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成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圖片參照】【廟宇介紹

祭 神 明 簡 介


天上聖母,臺灣民間又稱天后、媽祖、媽祖婆,其香火之盛,居各神祇之冠。
媽祖俗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甫田縣湄州嶼賢良港人。林默娘父親林愿,曾任福建都巡官,后辭官居家,林愿為人敦厚樸實,多行善事,年過四旬時,因獨子洪毅體弱多病,夫妻乃朝夕焚香膜拜,廣施善事,祈求觀音再授一男,以光宗 。一日王氏夢見觀音手托仙盤,賜仙丹一粒,服后,即懷孕。懷孕十二個月,於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產於內室,媽祖降生之後,不聞哭聲,因而命名為「默娘」。

默娘自小聰慧過人,喜誦經禮佛,不食葷腥,學問淵博,廣受鄰里讚賞,有一年老道士,玄通,一身檻褸,經常至林家化緣,默娘從不嫌他骯髒破爛,每次都誠心誠意樂予施捨,玄通大為感動,便傳她「玄微秘法」,並教以星相、天文及醫術之學,要她去超度世人。

宋太祖雍熙四年(西元九八七年)丁亥九月初九重陽前夕,時年二十九歲,默娘日夜昏睡,醒後稟告父母胞姊云:「明日重陽,我欲登高,暫離喧擾塵寰,特先告別」。翌日,辭別家人,登上湄峰後,眨眼之間,便昇入雲端,許多仙童玉女,簇擁她升天而去,以後即經常顯聖,飛騰海上,救渡世人,湄洲居民怠念她的恩澤,建廟奉 ,尊為「通賢靈女」。

由於媽祖年輕又未婚,關於她的終身,自然出現了許多有趣的傳說。傳殷附王時有二個神武的兄弟將軍,兄為高明,弟為高覺,高明能夠眼觀千里,高覺能耳聽八方二人,又名「千里眼」和「順風耳」。當肘王和周武王作戰時,周兵亂敲金鼓,順風耳無法聽其真,又大張旗幡,使千里眼無法窺其實,眾軍又灑狗血於地上,以減二人法力,兄弟二人因此都犧牲了。他們的妖魂在桃花山危害人民,媽祖便前往收妖,他二人見媽祖天生麗質,逼迫媽租下嫁他們,但經過一場激烈的鬥法,兄弟敗在媽祖手下,從此便成為媽祖的男僕,替媽祖眼觀千里災難,耳聽四方哀苦,輔助媽祖濟世渡人。

文 昌 帝 君
文昌帝君又稱梓漳、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漳夫子、梓懂帝君、靈應帝君。在台灣又有另稱五文昌,即梓撞帝君、孚佑帝君、關聖帝君、朱衣袖君、文魁,「文昌」兩字本是星座名,起自星辰崇拜,亦為裨名,即民間所稱之文昌星,文昌裨。

文昌星即是文曲星,星宿中主文運者,如(東觀奏記)云:「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場當有事。」由此可佑朝廷之科舉可觀看文昌星得到啟示。

文昌裨是指梓漳帝君,(明史、禮志)記載 :「梓潼帝君者,姓張,名亞子。居蜀梓漳縣,仕晉戰殘,士民立廟杞之,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漳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綠籍,故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有祠祀者歲以二月三日遣祭。」所以在民間文昌帝君被奉為掌管命運、考試之神,為讀書人所奉祀。

玉 皇 上 帝
玉皇上帝,民間俗稱天公、天公祖。「玉皇上帝」授命於天,統轄人間,也直轄統治儒、道、釋三教及其他諸神,即傳統所謂的大神、地祇、人神都歸其管轄。「天神」就是天上所有自然神,如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命及三官大帝等,「地祇」就是地上有的自然裨,志地公、杜稷神、山嶽河海神等;「人神」即是歷史上的賢士勇將死後神化,包含先師、功臣、義民爺等。民間信仰將大與上帝並列,皆為玉皇上帝所統管,更確信其掌握人間萬物生長、保育和賞罰大權,一般民宅常在廳前高懸一個香爐,即為「天公爐」代表天公,朝夕膜拜。

道教以玉帝為宇宙主宰,認為天公是萬物的原始,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和六道,統管著諸天王、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諸路神仙以及無數天兵天將,權力無邊,至尊至上。玉皇上帝之聖誕一般定為正月初九日,因為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中國民間為「正月」最大,而數字中以「九」字最大,故而定此日為玉皇大帝的誕辰日。即通俗杞典所說的「天公生」,每逢正月初九日玉皇上帝聖誕,祭典都特別隆重,一般民宅自凌晨以後,家家戶戶皆於正廳上,用長板凳架上八仙桌,搭成一座祭壇稱頂桌,頂桌前另置一下桌,圍以桌裙飾襯。頂桌上供有糖塔、五獸及五果六齋,紮紅麵線、清荼。下桌則供五牲祭品、紅龜粿、發粿等,並插上「春花」。然後焚燒天公金,即民間所謂的「拜天公」。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是負責生育、保佑孕婦、幼兒之神,相傳牠是福建的助產,救助了難產的順懿夫人,因而為民間已婚未孕及已孕者所崇祀,希望註生娘娘能送他們一子,或保佑胎兒平安。

註生娘娘,又稱「授子之神」,所配十二婆姐,又稱十二保姆或十二延女,各手抱一嬰兒,六好六壞,表示生男生女,都是看他是否積善積德而定。十二婆姐分別為註生婆姐陳四娘、註胎婆姐萬四娘、監生婆姐阮三娘、抱送婆姐曾五娘、守胎婆姐林九娘,轉生婆姐李大娘、護產婆姐許大娘、註男女婆姐劉七娘、送子婆姐馬五娘娘、安胎婆姐林一娘、養生婆姐高四娘、抱子婆姐卓五娘等,可見其職責不外送子、安胎護子。

本宮的註生娘娘乃清光緒十三年塑立以供祭祀。靈驗無比,常有夫婦欲求子者,即取芙蓉花卉盆栽置其案前,由法師作法求子,為「栽花乞子」或「栽苓換斗」,信者常有靈效。

聖 父 母
聖父母即為默娘的父母,傳說天下聖母的前身,姓林,名默娘,其祖父,林孚承襲世勳,為福建總督,政聲非常的好,辭官還鄉後,便過著隱居的生活;林孚獨子林愿,別號惟憩,便是默娘的父親,為人敦厚樸實,樂善好施,鄉里所有貧苦的人,沒有不接受過他的周濟的,都尊稱他為「林善人」,也曾做過幅建都巡檢。

林善人娶妻王氏,生下一名叫洪毅的男孩,接連又添了名叫大娘、二娘、三娘、舜娘和嘛娘等五個女孩,豐衣足食,算是美好的家庭,可是林善人年過四旬,獨子洪毅身體又虛弱,夫婦倆痛感一子單薄,朝夕焚香膜拜觀音佛祖,析求再授一男,以光大林姓宗桃:當晚王氏便夢佛祖對她說:「你們林家累代積德,上帝當庇佑妳家;」又出示藥丸說:「妳吞服這粒藥丸,便得如願以償,濟度天下眾生了;」王氏服下藥丸遂有身孕:翌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忽見一道紅光從西北方射入王氏室中,晶瑩奪目,異香氤氳不散,王氏俄而分挽,誕下一名女嬰,因久久不聞哭聲,所以命名為默娘,這默娘就是今天臺灣民間所崇奉的媽祖了。

福 德 正 神
福德正神在民間一般通稱「土地公」、「福德爺」、「伯公」、「土地公伯」、「后土」等。

傳說福德正神本姓張名福德,字濂輝,生於周武王二年(西元前一一三四年)二月二日,三十六歲時入官於朝廷總稅官,在任期間,為官清廉,瞭解百姓疾苦,享年一○二歲。過世後,有一貧戶為感念其生前清廉,特以供香奉祀,久之家道日益與盛,百姓認為是有神靈保佑,於是村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興建福德堂,供眾人膜拜。

土地公在神靈系統中是地方基層的行政裨,相當於現在的村里長,因此具有多種職能,其要保佑五殼豐登,六畜興旺,地方平安,百姓健康長壽,大的土地廟除主祀土地公外,尚有其部屬文判官、武判官來分擔土地公的業務,又有虎爺供其差遣支使。

台灣的土地公,除了每每在家堂設有神像或神位之外,每一個聚落都有土地公的廟宇,通稱福德祠,土地公的地位雖低,但與民間生活最為密切,是民間最為普遍奉祀的神明,於每月初二、十六奉祀祭拜,而以農曆二月二日為其誕辰日。

關 聖 帝 君
民眾奉祀關公,始於明鄭時代,關公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 我國有武廟,始於唐初所祀者為太公望,關羽為從祀者之一,宋初曾一度除退關羽之從杞,後又列入,至明初雖退除關羽之從祀,但為之另建關候廟,直至清咸豐年間始改關候廟為武聖廟,於民國三年創立關岳廟制度,民國四年內務部頒各地關岳廟祭禮,規定正位左奉關壯繆侯、右奉岳忠武王,從杞者有張飛、趙雲等二十四人。 命於玉皇大帝,把守南天門,稱為崇富真君。商賈以為帳簿為其所首創,奉為守護神。

關帝之塚有二,一在當陽、一在洛陽。宋代關羽桐廟有二,一在當陽,以塚建祠。一在東隅仇香寺,以寺建祠。明洪武二十七年,於南京雞籠山建關侯廟,明成祖遷都北京,在正陽門內建關王廟,滿清入關,八旗兵以三國演義為兵書,對關帝特別崇敬,首建關帝廟於地安門外,於乾隆六十年通令全國寺廟供奉關帝神位。民初建立關岳廟,於是關廟遍及國內各地,並擴及南洋、韓國。每逢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誕辰祭典日當天,前來上香祝禱者不下萬人之眾,熱鬧非凡。

觀音佛祖
觀音菩薩之稱,「觀音」是法號,「菩薩」是台灣民間對佛祖的尊稱。台灣民間尚有其他法號;「觀世音」、「觀自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音媽」、「南海觀世音」、「聖宗古佛」、「妙善夫人」等,據謂還有、「送子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白衣大士」等共有三十八體。

觀音為佛教人格化的神祇,相傳印度迦葉佛的時候,國王姓婆名伽,年號妙莊,王后寶德連生二女,名叫妙清、妙音,到了妙莊十八年二月十九日,又生一女名叫妙善,她原來是仙女轉世,一意要學佛,妙莊王因為沒有太子,想招駙馬繼後,不料妙善立意修行,妙莊王大怒,便把她囚在後花園,後來,她又到白雀寺修行,妙莊王想把她逼出來,於是圍寺放火,又用刀斬她,最後,還是被用弓弦勒絞而死,終蒙佛所救,並經點化,于南海普陀珞迦山修成菩薩。妙莊王因毀棄佛法,患了不治之症,必須到普陀香山寺求不真人的手眼才能治癒,待求得妙藥治癒疾病,前去答謝時,才知道就是她的女兒妙善,於是國王也一心修道,後來也同登淨土。

觀世音菩薩左右兩側為善財童子及龍女,座頂的紫竹林上有金翅鳥,牠們隨侍在側幫助觀音渡化眾生。

在民間觀音為男像或女像時有爭論,實際上牠並無固定之形像,其為方便普救眾生,常以種種形像現身,即觀音大士在大千世界中有三十八應身,助人於危難,即.「無相|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不等無差別的慈悲,一切眾生同一本體,既無任何利己動機,也無親疏遠近,無私無畏地普渡一切眾生,這犧的菩薩心是為「慈航」。所以,不論何人、何時、何地、何難,只要虔心念誦觀世音菩薩都會及時前往解救。

觀世音顯跡救人的事蹟眾多,是故台灣民間於二月十九日的誕辰日中,信徒燒香禱祝答謝者眾多,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