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集應廟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本資料由網友 海神 提供

木柵集應廟

一、木柵集應廟建廟過程

張、林、高三姓後因各氏族人丁繁衍,社會日益複雜,異姓之間意見分歧,乃決定各自分立祭祀。三姓分鬮結果:張姓抽到香爐,自雕保儀尊王張巡與林夫人(申國夫人)神像,木柵集應廟在未建廟前,保儀尊王神像是由值年爐主請到家中供奉。

木柵集應廟建於光緒(二十年)甲午年(西元一八九四年) ,距今一百多年,民國十年增建,第二年完工。民國六十七年因保儀路拓寬後重修,民國七十一年落成現貌,石柱上雕刻集楹聯均自清朝傳下。廟由張姓氏族管理,廟內供奉保儀尊王張巡與林夫人(申國夫人)。 廟內主神張巡為唐南陽人,開元進士,歷任清河真源縣令。安祿山造反時起兵討之,與許遠守睢陽,詔拜御史中丞。兩人死守睢陽城,使之數月不陷敵,後糧盡,掘鼠羅雀以食,至犧牲愛妾(林夫人)以饗將士。

二、木柵集應廟之祭祀

保儀尊王的祭祀,由木柵區與淡水小坪頂、義山分祀,六年駐木柵,三年駐淡水。每逢出駐淡水時,均殺豬公祭拜﹔迎回時稱為迎香,民國肇建前,則於現政大校園內(舊名渡船頭)處,設香埔稱硬桌,不吝惜來自各陣頭大吃雞、鴨、魚、肉等。民國後改為軟桌,由各戶負擔費用。

於民國四十年間,木柵鄉長張乾生認為民眾殺豬公太過鋪張浪費,甚至有因此無法繳出小孩學費者。於是與地方耆老商議,改為九年一次迎香活動,六年一次出香祭典,于
農曆二月一日 殺豬公祭拜,並作三獻禮古儀式。 二月四日 為巡香祭典,巡香是保儀尊王初駐淡水前遶境區內巡視,以保平安,于 二月六日 出香至淡水。民國九十二年 農曆二月六日 ,舉行迎香活動,至淡水迎回保儀尊王,為木柵地區最為盛大的傳統廟會活動,並於每年 農曆二月一日 於廟內作例祭。

三、重回到每年一次的保儀尊王遶境祈福活動

地方人士常會覺的九年一次迎香活動等太久,怕地方傳統文化會失落,於是由木柵集應廟重新整合地方意見,將於建廟110週年慶時重回到每年一次遶境祈福活動,同時也計畫於每年農曆10月15日舉辦保儀遶境活動,讓當時農業社會的鄉土文化重回我們的生活裡。

廟 址: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 76號
電 話: 02-29396572

資料來源: http://www.hwa-shan.org.tw/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