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子潭水亭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潭子潭水亭 沿革

潭水亭位於臺中縣潭子鄉潭陽村潭興路二段四四三巷七號,該區是潭子鄉民集聚處。風景優雅,熱鬧異常。三百年前該地還是一個葫蘆形大潭,先民來此墾殖,逐漸與潭爭地造陸後,才有今日景象,「水流觀音」卻任憑滄海桑田之變,仍為庄民的信仰中心,歷數代而彌堅。

據先賢遺老及歷代住持的口傳,於清康熙年間,有木根觀音,隨水漂流至下潭仔;先民便依潭邊,在竹林下建一間石頭砌構成的小廟,作為供奉之所。該庄原是叢林密生之地,內有極豐富的山產,蠻人常下山出草,觀音化身穿白衣騎馬禦番,亦或化身老太婆,救渡婦女生產平安,聖蹟非常多,大慈大悲救眾生。

清嘉慶六年(西元一八○一年)庄民鑒於信眾漸盛,鳩資在潭邊建亭奉祀,「潭水亭」即由此肇始。清道光四年(西元一八二四年)一度翻修,庄民並立匾為記。迨光緒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在大埔厝林其中:二分埔林振春的捐資整修並增建拜亭,此後廟貌完整,來往的香客絡繹不絕。民國九年水災氾濫,沖壞殿壁樑柱,庄民林瓊彰、傅錫祺、林溪涵等人倡議遷廟,並有瓦瑤子林逢源捐地二分充作廟地,於同年四月重建,民國十二年春天完工。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廟頂瓦片受燬。樑柱丹青剝落。直到抗戰勝利,於民國三十五年,由頭家厝林瑞發、潭陽村林瑞池夫人林楊闖再捐資整修,國軍來臺後暫住廟內,人數約二十餘名,國軍時常在潭水亭義診,為民服務。民國三十九年現任住持普益的先父蔡碧輝。以新臺幣三千元整向第五代住持接任第六代住持,民國四十八年第六任住持仙逝,蔡榮貴(普益)繼任第七代住持,當時則由新田村表伯林馬及祖母、母親掌理廟務。潭水亭歷代住持大部份是屬佛教龍華齋眾。民國五十七年,因該廟屋頂時常漏水,地方熱心士紳數抬名成立委員會,乃倡鳩資重修,由善男信女踴躍樂捐,三位虔心信士慷慨獻地,遂於同年七月重修擴建,迨民國六十五年冬月落成,而有今日廟貌。

潭水亭前殿供奉觀世音菩薩,配祀善才龍女,金碧輝煌,開基「水流觀音」也安奉於此,后殿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關聖帝君,側則供奉十八羅漢,順地力民意,左廂供奉天上聖母、至聖先師、巧聖仙師、城隍老爺暨文武判等諸神,右廂供奉神農大帝、三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兩側廂房互相對稱,天井植以花草,亭地廣潤,目前仍在興建中;廟宇建築雄偉,結構完整而古意盎然;西南端築有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周圍遍植草木,蒼翠怡人,是當年遷廟前潭水亭舊址,如今已成為庄民休閒談天的好場所;北端建有綠瓦文化走廊、潭陽社區活動中心、村民服務站、老人俱樂部。該廟可說是一座莊嚴宗教聖地卻不忘民眾公益的廟宇,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慶祝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歡迎各界善信仕女,共結善緣。

廟址:臺中縣潭子鄉潭興路二段443巷7號
電話:04-2538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