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達摩,不兔想到少林寺。一提起少林寺,又不免聯想少林寺武功名滿天下。其實,少林寺的武藝,最初只是源於靜坐後的一種健身運動;達摩所以聞名於世,令人讚誦,主要倒不是因為他的武功高強,而是由於他獨特而精湛的佛學體驗。
  也是十八羅漢之一的達摩祖師,傅為南天竺【南印度】香至國【或作婆羅門國、波斯國】國王的第三子。達摩是菩提達摩【梵名Bodhidharma】的略稱,【摩】叉稱【磨】。達摩受法於印度禪宗第二十七祖(初祖為【拈花微笑】的大迦葉)。
  父王去世後,從般若多羅出家。並於師滅度後六十餘年,泛舟渡海至廣州番禹,時為梁武帝普通元年(五二○年,一說是南朝宋代末年)。篤信佛教的梁武帝遣使迎至建康(今南京)。一日梁武帝問他:『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達摩說:『並無功德。』武帝不解:『何以無功德?』達摩說:『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與武帝一番封答不能相契,達摩遂渡江至魏,(傳為一葦渡江),到了嵩山少林寺,從此『九年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九年後,達摩成了繼跋陀之後的少林寺第二代方丈。其壁觀禪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獨特修行方法,使他成為中國禪宗初祖,對後世佛教影響極為深遠。達摩將衣缽傳給弟子慧可之後,離開少林寺,雲遊四方。據說在洛水之濱遇毒身亡,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起塔於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