

       避免正面的衝突,是處世的重要技巧。

      【第五縱隊成軍記】

       世上的情形就這麼妙。你會發現人們似乎有一種特殊的第六感,把那些蛛絲馬跡設法聯想在一起,開始猜、開始問,並且由對方的反應中歸納,最後得到結論。

       多殘酷啊!只是沒辦法,為了減少阻力和“對彼此的傷害”他不得不這麼做。換成你,你難道不會這麼做嗎?

       現在,你就更可以了解,為什麼無論人事、政策、成交、邦交的消息,都不能提早走漏。而明明第二天就會發生的事、當事人還故作驚訝他說﹕

       “不要胡說,完全不可能!”

       你也必須由前面的故事和論述中,得到教訓——

       即使你百分之百確定,也不能在言談或任何行動上表現出來,即使那“掩不住的喜色”,都不可有。否則,你就可能空歡喜一場。

       相對地,如果你是得到消息的那個“關鍵人物”,你也最好別說。因為當你“愛現”的時候,也可能給自己找大了麻煩。

      【通神的小尤】

       因此,如果你是小民,要知道那些自吹“有內線”的人,常是假的。你託他,不但可能吃虧,還可能把事情弄得更槽。

       如果你是當權的長官,更要知道,每個在你身邊打聽消息的人,一轉身,就可以把小消息擴大,然後成為“買辦”,獲得利益,甚至使你背上黑鍋。

       當然,在這世界上,哪個角落都有真通天的人。愈是“人治”的國家,這種人愈多;愈是“法治”的國家,這種人愈少。但即使在最法治的國家,消息的提早走漏,還是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

      【臨門被他踢一腳】

       人都有這個毛病——心裡藏不住話,尤其當自己對別人有恩的時候,更巴不得對方早早知道。許多人事、生意的消息,都是這樣提早曝光,結果壞了大事,或被人搶了功勞。

       應該知道,如果發現你的公司或長官,已經主動考慮你希望卻沒說出的事,你千萬不可躁進,當你以為“開個口”,可能使事情發展得更快時,很可能反而失去將到手的東西。

      【走下山頭的時候】

       如果你不希望看到下面人見風轉舵、一一離開的場面,就絕對不能早早讓下面的人,感覺到“風向變了”。

       他們跟著你,你變了,是你對不起他們,是你令他們失望,在你已經失勢的時候,千萬不要給他們太多反彈的機會。

       尤其是,當你在“想繼續”與“不想繼續”的時候,更不可以露出一點“倦勤”的樣子。否則,你不但不能光榮地“主動走下台”.反而會變成難堪地“被逼下台”。

       這當中,有多大的差距啊!

       我覺得有必要。我認為每個人,無論你是長官或部屬,政客或小民,都應該了解“不成熟的事不可說”的道理,許多人都由於不能做到這一點,不但壞了別人的好事,也壞了自己的好事。

      【老趙的鎮館之寶】

       在收藏界,這幾乎已經成了一種當然的道理——

       由於你是新手,你理當繳學費,從“學習”中避免“上當”,也從“上當”之中“學習”。新手吃一次虧、學一次乖,漸漸變成老油條;又用老油條的本事把新手唬得一愣一愣。

       大家為什麼都這樣作呢?道理很簡單。

       你既然廢寢忘食沉迷其中,成為收藏家,成為“痴”.成為“癖”。

       你當然愛那樣東西,愛得要死。

       這世上最大的問題,往往出在愛上。

       當你看上一塊王、一個瓷器、一張畫,舉世只有那一件,你愛得要死,還會讓給別人嗎?

       一個人可以非常廉潔,絕不貪非分之財。但是當他愛物成痴的時候,看到那個物,就另當別論了。你絕不能用他“對錢”的態度,來推想他“對收藏”的態度。

       因為錢隨時可以賺到,那稀世的收藏品,卻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你問我收藏東西最穩當的方法,我要建議﹕

       一,你可以請行家介紹,或直接向他購買“雖是上等貨色,卻非他看得上限的精品”。既然他看不上限,就心中“無爭”,也就能客觀地為你著想。

       二、如果你真打算收藏好東西,自己又不內行,你有兩條路可走。

       去國際知名的拍賣場,買“見諸圖錄”,也就是知道以前由誰收藏過,而且印在收藏目錄的東西。

       或先去寶石或古董鑒定班,好好學,學會之後,再自己出去,冷冷靜靜地買。

       記住!這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是人性,最可能信任的是自己。

      【導遊有禮】

       我說這許多,是告訴你什麼是人性,我也建議你﹕

       如果介紹朋友到熟店去買東西(尤其是貴重的),應該當著朋友面,對店老板說﹕“這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要任何好處,你把他當成我,盡量算便宜!”

       而當你後來居然像前面故事中小英一樣,還是拿到回扣的時候,則應該還給朋友。

       如果你是老板,要常注意來往廠商與你職員的關係。公是公、私是私,逢年過節廠商送點小禮,是人之常情。你理當讓員工分享。

       假使“他們”愈走愈近,你就要防止弊端。

       如果你是職員。

       我盼望你在這個濁世,作一濟清流。當來往的商家要給你“不合理”的優待時,你要知道,那是不當得的好處。

       鄭重地告訴他,甚至在一開始為公家採購時,就對他說﹕“我不拿任何好處,既然我自己向你買東西,也不會要求特別的折扣。請你給我公司最便宜的價錢。”

       你必因此獲得他的尊重,傳到你老板的耳裡,你更能獲得重用。最要緊的是,由於你對道德的不妥協,使你能不遭受更大的誘惑。

       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清每個人,包括你自己的“人性”。

      【拳王與小女生的對決】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在男女爭鬥的情況下,同情女性,也是人的天性。

       人們會想,弱者明知打不過強者,為什麼會反撲?當然是被逼急了!被逼迫的人,理當獲得同情!

       這就好比,當一隻小貓撲向大狗時,無論小貓是不是在撤野,總能得到喝彩。

       同樣的道理,當比你弱小的人決定拼命,即使你的實力強得多,又有一百二十個道理支持你,也最好不要跟他正面衝突。

       不錯!你很強,你是可以一刀砍下他的頭,而他頂多只能砍你一條腿。到頭來,你一定贏,他一定死。

       問題是,你非但贏得不光榮,而且當你斷了一條腿之後,還能稱得上英雄嗎?

      【悲憫的悲哀】

       “別跟不要命的人鬥!”

       當你發現對手,不惜犧牲他自己的生命、親人的生命,或”第二生命”,而與你周旋到底的時候,就算你有理,也最好避一避。

       當你發現一個人愛你,超過愛他自己,甚至為你不惜犧牲自己親人的時候,也要好好想想,他會不會有一天犧牲你。

       你愈是成功、強大、有錢、有名,愈要小心這些!

      【不好也不壞的人】

       想來想去,我發現,其實世上許多人,都是這種不好不壞的人。當你不小心的時候,他們會佔你的便宜;當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可能對你付出。

       我也發覺,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旅客,當你有一點陌生、有一點外行,或不懂得工作倫理的時候,人們在指導你之前,可能先欺負你。

       本書的目的,正為提供這種教訓——

       當你工作時,哪些立場必須站穩?

       當你有了人事的安排,為什麼不能提早透漏?

       當你買東西比價時,為什麼應該要求合理價,而非最低價?

       當你發現不利於自己的小徵象時,為什麼要早早反應?

       當你有倦勤之意時,為什麼不能表現在外?

       當你做了法官、醫生、老師、秘書、接待……你又有哪些工作上的禁忌?

       雖然表面看,都是令人挫折的故事,或透漏了一些人間的詐術,但背面所要探討的,都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我要再一次強調,每個人都是“人”,都有著人性的貪婪、自私與溫情,如同前面談的那位司機和藝品店的老板。我們永遠不能因為對方表現的良善,而忘記他也有人性的弱點。更不可由於他一時的卑劣,而否定他可愛的一面。

       《我不是教你詐》,比起前一集,誠然是較深也較辣地。我衷心盼望每位讀者,能了解我寫作本書的目的——

      
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清人性,不可因為他們的好,忘了他們的壞;不要因為他們的惡,忘了他們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