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間 祭 祀 醴 俗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

素菜

(菜碗)

素菜可以說是小規模的齋戒法會,或者是家庭祭祀佛祖等「神格」崇高的神明時,才可以見到的祭品。

民間採用素菜祀神,大多只用象徵性的少量而已,並且用碗裝盛,因此,也稱為「菜碗」。

菜碗大都以十二種為一組,且全部為乾貨,例如金針、香菇、木耳、海帶、松茸、筍乾、芋頭、麵筋、豆干、豆皮、花生、花豆、紅豆、綠豆:等,內容並沒有嚴格的限制,主要還是採買者的方便為主。

一般而言,菜碗並不屬於日常祭品,而是遇有特殊法會或需要而準備的,法會或事情結束後,菜碗大多也撤走,而換上四果或餅乾等日常祭品。

五齋

五齋是民間用以表現虔敬與慎重,特別準備的祭品,意指五種素食,且每樣東西都代表著不同的含意。

五齋包含的五項祭品,有一定的規矩,分別是--代表「金」的金針、代表「木」的木耳、代表「水」的冬粉、代表「火」的香菇、以及代表「土」的筍乾,意寓著大地五方皆來祭祀,或說是象徵內外五行之相生。

金針、木耳等東西雖然非常普遍,但寓意卻最為隆重,一般都於祭祀天地、崇裡節孝等特別重要的祭典當中,才會準備五齋祀神,一般的場合中,並不容易找到。

滿漢全席

祀神的祭品,除了傳統的三牲五禮之外,八○年代以降,因受杜會浮華的影響,象徵富貴豪華的滿漢全席,也搬上了祭台。

滿漢全席乃為清代發展出來的一套菜譜,包括了滿族及漢族最重要、可口的食物以及各種稀珍料理,例如猴腦、熊掌、燕窩、魚翅:等,可以說是飲食的大觀園,一般僅在王公貴族間才可見到,台灣在杜會繁榮之後,市街的餐館也常以滿漢全席來招攬顧客。

當然,民間祭典中的滿漢全席,自然比不上賣品珍貴豪華,但卻仍然相當可觀。滿漢全席一般分為「大滿漢」及「小滿漢」兩類,前者七十二道菜,僅見於大規模的醮典之中:後者三十六道菜,常見於民間的祭祀,菜的內容乾、濕都有,五花八門、包山包海,舉凡雞鴨豬肉、魚蝦貝類到鮮花素果,只要民間想得出來的祭品,都可以是滿漢全席的一部份。

金銀財寶

林林總總的祭品中,金銀財寶也是民間正式祭典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尤其是民間最重視的三獻禮或五獻禮中,所謂的獻帛,便是獻祭「金銀財寶」。

獻祭場合所用的金銀財寶,當然不是真正物品,而是用金、銀色紙糊成元寶及金條狀的東西,底部用一小托盤裝盛,獻祭之後,必須在望了燎時,連同其他金紙一併焚燒,表示把金銀財寶獻給神祇享用。

人們奉獻金銀財寶給神明,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神明能夠保佑人們添財進寶,甚至加官晉祿,世代永享。

生菜

生菜被應用在民間信仰中,僅在特殊的例子中可見,它和牲醴中的生品用來祭祝天神或厲鬼的崇敬和祭煞的意義極不相同,而偏重的象徵性的寓意。

民間祭神的生菜,大多僅芹菜、蘿苟(菜頭)、蒜、蔥等項,另添桂花枝,都用來祭祀文昌帝君或魁星爺。

芹菜象徵勤勞,蘿蔔祈求好彩頭,蒜以增加算術能力,拜蔥為祈求聰明,桂花則希望增添一點貴氣。

這些普通的生菜,善信用來祭神之前,務必先清洗乾淨,並且可用一小塊紅紙綁在菜上,不但討喜氣與吉祥,更可增添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