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德興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一、池府千歲之成神前後經緯

池府千歲乃五府千歲中之一位王爺,姓池諱夢彪遠在唐明皇時,有文科及第之三百六十進士,為國盡忠之新科進士也。斯時奸臣正在,思計欲加害,時適明皇欲試張天師之咒法,奸臣喜得良機可乘,思一妙計奏請明皇:「如此如此試之」,明皇依奏徵三百六十進士於地下室,使其吹笙彈琴。高歌飲樂,而後召張天師問曰:「此地是陽地乎!是陰地乎!」天師曰:「是陽地也」明皇曰:「卿差矣!此乃陰地也,邪魔正在作祟,爆出歌聲,卿有法治乎?」天師曰:「法是有的,但非妖怪聲耳,臣不敢行法。」明皇迫之,天師不得已拔劍,唸動員言咒語揮劍一指地下,遂即無聲無息矣:明皇令開地下室觀之,則三百六十進士盡皆氣絕無一生存,明皇悔其無辜絕命,悉追爵封王。嗣後令建廟宇四時祭祀,其中李、池、吳、朱、范五王靈魂顯赫,雲遊到處除暴安良,護國佑民,南巡北狩。有一天,池王爺雲遊之際,陡見虛空之中,右位瘟疫神下凡,池王問曰:「遵神何往?」瘟神曰:「某省人民劫數已至,奉玉旨攜帶丹藥散佈瘟疫」。池王請觀其丹藥,疫神允之,池王接過丹藥,心想云:「此丹一散,省民遭殃,寧可一人受害,豈可萬人遭殃,捨己救眾慈悲為木。」隨部將藥丹投入口中吞服、自當其難,所以池府千歲之顏色黝黑,眉毛直堅,兩眼突出乃此因也。瘟疫神鑑此狀況,即回奏玉皇大帝,大帝龍心大喜, ? 封為代天巡狩、令其永鎮凡間巡狩善惡、除暴安良、護國佑民、鎮守福建、永惠萬眾,香煙從此凡王爺到處,萬民熱烈恭迎,紛紛建廟奉祀以資紀念。

二、大崙腳之由來

據諸羅縣誌記載云,諸羅縣在康熙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一七年)設立大蚯田堡一堡(包括虎尾、土庫一帶)時虎尾乃五間厝,現在之虎尾鎮體育場延伸虎尾鎮衛生所一帶沙丘起伏成崙,故呼稱大崙腳也。池府千歲在大崙腳顯赫所以稱為大崙腳王爺。迨乾隆二十四年(公元一七五九年)始由墾首閩人、郭六才在五間厝,招佃開墾,自平和厝、蕃薯、竹圍仔、北溪厝、大屯仔、牛埔仔、三合、湳仔等次第開墾,成立庄社,至民國前七年大日木製糖會社在五間厝設立糖廠始改為虎尾,故虎尾乃大垢田堡大崙腳演變而來者。

三、池府千歲身世略歷及成神後座鎮虎尾之由來

池府千歲乃歷唐開元進士,時明皇被奸臣進讓陷害,被明皇誤殺之忠良。嗣後明皇獲悉,懊悔不已,乃追爵封王,王被封後,靈魂顯赫,拯救眾生,因而受玉皇上帝 ? 封千歲,代天巡狩,鎮守福建省安, 溪縣。於遜清雍正十一年,歲次癸丑(即公元一七二三年)由大陸商人賴金章、羅安吉兩人渡臺經商隨身香火也。兩者經商途經大坵田堡大崙腳,時已金雞西墜,此地乃是一片荒涼原野,沙崙成嶺點綴在各處(此地乃現在虎尾鎮體育場延伸至虎尾鎮衛生所後面一帶)兩人發現小山崙上草寮一間,此寮係供農民休息之用而建者,賴、羅兩人甚喜,於是夜宿草寮。是夜將香火掛奉壁上而就寢,次晨欲取不得,無奈二人續往南下經商。據先輩云:大崙腳是活龍穴地,池府千歲應得之福地也,嗣後池府千歲大顯神通,夜間神火光耀照射四方,巡狩地方護國佑民、叩求靈驗、居民聞風往求者日眾。 時有商人吳阿典者,家道富有。一日,途經此地被強盜追迫 情急萬分之際,逃入草寮躲避,池府千歲即時編成蛛網遮蔽寮門盜眼被障 吳氏得倖免於難。吳氏脫險後,精神稍定,發現壁上掛有香火上書「池府千歲」。吳氏為感念救命之恩,發誓形刻金身奉祀。同時民眾感念千歲靈感,有求必應,紛紛發起建廟之議,時即乾隆三十年歲次乙西(即公元一七六五年)並先民合力將原草寮改建廟宇名曰:「德興宮」。從此之後池府千歲神靈赫濯,保佑蒼生,廣及五十三庄,遐邇民眾信仰皈 誠者與日俱增 ,使大崙腳之地日趨繁榮成為市街。嗣後由五十三庄共同管理祭祀,德興宮池府千歲在乾隆年間曾受乾隆君御金匾一面,其文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足證池王爺顯赫。現在德興宮前右邊有石碑一座,刻有乾隆四十七年,歲次壬寅柒月誌事可資證明。

四、占地官破壞大崙腳王爺地理記

按池府千歲,自得地龍活穴,大崙腳福地以後,大顯神威,護國佑民,有求必驗,即傳播遐邇,遠近到宮參拜先民絡繹不絕,時香煙鼎盛非凡矣。廟前有井一口,名曰「龍井」泉如甘露,是王爺供以醫治民病之需也,據傳先民祈乞者代代相繼云,龍井水味道隨時變化,依照求治病症需要而變化味道,有甜、苦、澀等等,求飲者水到病除,人人稱謂「仙方妙水」也。此井現尚存在,每逢池府千歲聖誕日,六月十八日前後,本宮備有此龍井水,以供大眾飲用,由於王爺顯赫事蹟繁多,靈威遠盯近相傳,而大崙腳人煙日增,未幾,繁榮成街,信徒廣及五十三庄,為求共同管理以達祭祀周到目的,分成大王、二王、三王、四王、五王等股,分層負責各理應辦事宜,因王爺神威廣大,曾受乾隆君御賜金匾壹面,其文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詔旨,自此益見神威顯赫名揚四海,據傳嘉慶君遊歷臺灣時,聞及大崙腳王爺神威顯赫,即命隨從人員帶遊到宮,乘馬直至宮前,忽然馬失前蹄,君即被摔地上,心生懷疑,即詳察宮內外,始發現先皇御賜金匾在上,始知其原故也。

距今一百五十年前 有清大臣楊桂參,奉旨渡臺勘劃地理時,途經本宮,故違聖旨不下轎,直至宮前,時值王爺巡狩他方,而千歲左右將,觀其傲慢無禮,大為震怒將其轎串拆斷以示警戒,時楊臣返羞成怒,蓄意破壞王爺地理:初即在廟前開鑿河溝,企破其地理,誰知此地勢為龍口活穴,故安然無事,楊臣無法得逞,香煙依舊鼎盛,楊臣見計未遂,另計謀在河溝頭,建立文昌祠一座後,地理遂為其所敗矣,斯時鬧人馬不安,雞犬不寧,居民不能立足,人煙離散,隨之廟宇荒廢零落,至光緒二十四年間有雙溪口靖蜒腳(現田林、柴林村)人氏,陳青本者途經此地,目睹廟宇荒廢無人管理,乃虔誠恭迎千歲(大王)回鄉鎮宅辰夕朝拜,至於古廟後為日本政府拆除,材料供以興建 ? 內派出所使用。

五、德興宮廟址遷徙記

民國三年歲次甲寅之時,池府千歲在溪口鄉一帶大為顯化,時時巡狩五十三庄,並指點地方長者,經地方長者共同治議,前往靖艇腳(柴林村)陳氏後裔交涉,隨即發動股內善信合力,覓地重建德興宮正殿部份,並擇黃道吉日,發動庄內善信浩浩蕩蕩赴蜻艇腳恭迎池府千歲(大王)回宮鎮殿,同時散在五十三庄的二、三、四、五王也陸續回宮鎮守,共振香煙。天有不測風雲,迨民國二十七、八年間日本政府極權全面對臺施行皇民化政策,遂將本德興宮改為日語講習所,嗣後企圖破壞我國宗教,實施焚燬本省各廟寺神像,斯時池府千歲靈感顯化,宮內大小神像一夜之間,被善信之士奉移密處,大王神像乃被密藏於龍善寺倖免於難,至民國卅四年歲歲次乙西臺灣光復重歸祖國。地方信徒紛紛在民國卅五年四月重修宮殿,恭迎池府千歲回宮,並增彫副身以供股內外信士分靈膜拜,從此香煙四季旺盛,分靈普及全省各縣市,歲歲回宮進香者與年俱增。

德興宮為加強管理宮務,於民國四十五年召開五十三庄信徒大會決議組織「德興宮管理委員會」時時追隨聖駕共掌宮務,池府千歲神威大振,信徒日增,原有本宮簡陋不敷使用,商議改建正殿、增建兩側--青龍及虎室,擴建三川,新建前殿以資壯觀,至五十年經委員會議決,新鋪廟庭並在東西兩廊興建店舖共一十六間、以供攤販租用,而增觀瞻,於六十七年第七屆信徒大會決議增建鐘鼓樓二座及會議廳、辦公廳二樓建築,經主任委員陳定國及委員會同仁、股內善信大德,誠心捐獻在同年度內全部完成。廊上配有舞龍彩鳳、金光閃爍琉璃花景極盡技巧。雄獅盤旋、栩栩如生,蔚為奇觀。因此池府千歲靈感,護國佑民,開導刁民化惡為善,感驗神威,除在民國四十六年夏季蒙雲林縣長林金生先生贈金匾「功樹漢唐」一面,民國四十七年冬季曾受副總統陳誠先生賜金匾一面「忠貞千古」並受監察院余俊賢先生贈金匾一面「神靈顯赫」外蒙各地機關首長,地方士紳贈金,匾者甚多,足證神威赫濯,除上述沿革誌外本宮管理委員會尚有諸多設施正在闢劃之中,嗣後繼續逐一興建尚祈諸大德襄助則功德無量矣。

地址:雲林縣虎尾鎮新興里新生路 141 號
電話: 05-632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