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台中市南屯區文山里保安宮沿革
壹、王爺傳略
我國古時政治社會,政治與宗教互相貫通,易觀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忘,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蓋人有神之意識存在 可警世覺人,使人不生妄念,不為非作歹,不誤入歧途,從而正人倫,輔教化,敦風俗,促進社會和諧,而致天下太平。在國人敬天法祖觀念中,可謂有人之處即有神存在。臺灣同胞多來自大陸,當年渡海來臺,非但冒風浪及海盜之險,抵達後,亦必遭樟癘之氣及水土不服之苦,為求一路平安,諸事順遂,紛紛請來原籍地神明供奉,藉以保護平安,並祈子孫昌盛。是以省民所供奉者,多為大陸之神,由此足見,臺灣與大陸血緣之關係。

據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前主任委員林衡道教授所作調查,臺灣全省寺廟最多者為王爺廟,計有六百餘所,此因於一者王爺為閩粵之地方神,臺灣同胞多來自閩粵兩省,二者據傳王爺為「瘟神」,供奉王爺可避免瘟疫之故。

惟臺灣神明之由來,均賴以口語相傳,真實不辨,或年代久遠,其事失傳。尤以冉爺之由來更各異其說,莫衷一是,據臺灣省文獻委員出版之「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有關王爺之傳說,即有六種。茲根據文獻所載及民間較廣泛之說法,略述四種如下:

一、據說王爺出生於唐代貞觀年間,某次聖上微服出巡遇險,有三十六名好漢捨身救駕(亦有三百六十名之說),太宗感念其忠,賜封三十六人為「進士」,並與之義結金蘭,後逢兵亂,三十六進士統率軍隊進剿匪穴,大勝而回,皇帝又策封為「王爺」,三十六進士後又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不幸 於海上遇險,三十六人全部罹難,據當時生還之侍從謂,三十六人遇難不久 ,海上呈現祥雲紫氣,咸認三十六進士已經成神,皇帝得此消息,痛失功臣. 之餘,亦信其成神之說,乃令建廟供奉三十六人神位。

二、又據唐書百官志載:「貞觀.初年,遣大使十三人巡行天下,督察姦謂,黜陟百官,觀采風俗,都督兼任巡省大使,即帶使持節弓得以軍事專殺戶行則建節,府樹六纛,有如天子親臨。王爺在世時,擔任帶使持節都督兼巡增大使,因其忠義昭昭,昇化後,上天感格,超授顯秩代天巡狩,代表玉帝監臨下界」。

三、復按江蘇如皋地方傳說:唐太宗時,有一批舉子,在進京赴考途中遇盜,川資被搶,只好沿途行乞,輾轉入京,但考期尼過,.眾人便.結為兄弟,奏樂長安街頭,太宗聞之召入宮中,適太宗欲試張天師法力,便命彼等入地窖奏樂,云為妖魔作怪而感頭疼目眩,欲天師捉妖,而為天師誤殺,太宗憫其無辜,乃各賜以「王爺」封號,並令建廟供奉。

四、明朝有三百六十名進士,生前因忠於國事,不畏特權,摘奸發伏,後被奸臣陷害壯烈成仁,死後忠魂義魄,時常顯聖,庇護百姓,百姓如有災危,祈之甚為靈驗。其中朱、李、池三位,因生前擅長歧黃之術,某年閩南地區瘟疫流行,朱、李、池三位王爺大顯神威,救活無數災民,民極感德,奉之為神 ,建廟奉祀,因只知三位生前為官,然不知其爵秩,而以「王爺」稱之,此為三府王爺之由來。

貳、文山里簡介
文山里位於犁頭店之西,大肚山東南麓,黎頭店即今南屯,為台中市最早發祥地,清初因產黎頭尖利而成街名,民國九年,因位於大墩(今台中市)之南,遂改名南屯有文山里係由舊名知高莊及山子腳兩莊合併而成。兩莊地名之由來,一因無文獻,難予查考,二因年代久遠,傳說難辨。有關知高莊之由來,據父老傳言,有下列幾項:

一、知高西靠大肚山,東臨筏子溪,靠山部分地勢高亢,臨溪部分地勢低窪,地形呈西高東低,高地土質乾硬,低地則泉水充沛,到處有天然水塘(閩語稱水窟),斯時民眾養豬未設豬攔,任豬到處走動,水窟遂成為豬洗澡所在, 久之水窟乃被稱為豬哥窟,莊名亦因稱之為「豬哥」,因豬哥字不雅,而取同音之「知高」。

二、清初臺灣經常發生閩粵械鬥,漳泉拚,莊拚莊之事件,知高莊原居民眾,以何姓居多,某年何姓族長名叫「何豬高」者,曾領導族人及莊民與別莊拚鬥,奏凱而回,自此聲名遠播,雄據一方,其居之地遂名「知高莊」。

三、知高莊亦名「福興莊」 目前莊民有福德正神會(俗稱吃福),供奉一土地神位牌,牌書「福興莊福德正神神位」,據父老言,此牌因年代久遠,已不 悉其由來,據推測,先民鑒於「豬哥 」音不雅,當初組會之人,意在另取 一較通俗莊名取代之。其時知高之名,音雖不雅,意封不俗。

至於山子腳之由來,據父老言,因位於大肚山錢嶺之下,閩語稱「山下」為「山腳」,故名之。據傳,清朝某年,反清志士王芬偕其妹押銀十八撈籃,因清兵追捕甚急,兄妹乃逃入大肚山,清兵仍緊迫不捨,至錢嶺,王芬勸其妹棄銀逃生,妹不甘銀落入清兵之手,執意死守撈銀堅不逃遁,王芬無奈,乃倉皇自行沿大肚山北逸,妹恐清兵追至,身受辱,銀被奪,倉卒將銀埋於錢嶺之顛,埋畢自刃身亡。清兵追至,見妹死而銀不在,誤為王芬撈走,循跡向北追趕,至神岡、清水交界處之大肚山上,被追及而遇害。錢嶺因埋銀而得名。幾年前,如逢陰雨,嶺上尚有「王芬火」出現。

文山里與鄰莊之番肚腳,原為巴布薩平埔族聚居地,清朝初年為浙江總兵張國率兵驅入東山、現春社里(舊名番社腳)尚有番子井、番子墓,文山里亦有番子埤,據說均為番人遺留物。此地因番人盤聚較久,漢人移墾較晚,先民均非直接由大陸來此,而分別從豐原、大雅、西屯及台中縣沿海一帶移來。

參、水裡港福順宮三府王爺之由來
保安宮三府王爺係來自水裡港福順宮,合先介紹福順宮王爺之由來。水裡港(台中縣龍井鄉麗水村)福順宮,供奉朱、李、池三府王爺,該宮王爺係來自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城南門外京仔社。明朝天啟三年,有商人呂順道者,欲運貨及一批墾殖移民來台,出航前,將當地福順宮朱大王爺請至船上,擬借神威保護民、貨及船之安全,移民中,有張.、陳兩姓老,因知其事,亦將該廟另二主神李二王爺及池三王爺二尊神像全部請至船上伺船渡台,癸亥年仲春時節,登陸於現大肚溪出口之土角掘港(港址已因大肚溪流改道而遭流失),登陸後遂將三尊王爺神像安奉於水裡港芋仔園北極大帝廟內,因當時中部地區多數為漳州移民,而三府王爺本為漳州之地方神明,是以漳州人多數到此朝拜。據傳,因神威顯赫,為人治病,靈驗非常,漁民出海,若遇險難.,呼王爺名號,均能化險為夷,為當時中部地區香火最鼎盛之廟宇。清朝康熙十年春,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眾信徒集議將廟址自芋仔園遷至水裡港現址,並由池王顯聖親至福州構買上等福杉及石材,是年八月中旬,海灘上果然飄來無數杉石,眾信徒遂運回興建現在之福順宮。因水裡港福順宮三府王爺係直接由大陸渡台,建廟迄今已有三百五十餘年歷史,為臺淇最早之三府王爺廟,同時亦為中部地區及漳州人之保護神,中部多數王爺廟均由該宮分桃,故多前往福順宮進香謁祖。

肆、文山里保安宮三府王爺由來
文山里與水裡港之關係風極密切,一者同為漳州移民,二者由於水裡港近海,土地貧瘠,農產歉收,昔時福順宮祭典、廟會、出巡等均聘台中及豐原地區之熱心人士為總理,以賴其支持,時本莊先賢廖煥文先生,即擔任福順宮總理多年。據說清朝末葉某年,有一水裡港人前來文山販貨(當時水裡港商埠尚發達),時大肚山常有土匪出沒,水裡港商人為保護行旅安全,遂至福順宮請來池府王爺神像隨行。該商人到達木莊後,寄居現第七鄰陳 桔宅,並將王爺神像暫行供奉於陳家,時莊民對王爺神威顯赫風極敬仰,即紛紛前來參拜,有病求治,有事求解,靈驗非常,於是民眾信奉益篤,遂商請水裡港商人將王爺留莊供奉。後續由信徒何 瑞恭塑朱大王神像,陳 木恭塑李二王神像合祀,是為三府王爺,廖煥文恭塑包公神像配祀,陳來成另添塑聖三王神像吋以便眾善信有事請回供奉祈安。

伍、保安宮三府王爺神蹟傳說
一、女山里、春社里、同安厝及西屯區之協和里等地區均因位於大肚山麓,西因大肚山之隔,東為筏子溪所阻,昔時交通甚為不便,且醫藥俱缺,莊民遇有疾病,均求治於王爺,據說非常靈驗,救人無數。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機對臺灣進行大暴擊(轟炸),本里幸賴王爺護,保境護民,在大暴擊期間,境內僅被炸死耕牛一隻,其餘人畜財產絲毫未損。

三、王爺不但精於歧黃之術,對於治療精神病尤其專精,王爺在文山里期間,治癒精神病患,有名有姓有住所老不計其數,為恐影響其後代子孫自尊,真實姓名姑隱之。

四、文山里附近民眾,因篤信王爺,凡諸百事,均求之於王爺,如婚喜慶、建屋起灶,婚姻問題等,照王爺杯竺(俗稱聖杯)指示而行,因此文山里民眾從未聞被江湖術士騙財之情事發生。

陸、保安宮建廟經過
三府王爺駐錫本里以來,一直寄居民宅,祭典活動殊感不便,眾善信感於王爺神恩浩蕩,救世活人,理應建廟享祀,使神有安居之所,人有活動之處。乃於民國六十年(歲次辛亥)由邑人東光橡膠公司董事長廖乾成、彰化銀行前董事長張聘三、里長陳阿俊與黃明錦、李萬福、陳枝水、王茂圳、張木村、張石黃、陳 桔、陳清河、陳明華、陳朝宗、陳朝傭、林海森等十二位鄰長以及地方熱心人士陳來成、張連桐、陳炎木、陳國容、陳阿水等人倡議建廟,建廟之議起,首有台中市南區殷商林炳信,為崇報王爺過去曾治癒其兄久年不癒之痼疾,自動於本宮現址購獻建廟基地二百餘坪,以表衷誠。於是組織興建委員會,公推廖乾成為主任委員、陳阿俊為副主任委員,地方熱心人士及眾鄰長為委員,由委員先捐基金,再由眾善信輸誠捐獻經費,於同年冬月動工興建,由於神床庇被,人盡其事,策劃週詳,各方配合,工程進行順利,翌年(民國六十一年歲次壬子)冬月落成,廟有大殿、拜庭、左右廂房、前後庭院、規模粗備,藐峨壯觀,於是神永享姐豆馨香,人有活動休憩場所,誠亦地方盛事。落成之日名曰「保安宮」,以褒王爺「保境安民」之意。並蒙謝前副總統題賜「厚德鍚福」匾額一幀,益增光輝。民國七十二年依規定向主管官署辦理登記,改組管理委員會,仍由廖乾成為主任委員,陳阿俊為常務監察委員。恭逢建廟安座十二週年舉行慶成祈安大典,旁述始末,以紀其事。
保安宮管理委員會 謹識

宮 址:臺中市南屯區忠勇路73-1號
電 話:04-2382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