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圖片參照

福海宮沿革

緬溯本宮開基,頗具傳奇色彩。清咸豐三年(民前五十九年)歲次癸酉年六月,航業家陳佑為弘揚輔信王公之聖德,冒重洋之險,前往福建省漳浦縣墩上社輔信王公祖廟,欲迎奉金身回境崇祀。然當地士紳鑑於輔信王公聖德招彰,神蹟顯著,未准陳佑分靈,且恐金身失蹤,派人刻意護守。陳佑無計可施只得駕舟返台,未料,舟行海中,突遇狂風巨猛襲,舟身傾覆,人昏迷。矇攏中王公聖示:「既秉志而來,何無功而返?」陳佑驚醒發現舟竟自返墩上社港口,驚異之餘,奔往輔信王公廟,時護守信徒甚眾,皆酣然入夢,陳佑頓領神意,乃從容恭迎金身登舟方台。終於咸豐三年六月十四日夜,安抵雞籠(基隆)斯時竹圍等四境弟子,聞訊王公欲蒞境駐驛,咸以彩旗,鑼鼓恭迎,安座於竹圍陳佑家宅,供眾焚香拜謁。

咸豐四年(民前五十八年)歲次甲寅,陳估、李德龍、李天財倡議建廟,一倡百隨如願。承竹圍、沙崙、海口三庄善信捐助工程費八百元,並承李既、李嚴、李呼等捐獻基地及祖廟全部。擇於同年三月二日興工,至同年八月竣工,是此故號「福海宮」奉安主神 ── 輔信大王公之聖像為本宮唯一之法像鎮座,萬民誠心祈求無不應驗。光緒二十三年(民前十五年)日軍侵台,烽火燒毀部份廟殿,加以重修建。宣統三年(民前一年)增建前殿,所需中樑長三十二尺六寸,直徑二尺三寸,各地遍尋不易,數日後,巧合發現竹圍海漂流大小杉材數十枝,應用於殿樑,尺度如似訂貨,莫非輔信王公頹聖之結果。迨至民國二年花月竣工落成。民國十四年至民國五十九年期間,本宮先後歷經四次增修建。

 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十日凌晨四時,百餘年古廟,遭祝融肆虐焚毀殆盡,龍柱龜裂,神龕倒塌,搶救不及,全殿盡成灰燼。善信憂心不已,多尊神明嚴重受損,不堪復原,唯獨輔信公金身完好無恙,僅鬚鬢受損,眾人親眼目睹神蹟,靈應感化,震憾一時,神明顯仁,莫不感恩:積極展開重建。擇定於民國八十年農曆三月初八日,輔信王公誕辰節慶時,由立委楊敏盛邀請時任內政部長許水德部長,趙昌平監委、警政署長莊亨岱等貴賓主重建動工大典,盛況空前。民國八十二年農曆十月初五日,舉行輔信王公寶進座暨凌霄寶殿落成大典,感謝內政部李本仁次長,立委朱鳳芝和邱垂貞等親臨主持。民國八十三年農曆十月十一日舉行輔信王公寶殿暨前殿上樑,並於歲次乙亥年民國八十四年農曆十一月十二舉行輔信王公開光要座暨寶落成大典,完成第二期重建工程。十餘年來,各界樂捐總工程費壹億五千萬元,財務電腦化管理並定期公佈。第三期鐘鼓樓工程,預定於民國九十二初完成。凌霄寶殿由林新勇設計,王金城建築師監造,第二期寶殿工程,由梁紹英設計工程處楊鍾癸、李榮宗、徐新福等監造。管理人陳仁宗和重建主任委員陳又川、總幹事楊阿朝暨全體委員衷心感謝各界支持,出錢出力奉獻,使本宮廟殿富麗堂皇藝術傑作,王公重開法宇,永護國運昌隆,長保四境平安。

 本宮除由原管理人陳仁宗依法申請成立重建委員會外,並為健全組織制度,成立臨時管理委員會,負責本宮之廟務發展及管理事宜,主任委員由輔信王公神意公開杯選產生,以杜絕紛爭弊端,第一、二屆主任委員林清旭善信、第三屆主任委員許清波善信,現任第四屆主任委員廖德發先生,同時也擔任輔信王公來台開基一百五十週年慶典主任委員。

另外聘請地方耆老陳正飛擔任管理委員會總幹事,也聘請鄉民代表呂定麟、竹圍陳茂源村長、海口陳阿吉村長、沙崙黃坪福村長、坑口徐太平前村長、呂定國、徐國鎮、李梅、陳福乎、張進益、徐丈龍、吳金鐘、呂萬、鄭朝枝、陳新通、吳正雄等人義務擔任委員會幹部,共同為王公神明服務,造福地方。一百五十週年慶典感謝立法委員邱垂貞先生、李鎮楠先生、陳根德先生、楊麗環小姐、大園鄉長張建隆、北部軍團司令胡鎮埔中將、陳成華將軍等人親臨主持醮壇動工典禮,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輔信王公聖威神靈庇祐,有求必應,自古即受眾善信景仰膜拜,故而本宮自開基興建至本次重建,皆係四方善信踴躍捐獻而成。本宮舉行各項慶典,各地善信皆能積極參與,熱鬧非凡。僅將本宮年度各項主要慶典記載於後,俾能了解各項慶典的意義及舉行日期,以便能共襄盛舉,祈求神明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事業興隆,萬事如意。新廟建成,神人同慶,列尊神祇同享廟宇煙祀,本宮善信則分享神明保佑。

輔信王公列傳
輔信王公 ── 姓李名伯瑤,又曰伯苗,字昆宗號輔信,唐 朝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之孫,京兆三原人(今陝西三原東北)。西元六一二年降誕,終于西元六七二年(咸豐三年)三月之辰,享壽六十歲。賜謚武惠。

雷之賊,其子元光(捐軀衛國輔國開漳功第一,旨榮封開漳聖王)襲職。總章元年仲春,朔書到京師,皇弟開之衛國公(李靖)府曰:「今授爾劍印為軍師,直抵泉潮,調將士救難臣。運籌決勝,自行賞戳。」伯瑤公敬領聖旨。遂用江浦為左衛,盧震為右突,以助中郎將之計,引其來侵,生擒藍雷二賊,其三十六寨相維而平,公乃利中郎將,為京奏捷。遂作孽娘子恫餌剎襲職中郎將先鋒,馬仁赴難而死,前功幾於墜盡,是夜二月之望,伯瑤公仰觀天象,牛女失度,二星損于東南之墟,知有大難,連夜奔回,然事如此難救矣!:遂遣人特書京兆,令十三子遂請允命隨征,迨重九至,共商除滅,俯察地理,用反間計,使之鑿鵝頭山,然後死戰力攻,遂乎娘子恫連及諸寨,盡復漳江地。

時西元六七○年總章三年(咸亨元年)端午,大賞軍士,以皇帝斬其叛將妖及賊主謀余道,其餘孽赦免眾謝若崩厥角。著令第五子歸功。帝封為輔勝將武惠侯,坐鎮漳江地方,生共享江山,死則厥祀。十三子隨征,俱有汗馬之勞,長當襲職,概封為防禦國練侯,分守閩中邵縣,各兼庶秩,以防百蠻。上元元年(六七四年)葬于北山(漳浦城北)之麓。后得妙應黃公之來,擇于北溪渡水而東,遷葬在虎形山,號曰:喬木世家。其諸公子因此而星處者,各展所長以盡厥職。儀鳳元年(西元六七六年)夏季之晦曰,眾蠻合從來侵,襲爵將軍以兵禦,令都統等分兵大戰勝蠻,蠻主皆降,稱臣納貢,誓不敢背。唐儀鳳三年(六七八年)七月,班師閩中,上太平書賀天子、之福。皇帝曰:爾卿等績成之功也,各宜階賞廊廟羽為儀僧其物彩,是一大統與輿圖,有衛國公以開其始,而諸元孫及克大其者, 亦有諸元孫以奠其繼斯我公處,繼往開來之家道,所始所燕為無憂者其惟文王乎,是天之厚其所報也。而衛國公乃愈錫其光也。為此公之所以豪傑而名世也,故曰天定之矣。

  光化元年(西元八九四年)漳入請紀功勒石,節度侯題奏皇帝允之命詞。以臣韓愈為記而贈之。

福建通志唐宦績篇記載:李伯瑤(征閩中營將),嘗任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參軍,因其佐政有功,賜號「輔信」。爾後,隨開漳聖王征討南蠻諸寨時,以驕兵之計,智擒賊酉,平三十六寨,遂奏封「司馬」。又嘗鑿斷鵝頭山,平娘子洞諸寨,戰功彪炳,卒謚「定遠將軍」,宋紹興年間,追封「威武輔勝上將軍」,明洪武帝勒封「輔信王公」,漳人專由祀之,虔敬非常。

宮 址:桃園縣大園鄉竹圍村6鄰65號
電 話:03-3831515