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屈原,不兔會聯想到五月五日端午節為中國民俗三大節之一(另一節為春節、中秋節)。雖然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有三種(另二說為紀念東漢孝女□娥為父喪投江而死及春秋楚國五子胥的忌日),但台灣地區仍以屈原投泊羅江而死,為端午節緣起。在台灣,屈原同時也稱為「水仙尊王」。

  屈原又稱屈大夫、屈子、三閻大夫等,是戰國時楚人。名平:字原。楚懷王時,以王族身份出任三間大夫,掌管王族的昭、屈、景三族。由於屈原每能呈獻建國證言,頗能切中時弊,因而深得楚懷王重用。豈料上官大夫斬向妒嫉屈原的才幹,屢次向懷王進饞言。懷王乃逐漸與屈原疏遊。為排解煩悶的心,屈原作了「離騷」之賦,希望懷王知所反省,懷王之子襄王即位之後,仍聽信新向的饞言,並把屈原放逐到長沙。原本欲一伸報國之志的屈原,絕望之餘,就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今浙江省錢塘江)自殺。一生忠貞不二的屈原,死後留下了許多名垂千古的文學作品。楚國人知道他自殺之後,紛紛划船打撈他的屍體。後人為了紀念屈原,就形成「扒龍船」(龍舟競賽)的風俗。

  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有一楚國人在路上碰到屈原的靈魂。屈原告訴這個人,人們為祭祀他而投入江裡的食物都被魚蝦搶光光,因而希望轉告世人,傀贈的食物耍密封在竹葉裡。從此人們遵照屈原的

囑託,把米飯包在竹葉裡(最初是竹筒),並在端午節這天上供,這就是今天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