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天 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天上聖母‥林默娘,北宋年間官家千金小姐,千百年來被尊稱「媽祖目海神。香煙裊裊不絕於千廟坤爐之前,象徵她慈悲為懷,救苦救難的崇高美德和偉大精神常留人間。

福建菁蒲田湄洲灣賢良港是聖母的故鄉,乎風萬里,海闊天空,景色怡人。濁浪排空,天昏地暗,則為海上長城,討海人的逃生處。「天后」在此有生之年二十八個春秋。南宋迄今,歷代褒封「天后」、「天妃」、「天上聖母」、「崇福夫人」,「向四海顯神通,千秋不朽,歷數朝受封典,萬古流芳。」為最佳寫照。

宋太祖乾德四年初夏,都巡檢林惟容因狂風惡浪,駛向湄洲灣畔的賢良港聖母的聖蹟由此開端,,聖母的聖蹟由此,林惟容先生的六世祖林蘊先生,是唐貞元年間菁田「九牧林」之一,官至邵州刺史,天下稱其忠節。祖父林保吉先生為後周統軍兵馬使,父林孚先生為閩王 福建總管,林惟容先生生於文武世家,文韜武略,精於一身,他為人寬厚仁德慈祥。原來林惟容先生年登四十,育有一子五女,惟恐單丁過代,與夫人王氏朝夕焚香,祈求再賜麟兒光宗耀祖,周世宗顯德六年六月十五日晚上,王夫人夢見空中觀世音菩薩告曰:「您家世代行善積德,自當得慈濟之報。」賜吞了一顆九藥,不久王夫人遂感有娠,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晚上,湄洲島上一道紅光直射林府,內室光耀奪目,四周隆隆作響,猶如春雷初動,左鄰右舍驚奇萬分,林府陣陣飄香女嬰誕生,「媽祖生」由來。彌月仍不出一聲,林惟容夫婦取名叫默。親朋鄰舍稱呼「默娘」。七載光陰斗轉星移,五姐相繼出嫁,只剩「默娘」在母親身邊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喜愛朱紅衣裘、素齋、拜佛虔誠、好學入迷與眾不同。

澳口東邊有個狀如仙女娥眉島,人稱湄洲島,橫擋東海狂濤,左有浮曦,右有形如山柄柄的突出半島,中間一條港道近百戶人家,熱鬧漁村,嶙峋怪石,其中有三塊在漲潮時露出海面丈餘高的怪石,好似插在海中的三柱高,礁石叫「三支香」為天然航標。林惟容先生住家坐落在「三支香」東側百步丘陵間,宅院大門朝東南,面對湄洲島,大門口有兩條石砌石階,一條直通海港碼頭,約有千階,一條直通「三支香」海灘約有兩百餘階,一道石砌的圍牆環繞庄院,旁有幾戶漁家,院子背山向海,站在門口盡情欣賞湄洲灣風光和英姿,浪潮、海潮如雷貫耳。

聖母有數不盡的聖跡善行,施醫救難,佈施救苦,天象、物象、海象,指導漁民逃生驅逐海寇才不顧自己生命,心繫漁家安危,遠近客商感恩乏餘如神叩拜遠至煙台、日本、東南亞等,海神之奉自然披身。花年佛渡,憑添凡人的嘆息,不過其聖能額蹟更形咸靈,普渡眾生不分貴賤,心誠必靈。

本鄉得天宮媽祖早年向彰化南瑤宮全身掛火,依俗由小吃會、大吃會、著角、因日據時期,村內幾經抗日戰禍、掃射、火災、瘟疫,均能平安村民深具信心,信者由本庄頭家厝擴及四張犁、三分埔、散埔、四張犁、七張犁、潭子庄、新田聚興、神岡、大雅各庄頭,金身遊居各地百姓敬香參拜,安撫地方。依得天宮建廟志更能表白信者的心意。得天宮新建志

本宮主神天上聖母(老媽祖)始由住台中廳葫蘆墩署潭仔墘區頭家厝,賴 仁先生組成篤誠信士廿人往赴彰化南瑤宮膜拜祈安,即奉雕敬於日據時代(末清年間)。因當時帝制腐化禍患常生,庶民遭厄,民不聊生,善民為求聖母保佑,獲賜民安。爰在日本統治末期,台灣受空襲之圈,尤其本村係日軍儲油區,均是偷襲掃射之目標。四處煙起,惟村裡人畜無損傷,蒙惠聖母神威掩護,聖母顯赫四方,有求必應。異鄉他客參拜者眾多,香火昌盛,自奉拜迄今百年均俸座民房,參拜者真感不便。適值信者陳張阿嬌女士自願喜獻土地300坪作為興建媽祖廟用地,與呂貴源先生提供100坪作為廣場,聖母又經常託夢信者建廟地點,並促其早日實現。為感聖母多年庇佑吾生,共沐神思及虔誠信者獻地,懠輩自應力促其成,供膜拜有託之處,長估生靈。而經地方士紳碩彥研議籌劃建廟事宜,即成立新建委員會,推選當時村長賴傳旺為主任委員,林秋風為副主任委員,游萬來為財務組長,簡石城為總務組長巨游水旺為工務組長等負責新建工程策劃與監造工作,後經全註委員鼎力捐募再購地合併為整形現有廟址,佔地近千坪。旋經地理師劉達添先生定線,構造由特傑公司游家章先生免費設計,涓擇甲子年正月廿日邀請縣長陳庚金先生破土開工,又於同年八月十三日良時聖母神像入火安宅,為時兩秋有餘之期承蒙諸善德捐助,俾能集腋成裘完成堂皇肅穆廟貌,於民國七十五年歲次丙寅年十一月十九日為度成大吉目。

嗣後盼望眾善信人等繼往開來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促使吾社會更要和樂利,進而全民能均沾福澤,是以樂為之志。

廟成之後得天宮為媽祖鎮宮之所,亦免於輪流移駕,信徒敬心可專。

兩岸相隔四十年,政府開放探親後,信徒於民國七十七年十月組團到湄洲進香,盛況空前,七十九年十月再次回湄洲,筆者有幸參與行列,更了解信仰在民間的潛在號召力,所到之處虔誠之心令人難忘。

此團共八十五名於十三日早晨七點在頭家村得天宮廣場列隊集合,分三組:一、外地信者;二、本庄年長信者;三、義務工作信者,乘三部遊覽車北上桃園國際機場乘中華航空班機往香港過境入廣州白雲機場,順程遊覽五羊城、岳王廟、西湖、日中不再戰、黃花岡七十二烈士墓、東南第一山、杭州、千佛洞、天王殿、七星岩、壺綵山、三穗堂、上海、陽朔、象鼻山、玉乳洞、玉泉、陳氏書院、國父紀念館、龍音泉、蘆笛岩、上海、廈門、泉州開元寺、鼓浪嶼日光巖、浙江、離江、虎跑泉、錢塘江、十餘天行程天上、地下、人間,媽祖隨機隨車隨行一路平安,旅程的最後兩天,即遠道而來的目的「媽祖回娘家湄洲掛火」,是日凌晨四點在旅社集合,分乘兩部遊覽車及一部九人座響導車,雄雞未鳴,已在寬廣的壺石公路上奔馳,迷霧、涼風,清晨的寒意,專注的精神被淡橙色的燈光引在前程的視野,頗如進入凌虛的蒼穹中,大地唯我的觸境。遠處的犬吠!蛙叫!天籟寂聲,宛如回到寶島四十年前的境界。

時速風馳電掣,如入無人之境,馬路寬四十米以上,人煙稀少,三個鐘頭內未會到一部車子八點半後始見到上工的人潮,店不多,個體戶懶洋洋的擺地攤。往湄洲的路徑營建經費據說由台灣、南洋、華僑媽祖信者回倩為多。路遨築路工人開始工作,兩人一組挑石板砌路岸,婦女挑沙填縫,各自負責路段,幾百公里分工。這一條往聖母家路已經營約二分之一,工程浩大,人工分段施力區段進行,數台壓路機及鏟路機點綴其間,突顯人力工程的艱難。一路六小時的車程,眼見布衣不華,三輪人力塵土飛揚曠野千里,石壺家屋,住戶稀落,孩提時代的生態重版再現。今日台灣豐衣足食,華燈初上萬家燈火,通霄達旦,榮華富貴。時也、運也、命也、生應逢時,何堪比對,應知惜福。

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在半程顛頗的工程路上,準時到達湄洲島,後兩部車遲遲未到,與預定一點上島進香的吉時已迫,令人擔心,一直等到下午二黠卅分,在心焦情急的等待中,約略流覽漁村風光。民情風俗,「純樸自然與世無爭」恰似形容。無一家可食商店,只以零嘴充飢,二家藝品店招覽遊客,異地生疏遠盼後串未到,有感他鄉遇故知的情懷。七位同鄉二位地陪司機,一直打聽消息,無電話可通。只問來人,下午兩點卅分終於會齊,原來車輪出事,不知是被割或破胎,無可奈何的被延誤。三點坐上渡輪,超載搖幌非常,驚心膽嚇。「媽祖聖母」在船上保佑平安無事,三點四十分跨上湄洲島,漁戶晒綱晒魚在同一道上,回客上船,來客下船擠得汗流夫背,三米進出便道,寒酸之至。名聞中外之湄洲島,未開方便之路,不知其解?陣頭、鼓吹、旗排、前頭列隊歡迎「台中潭子得天宮天上聖母」。本團八十五位依序表現文明水準的修養,敬復如儀,行禮後地主隊前行聖母駕前,本團隨後進山朝聖。烈陽高照,泥喋行走,上下兩熬,幾許海風稍除酷暑。身背行李手持小旗,登山步道已近山門,稍整儀容,即現鼓鑼喧天,鳴炮連串,震耳歇聾,連天自霧,無法張眼,盛情炙熱令人感動。十幾分過後,「聖旨門」留影更直進殿內,虔敬之意直逼心門,有說不出的喜悅、臉色通紅,是渴、是熱,難於盡述"。過第一次爐,「聖母冠」突然掉落在神框內,扶提「聖母」信者,心感不自在,團內有人說話:「怎麼不扶好,趕快把冠帽戴上」,扶者心尚未平,過第二爐,「冠帽」又掉,扶聖母框信者自慚而換人,前次四人扶,這次六人扶,又將冠帽戴得好好的,怎有可能掉,團員閒言閒語,埋怨扶者不小心,再特別叮嚀要扶好。即進第三殿「內殿」,過爐時小心翼翼抬高,六人扶持,敬心可表,手緊緊的扶,剛越過「冠帽」不知何故又落下。「哇」一聲大家七嘴八舌時,一位廟內長者說:「不必見責,聖母回家,進廟脫帽,禮所當然」,大家才「哦」一聲鬆一口氣,將聖母金身放置供桌上。主祀者開始讀疏文,各自行事,信者燃香取保安符,紀念品,各為所需各祈心願,略為休息已下午四點卅分矣。

緊張熱情中,時光易過。離山回程盡情留念,湄洲島的奇特風貌,尉藍天空白雲飛浮,拍浪潾潾海闊天空,怪石嶙峋不毛之地,平添幾許愁悵。回廣州市已七點,「一當久久!二當相度」,由凌晨相隔十四小時才吃午飯,狼吞虎嚥,吃相記憶猶在,晚飯十點開伙,佳餚無胃矣!

隔日是回程,突傳機位已無幾度傳真交涉,始能分三梯次。因大陸秋季經濟大展,亞州地區來客捧場,原有機位「特權」而失,領隊、導遊緊急會商,決議第一批不誤點班機明日下午七點白雲機場起飛香港啟德機場,由外庄年長者先回。第二批由本在年長者,班機誤點約六十分,第三批誤點約九十分由義務信者及年輕者陪「聖母」殿後。緊急電傳故鄉家人,歸心似箭離家十幾天,有些信者還是第一次出遠門乘飛機,又因不能同出同回,突顯急躁心態,幾經安撫總難心平。第一批到香港雖不再誤點,卻因行李未隨機而行,又在啟德機場等待。第二批誤點達九十分,經香港到桃園機場比第三批晚到。第三批由廣州過香港回桃園到豐原交流道下,一路順程,十一點一刻反而先行到達台灣。迎接「聖母」 鼓昨、大爺、小爺、太子元帥、土地公、財神福祿壽官、早已等候多時。信者們「聖母」駕前社儀隆重,乩童打身、激刺割舌、迎神、踩舞,炮聲連天,夜晚子時居民已睡,神明過境,容忍無究,本車行客吃了粥飯點心,直回頭家村「得天宮」,即刻進行進宮儀式,正巧第一批遊覽車回來,第二批車也回全團到齊。再行整隊,叩拜眾神,過爐入宮正十二點整,吉日良時,未差分毫。出宮時「媽祖」前行,回宮時「媽祖」仍然先回,其間折騰,眾信者徒自心擾,「聖母」行程安排,不失禮節堪稱「靈妙」。

得天宮建廟,原無計畫,民國六十九年因頭家村與瓦瑤村(即今福仁村)、甘蔗村三村合稱「頭家社區」進行基層建設,先行拓寬頭家巷(今改和平路)俾能使市公車行駛村內,繁榮地方與方便民眾。拓寬道路時發現有「荒塚」,即行訪問地方父老,父老均同意捐地建廟。惟因「荒塚」建廟事宜(即今將軍爺廟),抗日英靈埋骨之亂葬塚)事茲體大,經費不少,村辦公處、鄉公所行文縣府協助及募款手續正辦理中。事出突然,筆者為當時村幹事,村民陳張阿嬌電話相約,告以「媽祖婆」要起廟事(陳老太太薄田數分地,其子精神分裂症、夫及家境困難,醫療費用龐大,後給於低收入戶幫助,而有數面之緣),願捐地兩分,筆者二次請他慎重考慮,以免影響日後生計。第三次他說:「他素齋數十年,一心向佛,今「媽祖婆」要起廟安居,廟地就在我田地內,能不奉獻嗎?經常託夢,我已考慮再三,不再猶豫,請劉先生處理。」筆者請其提供土地捐獻同意書,並報告村長賴傳旺及地方宿老林秋風先生,鄰長們開會決議,異口同聲稱:「陳張阿嬌女士,一位婦道人家,能捐出兩分廟地,難道整村蓋不起媽祖廟」,果然每星期開會鄰長會議、並名開信徒大會。經費預計八百萬新台幣,由信徒分配募捐,著手進行,一年間集腋成裘,起廟如火如荼進行非常順利,破土當日上午縣長陳庚金先生主持,陳張阿嬌女士隨後到達爐前時,大爐發火烈焰熊熊,小雨點點、水火即濟,筆者在場拍照,內心感動萬千,神人共鑒,靈妙之至。而將軍爺廟卻擱延矣。至七十九年始由廠商建廠拓寬廠路,掀起熱潮,捐款已超新台幣千萬元,主任委員仍由賴傳旺代表會主席籌劃建廟工程事宜,今破土興工,仍可告慰英靈。神靈之事氣數使然,凡人不知,惟任務難 卸,「媽祖廟」先建,「將軍爺廟」次之,先得先後得後,靈異之事,誠敬惟安。

海峽兩岸僅數里,黑潮親潮四十期。
滾浪滔滔互拍擊,三代同堂無法濟。
天上有意攝漢意,海下安排兩事理。
聖母雙邊同信力,天后神威百姓祈。
航標把玩需認趣,最亮星晨應洞悉。
炎黃子孫早親戚,氣數回轉不再離。
蒼天有意留生機,風平漸靜知珍惜。

宮 址:臺中縣潭子鄉得天街33號
電 話:04-2533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