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霧峰鄉聖賢宮奉祀
老祖宗神農大帝的由來

霧峰鄉聖賢宮神農大帝廟所供奉的「五穀神農皇帝位」之神靈牌,是從福建省樟州府蒲平社村,林氏家祠自元朝元年吉日,設立的五穀神農皇帝的神位牌,五穀王即是神農大帝,神農大帝又是神農氏;神農氏就是炎帝也是中華以農立開國的老宗祖。

一位英明愛民的聖人,不論他遠離人民多久,都能緊緊地繫住人民的心。人民的心以及前途希望,也寄托在聖人的英靈之上,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不論遠居何地?一顆心總是繫在老宗祖的身上,只要想起神聖英明的老祖宗,便信心十足,環境有了保障,心靈上泛起安全感。

霧峰鄉已逝的名紳士林獻堂之高祖林石先哲,追隨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驅逐荷蘭人之後,落藉霧峰所在地墾荒。遠離他鄉,心靈上總是感覺空虛,無所寄託,工作情緒低落,只覺天空盪盪的,無所蔭庇。林石先哲在心情盪漾之中,想到了家祠中供奉的「五穀神農皇帝位」的神靈牌,心想五穀神農皇帝,是一位聖明的老祖宗,我何不還鄉將老祖宗的神位牌,迎接來台供奉,想到這裡,精神突然振奮,於是選擇吉日買擢還鄉,求得鄉老的同意,把「五穀神農皇帝位」神靈牌,恭恭敬敬,小心翼翼,迎奉來霧峰,自己動手蓋了一間簡陋的小祠,安奉神位。

從此以後,林石先哲感光有了聖靈的蔭庇,不再落落寡合。工作精神倍增,心靈上也覺得非常充實,幹得異常起勁,事事順利,年年得到豐收。林石先哲後來,得到聖靈的庇蔭,繁衍興盛,在有清年間,霧峰林氏是台按省的望族,在朝為官的有太子少保,水陸諸軍提督以及統領等官職,現在林家舊宅,政府列為文物古蹟保管,以前稱為「提督官舍」。以上是「五穀神農皇帝」傳來台灣霧峰的始末。

林石先哲自搭的小祠,是在今日的中正村四德路邊,據記載清朝同治三年及光緒九年,各重修一次。不過還是很簡陋矮小。但是林氏在朝為官的捐出祭田,推派專人管理後,香火從此興盛。但是好景不常,情勢變化無定,清朝國勢衰弱,將台灣省割據給日本強權。自此我國民間的風俗道日本帝國主義嚴禁活動,舊廟在沒有人管理之下,風吹雨淋,破損不堪。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軍在北平蘆溝橋挑釁,引起中國歷時八年的抗戰,結果日本戰敗,無條件向我中國投降,台灣從此光復,回歸祖國懷抱,我國故有的民間風俗又漸漸的活躍起來。旋於民國五十四(乙已年),現任聖賢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文卿,眼看祖廟即將頹廢傾倒,於是聯合地方熱心公益人士重修祖廟,神農大帝是我中華民族的老祖宗,一生念念不忘的就是為民造福,很得後世子孫的敬愛,發起重建神農大帝廟,贊助的炎黃後裔子孫,特別踴躍,是預想不到的事。

這樣一來,一群熱心支持公益事業的負責人,信心大大的塔加,擬定計劃,一步一生的擴建,希望建成一座宏大的祖廟,最終目的是沒有困難的,繼續買下建廟的用地,已近完成目標。可是社會經濟繁榮迅速,運輸頻繁,舊有的縣道無法負擔驟增的車輛.運輸,政府為了疏解擁塞的交通,開闢快速公路。神農大帝廟陸續買下的建廟用地,因中潭公路的開闢,劈開成兩半,已不適宜建廟之用了。

但是我神聖的神農大帝老祖宗,深為人民造福,博大光輝,雖時逾數千年,還能扣緊後裔子孫,深深懷念之心,遭此打理,並不洩氣,於是再接再厲,在廟.裡毫無基金之下,於民國六十九年不惜巨金,購買舊文化戲院全部土地。管理委員會發出通知,贊助的同胞四方會聚,在海外的華僑也捐資贊助。由此可見我中華炎黃子孫的不忘本,忠心耿耿的崇敬老祖宗,實在難能可貴。

然而,最教人遺憾的是:政府主管民俗的官員,不能深明大義,將中華民族的宗廟,列為教會會館、寺院尼庵、道觀管理,主管官員的愚昧不明,把我中華以農立國開端的神農氏老宗祖,與別神外道並列,不但輕蔑老祖宗!也侮辱了老祖宗,又遑論提倡孝道呢?我們要大聲疾呼,敬請政府管理民俗的官員,看一看遠古史,神農氏是怎樣的為後裔子孫造福?是一位何等神聖的老祖宗?不要併列在教會會館,寺觀、道院、尼庵行列中,兔辱老祖宗的尊嚴。

宮 址:臺中縣霧峰鄉中正村林森路767號
電 話:04-2339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