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武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仁武宮沿革

仁武宮創建於明永曆 31 年( 1677 ),主祀保生大帝乃宋代名醫吳本,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為泉州籍移民的守護神。
相傳永曆 27 年( 1673 ),鄭經西征大陸時,將在萬年州鳳山地區,(今高雄縣仁武鄉)屯田的仁武鎮部隊改調至天興州的諸羅地區,(今嘉義市)戎守,泉州籍官兵恭奉大道公神像來此,作為軍民的守護神。
清康熙 40 年( 1701 )諸羅知縣毛鳳綸首創建廟,是為本地奉祀保生大帝最早的廟宇;並為紀念主神由來,乃命名「仁武宮」。
日據昭和 13 年( 1938 )市尹川添修平為推行皇民化政策,下令廢全市 63 座寺廟。本宮神像移奉嘉邑城隍廟,廟產則為日人占據,開設南和商行;宮內所有文物大多遺失,僅存安奉城隍廟的開基保生大帝等神像與道光年間的石香爐。民國 34 年( 1945 )嘉義士紳集資購回本宮產權,並重建廟宇;民國 36 年( 1947 )恭迎保生大帝歸廟安座,廟貌重光。
木石混合的外檐裝修是本宮特色,前殿及正殿木作結構彩用南式漳州系傳統風格,手法細緻。門神彩繪出自民族藝術潘麗水手筆,精緻且具創意。殿宇氣勢雄偉、金碧輝煌,龍柱鑴刻工巧生動、紋飾細膩,外檐縷雕莊嚴華麗、吉祥圖案混合構成;簷飾剪黏華麗而富變化,盤頭交趾陶塑「幹番扛廟角」造型粗壯勇猛,呈現力與美的建築意義與民族歧視的觀念。
民國 87 年( 1998 年)嘉義市政府為保存其文化原貌,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

廟址: 嘉義市東區北榮街54號
電話: 05-227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