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與飲食的關係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

張淳堆醫師主講╱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新陳代謝科主任

大部份的疾病和基因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先天不足可以靠後天來補強,例如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維持環境清潔、適當紓解壓力,均衡飲食等;反之,若飲食不當的話,則會造成下列問題:

人體所產生的葡萄糖,主要供應大腦細胞所需要的能源,以維持著大腦的活動,因此當血糖不足的時候,所需要的能量沒有辦法獲得適當的補充,這時候,就會有頭暈、腦脹的現象發生。

貧血 長期飲食攝取不當,無法提供人體所需要之營養素;如礦物質、鐵、維他命Bl2、葉酸,則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或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的大血球性貧血。

痛風 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的尿酸患者,因先天性的體質導至尿酸比一般人高;若後天又沒有適當的飲食調適,造成痛風的機會相對就會增加。因此,若有此體質傾向者,建議除藥物控制外,一天要喝超過2000cc的開水。

骨質疏鬆 有人認為此病與基因及性別有關,但是,假如在後天環境中,沒有辦法獲得適當的鈣質補充,也沒有適當的運動,這時候,就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甚至比別人更早發生。

高血壓 疾病的發生,和我們對壓力的適應有著絕對性的關係;若在壓力大的環境中,沒有辦法適當的紓解,而平時又喜歡食用辛辣的、太鹹的東西,這樣子,也會加速高血壓的發生。

血脂肪 葷食者膽固醇容易過高,而素食者則多是因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於體內轉化成 「三酸甘油脂」,造成血脂肪過高;有些人觀念不正確,認為吃素時營養、熱量不夠,就在飯菜裡加入過量的油份,這些都會導致血脂肪加速上升。

腎臟病 當泌尿系統感染時,沒有適當的處理,會造成慢性的腎臟炎;長期下來,一旦加上外在因素的影響,就會造成所謂「腎病症候群」;或不當的藥物攝取,也會造成腎臟病發生,尤其現代人喜好的速食及加工食品,這些大多是高鹽、高脂和高蛋白的食物,常會加重腎臟的負擔,誘發或惡化腎臟病的發生。食物蛋白質(產生含氮廢物)含量愈高,腎臟負荷愈大。太鹹的食物,鈉含量高,長期食用易導致高血壓。此外,速食湯、碳酸飲料、可樂等,則是含較高的鉀、鈉離子,其含甜份,熱量也高,喝多了可能容易導致肥胖、高血壓,及糖尿病惡化
而使腎功能更加受損。

肝病 中國人有服用成藥的惡習,易引發肝病的發生;且喜歡應酬,一坐下來就是乾杯,一下子就喝下一兩瓶威士忌、高梁酒,長期下來就會造成 「胃潰瘍」、「胃穿孔」、「肝硬化」這些疾病都和我們日常的飲食方式有絕對的關係。

所以了解飲食所含的成份及功能,並加以調控,對於身體健康有莫大的俾益。
食物基本要素
食物裡面有那些成分呢?最基本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其它才是所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類等。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裡面有所謂單醣、雙醣和多醣。單醣就是葡萄糖、果糖;雙醣就是蔗糖、乳糖;多醣就是肝醣。
多醣可以分解成雙醣,雙醣可以分解成單醣,因此單醣在腸胃道裡最容易且最快被吸收,並使血糖濃度快速上升;所以,單醣類不適合有糖尿病的人使用,使用過多的話,容易造成血糖的快速升高,所以,最好使用雙醣或多醣類的食品。

脂肪 日常的生活飲食裡,免不了有脂肪。一般來講,脂肪約佔我們一天熱量的20%左右,當然有些國家可能會高達到30%甚至40%;特別是在美式飲食中,其脂肪含量會非常的高;而在一般的飲食中,大概以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為主,另外有胺基酸和脂肪酸;但是對素食者而言,膽固醇佔的含量非常低,主要是以三酸甘油脂為主。

攝取過多的水果類,如果醣,其為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一系列的反應,就會產生三酸甘油脂,所以水果吃太多會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蛋白質 一般來講,蛋白質正常狀況一天大概是攝取1.0~1.2公克,很少會超過1.5公克以上,若超過的話,則會產生其它的副作用,比如造成尿素上升。故有一些疾病的患者,特別必須減少蛋白質的攝取,如有肝臟疾病、肝硬化的病人,或腎臟病;有蛋白尿的症狀時,假若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使疾病更惡化。但一般人若蛋白質攝取不夠,也會造成免疫力降低。

以上三種元素中,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所產生的熱量是最少,每一公克大概產生四大卡,但是一公克脂肪就產生九大卡,所以有些人認為我沒有吃什麼,吃的很清淡,但當煮菜放太多的油,就會產生熱量過量攝取;然而三餐中也不能沒有脂肪,因為脂肪能提供我們足夠的熱量,所以在調理食物中必須拿捏適當。

維他命 維他命分為兩類,一種是水溶性、一種是脂溶性。水溶性的特點是身體的儲藏量少,代謝非常的快;我們常聽到的維他命B群、維他命C,都是水溶性的;而脂溶性維他命儲藏量多,代謝非常慢,可在身體裡面維持至少到兩年以上,如維他命A、D、E、K皆是。其中維他命D、K、B6、Bl2,可由腸道細菌來幫助轉換合成,供給身體所需。

對素食者有直接影響的,是維他命BI2。若自開始吃素算起,假若不再去補充,維他命B12十年之內不會缺乏,一直到十年以後,才有可能會有維他命B12缺乏的症狀產生;然而,在素食者的食物來源中,就有少量的維他命Bl2存在,例如牛奶等乳製品中,就有一部份的Bl2存在,所以,素食者到底會不會維他命
Bl2缺乏呢?答案是,除非身體的代謝力特別快,或有其它疾病,要不然在攝食均衡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有缺乏的狀況產生。

關於維他命C,我們人體裡面的正常含量大概是1500毫克,可以供應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身體所需。平常由蔬菜、水果裡面每天至少可以攝取到60毫克。所以,當維他命C缺乏時,只要正常攝食,並每天補充10毫克就夠了。所以,除非身體狀況需要,我們不需要特別去補充維他命C。必須要注意的是,水溶性的維他命攝食過量時,不容易造成中毒,唯獨維他命C是例外。當維他命C吃太多,會干擾糖份的代謝,嚴重者會引發腎臟、尿酸等問題,特別是對於有G6PD(葡萄糖六磷酸脫氫?缺乏症)的先天性代謝病患者,更不應過量攝取。

鈣 正常人,每天需攝取的鈣大約500毫克,但是根據統計,超過65歲以上的人,鈣的攝取一天要超過1500毫克,才能夠維持需要,因為年紀愈大,鈣的吸收相對就會減少;但當攝取高蛋白、高磷、高纖維的食物,則易造成鈣的流失。同時,在補充鈣時,也要注意維他命D的攝取,因為維他命D會加速鈣的吸收,假如攝取太多,一天超過400個國際單位的話,也很容易造成維他命中毒。

補充鈣不是只給鈣片、維他命D,就能夠補充身體的需要,還需要曬太陽。當皮膚經過陽光的作用,會剌激腎臟、腸胃道,加速鈣質的吸收,也可以減少骨質老化的現象。

鐵 大部份的鐵都是存在動物性食物中,素食裡鐵的含量,幾乎是非常微量。而素食者會造成貧血情形,有兩個因素:一個維他命Bl2的缺乏,一個是鐵的缺乏。假如鐵缺乏的時候,可適量的補充維他命C,增加鐵的吸收;而當身體的鐵質夠多時,就不要多食用維他命C。

鐵的含量,在麵包裡面就有很多了,燕麥、麵條裡面也含有鐵,尤其米糖皮,如糙米飯裡面就有一些鐵的存在;另外,堅果類也有,如花生裡面也會提供一些鐵;水果類,如草莓中含有很大量的鐵;豆類,如碗豆或者毛豆莢果,能夠提供部分鐵的來源。

纖維 關於纖維,可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水溶性,一種是非水溶性。水溶性就是所謂果膠、植物膠類;非水溶性主要是纖維素、粗纖維類。而我們並不需要額外的去補充它,因為在穀類、蔬菜、水果裡面就有很大量的纖維存在,一般一天的建議量為20一35毫克,雖然纖維能夠減緩不必要的營養攝取,促進腸道糯動,並可降低膽固醇及飯後的血糖。不過如果攝食過量,則容易導致下列副作:1.營養不良,尤其是老人與小孩;2.腸道不舒服,尤其是腹脹;3.抑制營
養品在腸道之吸收,尤其是非水溶性纖維,因為會與礦物質結合而干擾吸收。
計算理想體重 IBW (IdealBodyWeight)

根據衛生署的算法是:男性身高減80乘以0.7,女性是身高減70乘以0.6,可以得到你的理想體重。假若實際體重超過10﹪以上就等於是過重,超過20﹪,以上就代表肥胖。
計算一天所需要的能量
能量的需求有所謂輕度、中度和重度的工作之分。進行輕度的工作時,每公斤體重需要25大卡的熱量,中度是35大卡,重度是45大卡。所謂重度的工作,就是必須做很多且大量的搬運工作、且是重物;而平常一般坐辦公桌椅的狀況下,屬於輕度的,或是在輕度到中度之間,如此並不需要太大的能源需求。

一天中能源的需求,就是根據體重來推算,看每一天的工作量是多少,需要多少的能量。

結論
佛法教導我們修行不外乎就是調身與調心;借用這假合的色身 ,來「藉假修真」。因此,雖是假的軀體,每個人仍要滋養自己的色身;在營養方面能夠均街、不挑食,也不暴飲暴,因為過多不好、過少也不行,最好是剛剛好,勿過與不及;也希望大眾將 「健康的飲食」當作是一種責任,將身體好好照顧;也唯有身體健康,才能夠用功、能夠修行,能夠發更大的心願以及長遠心,護持道場,弘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