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南山寺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本資料由網友 海神 提供

坪林南山寺

自民國前壬寅年 ( 光緒 28年) ,開基建寺至今計一百多年, 追溯至光緒二十八年間當時有一學者為福建省漳州府人氏,姓林名揚,來此設立私塾,對於文山之地理環境讚不絕口,可謂山明水秀,地靈人傑,面觀九重山,雲海晨曦,猶如人間仙境。寺廟龍邊先人取名「蛇舌湖」宛如大蛇吐信,險惡無比,虎邊下水口山,狀似老鷹展翅,故名「鴟鴞山」,背面為基隆河、景美溪及新店溪之上游水源,山形如一面大旗故稱「大旗尾山」又名「獅公髻尾山」,本寺出水口為「蟾蜍潭」,潭中魚蝦甚豐,鱗光閃爍,故村名稱為「 漁光村 」。潭上有塊大石,狀如蟾蜍因而名為「蟾蜍石」。 寺 廟下方因地形似劍,與面山相沖,當時之居民屢生口角,衝突不斷。為此林揚先生相信先天之地理風水會影響後天的居住環境,若造寺建廟將可制化。因此率先建一草茅設立私塾,親自教導誨人不倦,當時區長楊心亮先生為其好善助人之心所感動,隨即召集地方士紳詹萬紫,陳金好、楊德隆、白有建、陳和尚、陳玉、王三川、陳通元先生等與其他熱心人士,共同發起募捐建一草寺,名為「南山寺」並恭迎木柵指南宮孚佑帝君 (俗稱仙公)分身鎮殿,香火日益鼎盛。某日草寺突遭祝融,原因係地方上將有劫數,因此火星引火將寺燒毀以平災厄,仙公金身絲毫未損,再次募款並改以瓦屋重建完成分別於民國二十五、三十六年、四十五年、四十六年、四十七年間多次修建,當時因地處偏遠,所用之建材均依賴人力背負肩挑,由石碇或平溪鄉翻山越嶺,義務搬運至此,誠心毅力感人。後來交通漸漸發達,帶來了更多的香客,簡陋之設備已不堪負荷其需求,乃於民國六十八年秋,由白清標、黃泰老、姚雙潭等三位先生提議擴建重修,並推派數十名信徒代表成立委員會,在眾委員義務策劃並結合熱心信徒及地方士紳,增建為現在之型式。

爾 後於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仲春,增建本寺拜殿、鐘鼓樓及洗手間等工程,並由主任委員白松雄先生召開委員會議說明「呂仙祖旨意」且徵得與會委員之贊同嚮應,推選陳添池先生擔任建設委員,統籌規劃設計,並推派秘書詹建盛先生協助工程進行之相關業務,該工程於同年季秋順利招標開工,促使工程於民國九十一年如期順利竣工,完成後之廟貌莊嚴雄偉,各界之香客日益增加,香火鼎盛,成為坪林區另一個觀光之勝地。

廟 址: 台北縣坪林鄉漁光村樟空仔路 5號。
電 話: 02-26656700 - 26656697
資料來源  www.nanshans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