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是魏晉以後,一般對道教教宗的泛稱。天師的名位,是世代相襲的,指的並不是同一人。而這裡的『張天師』,指的是道教的創立者 ……東漢時代的張道陵。
  張道陵【三四   一五六年】,一名張道陵.沛國豐人【江蘇豐縣人】。曾入太學,通達五經。後在四川鶴鳴山修道,著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創立早期道教。凡入道者,需繳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張道陵擅長以符籙咒法為人治病,跟隨他的門徒越來越多,於是著手建立二十四治【道教組織】,立祭酒【頭目】以領道民。
  魏晉以後,道徒尊張道陵為【天師】,五斗米道也被稱為【天師道】,成為道教正宗。金元以降,北方出現了道教另一大派全真道,天師道改為【正一道】,盛行於南方。
  張道陵成為道教祖師爺後,也增添了不少傅說,使他由人而成神。 『歷代神仙通鑑』、『列仙全傅』等書記載,張道陵幼時曾學老子【道德經】,後隱居鶴鳴山,得太上老君真傳,自此法力無邊,能驅魔祛邪。元始天尊對其為『正一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民間則將其視為鎮宅守護神。
  張天師雖為道教的創始人,但道教另推出老子【太上老君】作為教祖,後來更發展到『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使得張天師在道教諸神中的地位日漸低落。在台灣,對張天師的奉祀也欠缺普遍性。以「張天師」為主神的廟宇,在台灣約有十座,每年五月十八日為張天師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