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禪寺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 圖片參照 本資料由網友 海神 提供

凌雲禪寺

位於觀音山山腰之 凌雲禪寺 ,原建於宣統元年,現今之廟貌則為新建,本寺位於後山,廟中祀奉之千手千眼金身觀音,莊嚴肅穆、香火鼎盛。後山之本寺與西雲寺並稱內外巖( 凌雲禪寺為內巖 )。寺廟臨崖而建,山色清淨,居高臨下,展望絕佳。

現今
凌雲禪寺建於民國 29年 ,規模宏大雄偉,寺中主要奉祀的,正是千手觀音。相傳它是由寶海法師創建,本圓法師接任住持後,更提升了格局,也奠定了凌雲禪寺在佛教界的地位,過去還曾有台灣佛教「四大重鎮」之一的稱呼。

凌雲禪寺位於觀音山內巖,上負懸壁,下臨深谷,形勢雄壯,開山於清嘉慶年間,歷代香火鼎盛,寺貌巍峨,鑄造巨型千手千眼觀音神像於正殿中受人膜拜,誠乃北部寺廟之冠。寺之周圍有開山院,擁雲處楞嚴閻,觀月臺、達摩洞、拾得庵、寒山岩、戴公等名勝,當春秋佳日,楓紅翠楓之際,遊客如織。
  
依著觀音山壁建立的凌雲禪寺,地勢陡峭,面臨著的是一片空幽的山谷,卻也因而視野絕佳,天氣好的時候,還能在此看見大冠鷲的芳蹤。

沿著凌雲路繼續往上走,就可以到達楞嚴閣與開山院。這兩座相距不遠的寺院,都是弘法、清修之地,有「子母院」之稱。兩座寺院都是以觀音山石打造,其中楞嚴閣的建築融合了印度式、巴洛克式及閩南式風格;開山院則是仿印度天竺式建築,兩者都是台灣少見的寺廟形式,值得一看。前身名「凌雲古剎」的凌雲寺,俗稱內岩(巖),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祀觀世音菩薩,祭拜節日為
農曆二月十九 觀音誕辰、六月十九得道日及九月十九掛纓絡日。後又於宣統元年在距凌雲寺後方三百多步處另建一「凌雲禪寺」,據民國十八年《宗教臺帳》記載,凌雲禪寺地坪數有 9,629坪 餘,規模之大可見一斑,其中又以於民國七十二舉行開光典禮的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最具盛名。

位於觀音山山腰之凌雲禪寺,原建於宣統元年,現今之廟貌則為新建,本寺位於後山,廟中祀奉之千手千眼金身觀音,莊嚴肅穆、香火鼎盛。後山之本寺與西雲寺並稱內外巖(凌雲禪寺為內巖)。寺廟臨崖而建,山色清淨,居高臨下,展望絕佳。
  
現今凌雲禪寺建於民國29年,規模宏大雄偉,寺中主要奉祀的,正是千手觀音。相傳它是由寶海法師創建,本圓法師接任住持後,更提升了格局,也奠定了凌雲禪寺在佛教界的地位,過去還曾有台灣佛教「四大重鎮」之一的稱呼。

凌雲禪寺位於觀音山內巖,上負懸壁,下臨深谷,形勢雄壯,開山於清嘉慶年間,歷代香火鼎盛,寺貌巍峨,鑄造巨型千手千眼觀音神像於正殿中受人膜拜,誠乃北部寺廟之冠。寺之周圍有開山院,擁雲處楞嚴閻,觀月臺、達摩洞、拾得庵、寒山岩、戴公等名勝,當春秋佳日,楓紅翠楓之際,遊客如織。
  
依著觀音山壁建立的凌雲禪寺,地勢陡峭,面臨著的是一片空幽的山谷,卻也因而視野絕佳,天氣好的時候,還能在此看見大冠鷲的芳蹤。

沿著凌雲路繼續往上走,就可以到達楞嚴閣與開山院。這兩座相距不遠的寺院,都是弘法、清修之地,有「子母院」之稱。兩座寺院都是以觀音山石打造,其中楞嚴閣的建築融合了印度式、巴洛克式及閩南式風格;開山院則是仿印度天竺式建築,兩者都是台灣少見的寺廟形式,值得一看。

地 址 台北縣五股鄉觀音村凌雲路三段116號
電 話 02~2291-3771

資料來源  emmm.tw/L3_content.php?L3_id=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